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姝 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
民航文化體現了民航行業重安全的統一性。空管文化是民航文化的亞文化,其內容既要符合民航文化的精神要求,也要根據空管運行的多個特點,借助管理組織文化的科學方法,在文化的形成過程中,達成統一性與多樣性的平衡,提高空管人員的安全意識,更好地為空管運行提供安全保障。
保障運行安全和乘客生命是民航行業運行的第一要義。安全是民航行業運行的核心要求,也是對各個部門的統一要求。空中交通管理的工作目標是保證空中航空器的最小安全間隔,保障空中交通運行安全。民航局頒布的《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明確了空中航空器在不同的管制方法下最小的安全間隔,列舉了常見的空中交通情況。空管人員在管制工作中要始終滿足空中航空器最小安全間隔的要求。《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制員執照管理規則》規定空管人員需要接受管制技能培訓、崗前培訓和復訓等維持空管人員執照的有效性。
空中交通管制員在控制空中交通秩序的過程中,不僅是規章規則的執行者,也是實時交通秩序的主導者。面對瞬息萬變的空中交通情況,空管人員的決策受自身性格、規章約束和定期培訓的綜合影響。空管人員受規章約束和操作手冊的影響非常大,但空管人員最重要的品質之一是靈活冷靜地應對極端情況,保證空中航空器的安全。管制員的實際工作狀態根據運行環境的復雜程度分為低能效輸出和高能效輸出。低能效輸出時,運行環境平穩、運行量適中,管制員按照規章流程完成管制調配,確保運行安全。高能效輸出時,運行環境復雜、運行量接近空域容量最大值,管制員注意力高度集中,積極調配完成管制任務。空管人員在兩種工作狀態中會根據不同的交通情況調整安全裕度和使用不同的管制方式,但是管制行為都必須符合民航法律法規的要求并承擔相應的責任。
空管工作的運行環境受到人、設備、規章和運行限制的影響。其中,設備技術的更新提升了空中交通的最大承載量,規章明確了空中航空器的最小安全間隔,運行限制平衡了不同區域的空中流量。空管人員是應對空中交通運行變化的主要控制因素,辨別設備提供的錯誤信息,減少運行限制對空中交通的不利影響,從而提升空中交通運行的安全水平。
空中交通的運行情況受到天氣、空域限制、流量控制、和空中航空器特殊要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每一個因素的改變都可能使空管人員從低能效工作轉入高能效工作狀態。在平穩的運行環境下(天氣適航、空域資源豐富、流量控制按計劃),空管人員有相對充足的調配空間和執行預案的時間;在心理狀態的調控上,空管人員會主動抵御疲憊和枯燥,防止思想麻痹和疏忽。
影響空中交通運行的因素不止數量較多,而且變化較快。在工作中,空管人員一直警惕并預判著空中交通情況和自身工作狀態的變化,同時預想可能出現的復雜局面。例如,從適航天氣到生成危險天氣之間,空管人員會預判天氣變化對管制工作的影響,但最準確的信息來自空中機組的天氣報告。同時,機組對危險天氣的決斷隨著天氣的實時變化而變化。面對危險天氣,機組可能決定備降、返航、盤旋等待和繼續飛往目的地。繼續飛往目的地的機組,根據航路天氣可能選擇沿計劃航路繞飛或臨時加入其他航路飛往目的地。相較于天氣變化,上述其他幾個因素對空中交通產生較大影響時,通常會提前告知空管人員,不排除立即生效的可能。一個或多個運行條件的變化要求空管人員迅速進入高能效工作狀態,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應對運行環境的變化,達成管制目標。
現今管制單位的工作人員年齡大多集中在80 后到90 后,他們具備更加鮮明的個性和個體思維。在達到相關的培訓要求后,空管人員就具備了基本的完成規章要求的能力;在控制空中交通秩序的實際過程中,空管人員的判斷和執行方式具有個性化特征。考慮到實際的運行困難和不安全事件帶來的影響,空管人員對安全裕度和高效運行之間分寸的把握是個人技能、性格作風和職業精神的綜合體現。安全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依據《民用航空空中交通管理規則》,區域雷達管制的最小水平間隔是10 公里,即在區域雷達管制下空中航空器在相同高度保持10 公里的水平間隔被認為是安全的。大于10 公里的空間是區域雷達管制員掌控的安全裕度。安全裕度的控制受空中交通流量、空管人員的技能和性格,以及現場規定的影響。更加自信或者力求完美的空管人員掌握的安全裕度可能會小一點,但在統一的現場規定之下,都必須控制在安全的范圍內。空管人員的性格多樣性在規章規定的統一要求下有限的表達。
民航業是一個勞動密集、資本密集,并且融合了多部門多技術的運輸行業。空中交通管制作為運行環節的重要部分,空管人員的日常工作集中在協調空中交通的實時運行方面,工作環境相對封閉,對空中交通管理和民航業的其他部門比較陌生。在缺乏了解和文化交流的情況下,空管人員對自身和其他部門人員的認識相對模糊,容易產生好奇心理。在長期承擔高安全壓力工作的過程中,空管人員可能產生拓寬職業選擇的愿望。
安全是民航行業運行的核心要求,也是對各個部門的統一要求。當前空管文化建設的重點集中在安全意識的培養,大致有以下三種方法:一、開展職業技能競賽,促進空管人員重視專業技能、提升安全意識、增強職業認同感;二、開辦團建活動,加強空管人員的團結精神和歸屬感;三、宣傳空管人員的奉獻精神,增強空管人員的職業道德感。
空管文化的建設管理應更加注重搭建組織和成員之間的橋梁,讓成員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和組織實現運行目標的方式一致。空管文化的建設管理不僅應包括傳統的宣傳方法,而且要注重在工作中提高空管人員對組織文化的認同,讓空管人員從工作本身領會空管文化的精神,成為空管文化的參與者和搭建者。空管工作環境的多樣性特點對空管人員的工作能效、心理狀態和職業規劃的影響,需要通過文化管理轉變為對空管人員的正面引導。要重視將組織成員的社會屬性和個人性格與組織工作的特點和目標結合起來,使組織成員的工作為組織目標服務并實現個人價值。個人價值的實現不僅是得到勞動報酬和工作認可,更在于個人的成長和組織文化相互融通。個人從組織文化中得到滋養,全面發展;組織文化由于個體的多樣性越來越有活力和特色,持續為組織目標貢獻力量。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在日常的管制工作中,提高空管人員安全意識的途徑主要有兩種:重視結果和重視過程。結果指是否造成不安全事件,過程指管制過程中是否存在無后果違章現象。自2018 年,《民用航空安全管理規定》實施以來,大多數空管單位在重視結果的基礎上,加大了重視管制過程的力度。其中,危險源識別、無后果違章和不規范操作成為日常管制工作中規范空管人員行為的重點,空中交通情況被細分并制定了相應的操作手冊。一方面,操作手冊幫助空管人員在面對突發情況時保持鎮定,并提供了管制思路;另一方面,空中交通情況的多樣性很難被逐一手冊化且變化迅速,往往需要空管人員立即做出調配,安全保障更多依賴空管人員的高能效輸出。
空管文化的建設管理在實際工作中緊密結合安全要求和空管工作的特點。空管人員的工作思路是以結果為導向的,即以保證空中航空器的安全間隔為目標,根據運行條件制定調配方案。當面對突發情況或復雜的運行環境,空管人員需要良好的心理,相信自己具有應對復雜局面的能力。如果良好的工作成效在組織文化中被視為理所應當而得不到積極反饋,會使空管人員在相對封閉的思維里堅守這種自信,完成管制工作。在文化建設管理中,盡量避免人員產生不被組織認可的心理。對空管人員操作過程的監督以防止人員松懈麻痹為主,提醒空管人員調整工作狀態、為可能的交通變化或突發情況做好準備,養成在不同運行環境下積極工作的習慣。
空管人員被稱作“幕后英雄”,空管工作的性質讓空管人員不易感受到工作的成就感。在安全壓力下,空管人員既要保持對自身的技能自信,又不斷反思自身的管制調配是否合理,尋求更優化的管制方案。優化的管制方案能夠為更多的空域用戶提供優質服務,幫助空中交通管理向安全高效的目標邁進。空管人員的工作成效匯入空中交通管理和民航運輸的大發展中,空管文化幫助空管人員找到獨屬于空管人的職業榮譽感。
空管文化的建設管理不只著眼于宣傳和科普行業精神,以及舉辦活動提高成員的歸屬感和幸福感,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管理中結合工作要求和人的特性形成具有行業特點的文化氛圍,針對特定的人員和環境,衍生出具有空管特色的組織文化。當組織成員參與到文化建設的過程中,自身成為文化的一部分,組織文化建設才能更加深入人心,更好地幫助組織成員理解組織的立場,增強組織活力和工作效率,從而更好的完成工作目標。
空管文化的中心是安全文化。在堅定中心文化的同時,挖掘助力中心文化發展的品質。空中交通安全運行需要空管人員具備良好的責任心、沉著冷靜和靈活思考的品質。當代管制員的性格更加外放、更具備個人想法,在時代的大潮流中,更希望實現個人價值和擁有廣闊的未來。豐富空管文化的多樣性,將時代價值觀和個性特點融入空管文化,吸引更多人才認同空管文化價值,在空管文化中找到與自身契合的品質,將品質帶入安全工作,為安全運行提供高能效工作表現。
在精力和身體條件良好的情況下,空管人員的專業技能隨著經驗積累和定期培訓不斷增強;在規章的約束下,安全意識更指空管人員在崗期間面對不同運行環境時對危險的敏銳度。這種敏銳度需要空管人員自主地積極調動,這種積極性來自空管人員的職業精神、職業榮譽感和文化價值認同感。
民航空管文化的建設管理應在充分考慮空管工作的性質和特點、空管人員的特點和需要的基礎上,以目前空管文化建設成就為基礎,通過將空管文化建設管理與日常業務工作相結合、加強對空管人員在管制工作中的人文關懷、對空管人員的工作效能進行正向激勵以提升職業榮譽感以及圍繞安全文化開展空管文化的多樣性,打造更加豐富全面、特色鮮明、深入人心的空管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