蒲禮民 中國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第九研究院
審計是專業人員對特定主體相關事項的審查活動,作為一種經濟監督活動,審計已經存在了幾千年的時間。發展到現代,形成了政府審計和民間審計兩大體系,互不替代,互相補充。政府審計是強制性的,是社會對一個企業的監督,反映了企業受托責任履行情況。而企業內部審計是民間審計的一部分,是企業自身的內部控制。
審計審查的是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工作,準確來說是在經營管理業務中出現的問題,例如財會人員的會計工作,無論是因為會計工作制度本身不合理導致的數據錯誤,還是因為相關人員徇私舞弊故意的財務造假,都會給企業造成重大的不利影響。因為財務造假問題過于敏感,又牽涉太廣,因此企業通常情況下會聘請民間的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出具審計報告,而其中的標準無保留意見結果就是對企業財務狀況真實性的最高肯定,當然企業也可以通過自身的力量,利用企業內部相對獨立的第三方來對自身進行審計,這就是企業內部審計。內部審計是企業自身的監督管理,它存在很多的風險。首先,顯而易見的就是相對獨立性,自己審查自己本來就難度很高,如果再被企業管理層所控制,就會形同虛設。其次是審計人員的素質欠缺與難度日益增加的審計業務之間的矛盾。審計本身與其他業務部門工作一樣具有極高的專業性,會計師事務所所招收的工作人員都是學歷較高,科班出身的專業人員。而企業內部的審計人員往往素質不夠,大多是從財務部門轉崗過來,知識面較窄,再加上隨著市場經濟的變化,企業經營呈現復雜化、多樣化等趨勢,為審計工作增加了難度。最后就是企業內部如何定位企業審計的重要性決定了企業會投入多少人力物力和注意力在內部審計上。
隨著市場發展的規范化,審計工作在現代經濟體系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再加上信息化的發展,企業的很多應該向社會公眾披露的信息受到廣泛監督,企業內部運營的很多情況也很容易為外界所知,且信息會以極快的速度傳播開來。一旦企業財務狀況等存在虛假的現象,就會對企業運營造成極大的不利影響,甚至會直接導致大型企業的覆滅,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國際上都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因此,為了自身的生存和發展,企業要提高對內部審計的重視程度,避免其流于形式化。因為認識到企業需要存在內部審計跟明確其存在對企業的重要意義在認知程度上是不一樣的,企業的管理者要與時俱進地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真正認識到審計工作的地位,在這個前提下再給予足夠的重視以及人力物力支持。因為審計工作本身也需要較高的成本及權限,只有管理層的正確認識,才能逐漸提高全企業的重視程度,給審計工作的開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和必要的條件。
企業內部審計作為企業工作的一部分沒有辦法保證絕對的獨立,這為內部審計的實效性提出了較大的挑戰,所以原則性的問題必須要確立,內部審計部門相對獨立,只向企業主要負責人負責,不能讓內部審計為其他企業管理者所控制,審計工作盡可能避免受任何職位的員工干擾和影響。而要保證這一點需要完善企業內部整體的管理制度,對于各崗位的職權和責任進行合理設置,這里面有一個重要的現代管理思想,就是不相容職務分離制度,比如出納和會計、實物管理和記賬、審批和申請等業務之間的工作要獨立,人員安排上更不能有重復,否則就會導致基層員工自己審核自己,或者利用職權之便來侵犯企業權益就會變得很容易。企業要加強這方面的內部管理,完善授權審批制度,讓各崗位之間存在互相的監督和制約。這種監督制約并不是讓企業各部門間互相扯皮造成企業內耗,而是讓各崗位員工各司其職,完善績效考核制度的有效措施。同時,企業要借鑒行業內的管理經驗,并充分了解相關法律法規,保證內部審計的合理性。
由于現代化經濟模式對于審計人員的要求很高,因此企業在相關工作人員上崗之前要進行嚴格的審查以及培訓,根據審計人員的工作狀況,也要對崗位進行及時的調整。企業要讓相關審計人員認識到自己肩上的擔子,以及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避免員工產生敷衍了事的態度。同時要讓員工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企業也要進行專門的培訓以及定期的審核,為審計人員提高自身工作素質提供有利的條件。同時企業要注重對這些員工的自身素質以及職業道德的考核,因為經濟監督者必然要具備比經濟活動從事著更高的道德水平和原則性才具有監督的資格,企業也要通過定期考核的方式對監督者進行監督。當然,若企業的實力允許,也可以招聘專業的審計人員組成企業內部自身的審核團隊,從而保證企業內部審計的更有效進行。
綜合來說,現代化審計工作是傳承幾千年的經濟監管制度與現代經濟相結合的產物,隨著時間的發展,具有越來越高的完善性和規范性。企業在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審查的同時,也要進行有效的自身監督,所以企業內部審計應運而生并逐漸成為企業內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內部審計在非完全獨立的風險下,要不斷的完善內部管理,提高內審人員業務水平,為企業健康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