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盈,孫 浩,何 瀟,朱星代,郭 雪
(沈陽工學院,遼寧 撫順 113122)
沈陽是東三省最大的城市,以沈陽市居民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訪談和文獻法相結合的方式,對沈陽市民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及心理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實證數據來源于“關于沈陽市民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及心理狀況的調查”,發放對象限定為沈陽市不同群體、不同性別、不同職業、不同年齡的居民。擬定了調查問卷,調查始于2020年1月,線上共發放電子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80份,回收率95%,其中有效問卷358份,樣本有效率94.2%。通過問卷調查,對沈陽市居民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及心理狀況問題進行了多維度的分析。
對新冠肺炎的認知中:48.04%的沈陽市民了解新冠肺炎,32.68%沈陽市民非常了解新冠肺炎。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為微信、微博、抖音等新興媒體,占67.63%,報紙、電視和廣播等傳統媒體占32.3%。市民對疫情知識有比較正確和客觀的認知,絕大部分沈陽市民對疫情的關注每天不足1 h。對新冠肺炎風險的認知,大部分沈陽市民能正確認識到新冠肺炎的傳染方式及防護措施,38.55%沈陽市民認為新冠肺炎會完全治愈。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絕大部分沈陽居民認為生活總體是快樂的,81.28%市民重視消毒洗手,76.54%市民減少不必要的外出,部分市民因為廣泛的媒體報道、周圍環境及新冠肺炎傳染性強、潛伏期長等原因心理受到一定的負面影響。
通過數據分析看出,絕大多數沈陽市民贊成沈陽市政府采取的舉措,依據疫情發展態勢和防控工作需要,沈陽市啟動了一級響應,為響應國家號召,沈陽市民積極配合政府采取的一系列舉措,將工作落實到位。
對新冠肺炎信息的認知。互聯網時代,人們會從多種不同渠道獲取信息,在眾多信息來源中,排名前三位的依次是電視、網站、社交平臺(微博、抖音)。各個渠道的各種消息源中,人們最信任的是官方渠道下的社交媒體。
對新冠肺炎風險的認知。能夠明確傳播途徑,認識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大多數居民對疫情治愈和防控有信心,對其可治愈性比較樂觀,相信在黨的領導下,齊心協力,必將戰勝病毒,取得勝利。
面對疫情,民眾的個人心理普遍處于應激憂慮和恐懼狀態,相應地社會心態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對于疫情防控來說,積極的社會心態至關重要。根據沈陽市民對新冠肺炎的認知、心理狀況及行為三個方面的調研及分析可以較清晰地了解目前人們的心理狀況及認知傾向。
負面情緒。個體面對疫情產生焦慮和恐慌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這是人體很自然的應激反應,但長時間的恐懼和焦慮可能會產生負面影響,誘發疾病,因此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理性應對困境是戰勝疫情的關鍵。
處理負面情緒的方法:不盲目從眾,不道聽途說,減少因不好訊息帶來的心理負擔,自我調解,自我鼓勵,告訴自己大家都不怕它,我也可以應對它。轉移注意力,可以做一些有意義的事來分散注意力,放松心情,如適當運動、鉆研廚藝等。換位思考,當正向思維覺得辛苦、無奈時,不妨關注一下身邊忙碌的人群,許多人仍在正常地生活。
重視心理防護的必要性。保持良好的心態極其重要,良好的心態能改善人的氣血循環。重視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嚴峻性,在行為上嚴肅對待,做好自我防護,但在心理上主動調適心態,提升自身免疫力。
行為狀況。人們集中一切精力預防新冠肺炎,但由于居家隔離、疫情氛圍、飲食睡眠的改變等諸多因素,人們日常生活規律被打破,從而出現異常行為。適當的反應行為是正常的,但由于信息獲取片面、自身性格等原因,少部分人出現過度反應行為,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在擁有一個健康心態的同時,擁有一個適當的反應行為才是全面的防護。
疫情爆發時個人的正常行為。注意消毒,重視消毒洗手的習慣,對用品勤消毒。保持規律健康的生活作息。規律的生活作息,健康的日常飲食,適當的體育鍛煉都有利于身心健康。充實精神世界,轉移注意力,在不外出的情況下,把隔離當作一次短暫的休假來對待。為抗擊疫情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如在網絡上積極發言并轉發正能量的信息,為疫情所需捐款捐物等。
疫情爆發時個人的異常行為。過度緊張,不敢與人密切接觸,致使影響正常的社交、工作或活動。過度敏感,身體稍有不適,如尋常的感冒、發燒、頭疼等。都會被放大,產生疑病心理。迷信行為,祈禱祖先或神靈保佑,堅信有了他們的保佑就不會被感染。
通過相關文獻梳理,結合調查問卷所得數據資料,運用社會統計方法進行檢驗,了解沈陽市民對新冠病毒的認知及心理狀況。沈陽市民對疫情防控十分關注、重視,認為疫情影響較嚴重,充分認可政府制定的政策和采取的防控措施行動,積極認真地參與疫情防控,通過多種媒體關注疫情并學習防疫知識,及時調整自己和家庭的春節出行、聚會活動和日常行為方式。為更好地應對疫情,提出以下對策建議:通過各種專業媒體機構了解疫情發生發展情況,關注權威真實的新聞和信息,正確認識新冠肺炎。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盡可能維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適當的休息,積極進行自我調適,做情緒的主人。改善情緒,樹立良好的心理狀態。認識到自己出現負面情緒是正常的,接納自己的情緒,并表達宣泄出來,找到解決方法。加強生命教育,增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防護意識和能力,學會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關愛生命,關愛健康。疫情防控,人人有責。從疫情防控細節做起,從文明行為點滴做起,萬眾一心,共同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