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茂春 四川城市職業學院
在全球化進程不斷加快的當今時代,環球市場這個詞也逐漸被人們所認識,市場也不再僅僅的局限于單個國家或單個區域,而是將全人類推上了經濟市場的舞臺。而在環球市場不斷的擴大的時代,文化產業發展異軍突起這一現象并不是偶然的,它正是經濟全球化的正常表現。馬克思在其共產主義宣言中也曾對文化產業在環球市場上的定性作出解釋:“由于開拓了環球市場,這使得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具有了世界性,他真正的打破了民族和地方自給自足的封閉式自守狀態,密切了各民族之間各方面的互相來往和互相依賴,物質的生產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個民族不同的精神產業,最后融合成了公共的財產。”我們應當更加重視文化產業,在全球化和經濟市場世界化的地位,注重文化產業的穩定發展和文化產業的安全保護,能夠更加促進市場的穩定繁榮,也能夠使得各大中小企業和國家民族在全球化的進程中立于不敗之地。
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各個大會上不斷強調“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話題,由此可見,全球化的發展已然滲透到了人類生活當中的各個部分,也同時影響著不同維度,不同方面的政治文化,經濟的生活和市場[1]。全球化帶來的環球市場在人類物質文化方面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大交融。與此同時,也在使人類的精神文明以前所未有的更加迅猛的速度傳播。它使得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在經濟、文化、政治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密切,讓人們可以共享人類文明所創造出的文化產物,也使得民族特有的獨特的文化產物能夠更加廣闊的傳播給其他國家,文化與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融,也使得人類文明的普羅米修斯之火燃燒得更加旺盛。但全球化的飛速發展并不僅僅只帶來了好處,就像美國學者羅伯特所認為的一樣,“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它一方面帶來了經濟的飛速發展,新科技的傳播和工藝生產的產業化更加的便捷和開放,使得可以生產原料的國家有更大的市場,而可以加工的國家,也可以收獲更大的利益,也真正的做到將經濟推向于全球,將文化推向于世界,而市場也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打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化。但是全球化的發展也更加加劇了世界的貧富差距[2],這使得貧窮的國家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和出口廉價的原料來維持本國的經濟發展,面對著全球化的巨大市場需求,很多發展中國家很難停下出口原料的政策,轉而發展自身的工業化水平,其現有的經濟水平和發展速度也不足以支撐其發展高精尖的工業加工和品牌輸出,所以全球化從側面上加劇了發達國家對于發展中國家的經濟上和軍事上的剝削,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國家的發展。同時,發達國家憑借其雄厚的經濟實力和軍事力量控制著全球更多的資源,在物質方面的完全打壓,也使得其精神文化輸出不斷加劇,由此,很多學者如薩義德,也在后殖民主義理論中提出了“文化帝國主義”這樣的理論。在文中特別的強調了歐美等資本主義國家在文化和觀念上對于其他國家的侵略,對發展中國家和其他異己主義輸出文化成本,享受著文化霸權。由此可見,在全球化的道路上,文化產業發展仍然是一個亙古不變的話題,而文化產業作為一個企業,國家的軟實力在其發展的道路上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形勢。
在我國長此以往的習慣和既定的思維定勢影響下,人們普遍認為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政治為領導核心,而軍事作為國家保障,這些都是極其重要的,而文化作為娛樂和精神產業支柱,永遠被國人放在次要的位置上。但文化產業作為一個企業和國家的軟實力,其重要的地位在如今的社會上越來越被彰顯出來。雖然我們一直都在提倡“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但實際上,文化對于文化產業的發展和投資,僅僅只是公司形式主義下搭搭臺子、跑跑龍套。這樣的主觀意識引導下,全球化的競爭中,西方文化和歐美文化利用其在經濟和文化霸權完全壟斷的影響下,高效的傳播滲透在我國各單位各產業的各個方面。都是由于企業國家對于文化發展的意識淡薄,對于文化安全和文化發展的研究和討論不夠,對于文化的傳播也沒有形成系統性的戰略和隨時應對外來文化侵略的預警機制。所以就我國文化產業發展的問題,歸其原因還是重視程度不夠高[3]。
中國文化一直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為其主要特點,中華民族華夏文化傳承至今,我們的傳統文化深厚如滔滔江水,絢麗如群星璀璨,在文化的世界之林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今在全國化和環球市場的不斷發展中,中國文化一直被很多國家所覬覦和剽竊,而作為一個華夏千年文化的傳承人,我們要對我們的民族文化加以保護,對于文化趨勢要更加敏感。對于民族文化的保護工作,更要該加緊步伐,而不只是喊口號和“文山會?!钡男问街髁x。
總而言之,文化產業發展的穩定繁榮對于國家政治、經濟穩定推廣都有重要的意義。聯合國在《人類發展報告》中不斷強調要將文化安全列為人類社會中一項基本的權利。而相對于其他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歷史來說,中華華夏文化更加的悠長而博大,這也是中國軟實力與生俱來的強大優勢,我們要善用在全球化大潮流中,不斷挑戰,不斷擴大、傳播文化產業,從而帶動經濟和環球市場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