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娜 保定市第二十八中學
在高中歷史學科當中核心素養十分重要,能夠有利于歷史知識的掌握和情感態度的戰線。在日常高中歷史課堂上,教師要強化核心素養教學理念,把高中歷史課程的教學特點充分發揮出來,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針對傳統歷史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針對問題解決問題,這樣才能夠達到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效果。
在傳統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認為自己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者,因此在每個教學環節開展過程中都占據主導地位,學生們被動跟隨著教師的安排,一起進行歷史知識的學習[1]。這樣學生對于教師的教學過于依賴,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教師要給予核心素養教學理念來開展高中歷史教學工作,重點針對學生進行教學引導,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創新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幫助提升教學質量。在實際的歷史課堂上,教師相對忽視了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教學中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背誦,但是卻沒有考察學生們對于歷史史料的認知,因此學生們難以形成屬于自己的歷史觀念,影響了學習水平。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立足于課堂來發揮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歷史教師需要滿足素質教育的號召,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歷史課堂學習中,有效的理解和認知歷史知識,提升學生的歷史素養水平。當前一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培養,認為只需要按照考試要求進行學習即可,并沒有引導學生來詳細的探究歷史知識。教師沒有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學生們的核心素養自然得不到有效的培養。
在高中歷史課堂上涉及了諸多的歷史內容,針對歷史進行深入的學習和了解。在這一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時空概念,能夠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課本中的知識點,并建立起系統的時間軸,擁有更加系統的歷史知識體系[2]。例如在學習第一單元《從中華文明起源到秦漢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和鞏固》內容時,教師為學生梳理這一單元需要學習的重要歷史事件,從中華文明的起源以及早期的國家開始,帶領學生分析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過程,再到后期的諸侯紛爭與變法運動,秦的統一真正實現了多民族封建制國家的建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研究在秦國統一的過程中分別有哪幾個代表人物,學生們自主分析總結任務的核心思想。為了讓學生能夠具備時空概念,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或者是讓學生扮演人物進行情景劇活動,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念,帶領學生了解更多的歷史知識,并對歷史知識產生自己的認知和感悟。
在近代史的學習過程中,唯物史觀屬于十分重要的學習觀念,學生們站在唯物史觀看到歷史事件,能夠更加全面和立體的把不同的歷史事件聯系在一起,構建出時間發展圖,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3]。例如在學習《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民族交融與隋唐統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這一單元時,教師從三國兩晉南北朝政權更迭開始進行講解,借助于多媒體教學設備的應用,為學生總結多民族封建國家的發展,讓學生能夠對歷史的發展和構成形成立體的認知,逐漸形成唯物史觀。
給予核心素養開展歷史教學工作,教師要把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出來,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具備更加多元化的歷史學習思維。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歷史變遷,學生們了解這一階段和這一區域的歷史文化,能夠正確的處理好國內外歷史發展背景。例如我國的鴉片戰爭已經拍成了各種各樣的電視劇和電影。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通過影片分析鴉片戰爭前期清政府的政治、經濟、軍事和外交等因素對于鴉片戰爭結果產生的影響[4]。學生們可以利用課余時間來了解這一段時間的歷史,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對于學習更加積極主動,自助查詢掌握的歷史內容記憶更加深刻,能夠有效達到教師的教學目標。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優勢輔助開展教學工作,讓學生能夠從單一的歷史課堂進入到多元化、立體化的網絡課堂上。學生們在學習中可以搜索圖片和視頻,刺激學生的多重感官。比如學生在網絡中搜索鴉片戰爭資料集,強化學生對于這一階段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不斷地提升學生們對于歷史知識的理解能力、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這些都是傳統課堂教學中無法達到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水平,需要認識到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性,在工作中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態度,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出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控制好歷史課堂教學節奏,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培養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和發展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