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玲玲 李婉春 河北傳媒學院信息技術與文化管理學院
中國幾千年的歷史為城市發展積累下了豐厚的歷史遺跡和文化底蘊。歷史文化街區作為一座城市歷史的濃縮,不僅有歷史建筑,還融合著居民生活、時代特征、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等歷史文化。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一些歷史文化街區在保護的同時也遭到了破壞,導致重要文化價值的生態難以恢復,城市的地方特色文化不再。河北省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擁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建筑形式多樣、風貌各異,一些歷史文化街區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所以正確認識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和更新,維護其景觀風貌及凸顯地方特色文化尤為重要。
河北省位于我國中部偏西北,環抱首都北京,自1982 年對于歷史文化名城概念的提出至今,我國歷史文化名城已有135 座。承德作為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其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已經從最初的建筑單體保護轉向了整體街區風貌的保護。
2015 年4 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共30 個中國歷史文化街區名單。2016 年2 月,河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明確了河北省歷史文化街區相關工作的內容,提到2016 年以來省政府每年撥付3200 萬元,部分用于歷史文化街區的環境整治和基礎設施改善。同年并爭取了中央投資600 萬元用于正定歷史文化街區基礎設施改善,由此拉開了河北省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序幕,正定歷史文化街區也成為河北省歷史文化街區改造的標桿。
2018 年2 月,河北省政府同意新增秦皇島港大碼頭等15 個街區,至此河北省獲批的省歷史文化街區共有32 處,其中張家口市共有7 處入榜,成為河北省歷史文化街區數量最多的城市。
2019 年10 月1 日,作為河北省首部古城保護專門法規,《石家莊市正定古城保護條例》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了隆興寺、開元寺兩條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
作為活態的文化遺產,不同地區的歷史文化街區由于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乃至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別具一格,形成了獨特的當地文化特色。河北省目前獲批的省歷史文化街區主要分布在石家莊、保定、邯鄲、邢臺、張家口、定州、秦皇島。按街區主體建筑群形成的時間來分類,除秦皇島港大碼頭歷史文化街區的形成時間是近代,河北其余歷史文化街區的形成時間都是古代,如邯鄲串城的邯鄲道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
按街區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及當前承載的功能來分,河北省歷史文化街區主要分為工業型、商業型、生活型、宗教文化型街區四種類型。生活型街區,如邢臺羊市道歷史文化街區、邯鄲市新華路歷史文化街區;宗教文化型街區,如正定開元寺、隆興寺歷史文化街區,邢臺天寧寺歷史文化街區;商業型街區,如邢臺北大街,保定直隸總督署-西大街歷史文化街區;工業型街區,如秦皇島港大碼頭街區。
目前,河北省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的過程中對歷史文物古跡、歷史古建筑群等物質實體的保護比較偏重,而傳統歷史文化、人居文化的保護與開發則常常被忽略,一些傳統文化傳承斷裂,地域文化特色減弱,現有的歷史文化資源未能被充分挖掘,如正定風動碑、王氏雙節祠等幾乎被淹沒,都成為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更新中時需改進的問題。
居民作為一個街區的靈魂,建筑作為一個街區的實體,兩者是街區存在的社會基礎。對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應該本著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能一味對建筑單體進行保護,而忽視了居民與街區的互動關系,要加強和有效改善街區內的道路、供熱、市容環衛等相關配套生活保障設施,為居民生活營造良好的物質環境。同時還要注意統一規劃,整體協調街區環境,禁止私搭亂建、隨意占用街道的公共空間,相應的管線設施應該埋于地下或者統一美化。
基礎設施完善的同時,還要加強居民生活環境的改善,不僅可以加深居民對本地環境的體驗以及認同感,還能創造更多吸引游客參與體驗的空間。由于歷史的原因,一些街區內的綠化用地面積偏少,植物多樣性缺乏,應該以本地特色的植物進行栽種。如正定開元寺、隆興寺兩個歷史文化街區的古樹數量較少,樹木較小且種類單一,街巷兩側綠化面積低,造成居民環境體驗感弱,文化氛圍不夠強,不能突出傳統文化的獨特性。
歷史文化街區作為一個城市風貌的展示窗口,其景觀要有一定的地域特色,而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是特色地域文化的縮影和彰顯。所以在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更新的過程中,應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中文化元素進行提煉并結合時代的發展特色,讓其活化,生機勃勃,弘揚本地特色歷史文化,加大對外宣傳力度,更好地展現當地整體的城市魅力,如為街區中的民俗活動、手工藝等物質和非物質文化打造特色空間進行展示,保障傳統手工藝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