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萬榮縣財政局
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政府一直重視鄉鎮經濟的發展,鄉鎮經過這些年政府財政的支持,經濟發展取得顯著的成效,鄉村面貌和居民生活水平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黨的十九大的召開,我國制定了2021年-2025年“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對鄉鎮建設又設定了新的目標和任務。為完成這一艱巨的任務,在國際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下,特別是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鄉鎮政府管理要順應時代經濟發展潮流,積極創新,以此帶動鄉鎮繁榮和經濟發展,建立一套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鄉鎮發展之路,為2025年“十四五”圓滿完成出一份力。隨著“十三五”的圓滿收官,“十四五”規劃綱要進一步規劃實施,我們在未來一段時期地方經濟社會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都要將鄉鎮建設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建設的重要位置,力爭5年內把鄉鎮全部建設成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鄉村。為實現這一目標,鄉鎮政府管理工作將面臨一個新的考驗,特別是鄉鎮財政工作更是要進一步加強。下面就鄉鎮財政管理工作、財政改革進行探討。
隨著“脫貧攻堅”任務的勝利完成,城鎮經濟發展水平有了巨大的變化,居民GDP穩步增長,鄉鎮政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財政為鄉鎮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鄉鎮財政是鄉鎮政府建立農村基礎設施及公共資源所需資源的強大后盾,財政資金分配是根據各個鄉鎮實際情況進行分配,人力、財力、自然資源得到有效分配,使各方面資源得以有效的利用,為鄉鎮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充分體現黨和政府的決策部署。
由于各個村鎮存在地域和資源差異,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也存在不同,在發展農村基礎設施和建設公共基礎設施時,就需要根據各個村鎮的實際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在現有的人力、財力及自然資源上進行合理分配,以加快鄉鎮特色經濟的發展。鄉鎮政府要對現有資源詳細統計和分類,對各個村鎮財政資金有針對性的使用分配,設立專項資金和制定專項使用規定,不允許亂挪亂用,以使資源發揮最大的作用。特色龍頭鄉鎮企業、鄉鎮新型人才能促進當地鄉鎮經濟的發展,政府財政部門根據當地鄉鎮情況要適時建立特色龍頭企業,引進特色人才和新型技術,給予財政和政策支持,鼓勵他們發展,從而帶動整個鄉鎮經濟發展。
財政財務管理是一個基層組織的核心管理工作,對整個組織資源有效使用、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鄉鎮財政管理作為政府的核心工作部分,應積極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順應當代經濟發展形勢,結合財務制度,發揮促進鄉鎮經濟發展的作用。
財政管理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根據鄉鎮特點制定長短期目標,要求各個部門加強對預算的認識,并根據目標分析制定預算,充分的利用財政資源。財政實行預算管理機制,結合財務制度,能有效的增加對各個部門收支和資金使用情況監督控制,使資金管理和審批更加明確。按時對資金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反饋,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以達到隨時對資金進行監控,避免造成資金浪費。
完善的財務制度有利于避免財政資金的浪費,為財務管理工作的開展打好基礎。定期開展專門的財務培訓、制度培訓,增加全員的財務意識和責任感,并納入員工工作考核,為財務管理工作提供良好的管理環境。積極引進財政管理人才和先進財務系統,打破傳統的財政體系束縛,開闊思想,充分發揮人才和科技的作用,提高鄉鎮財政管理水平。
績效考核和獎懲制度在考核中起到調動員工工作熱情、激發人員潛能的作用,是人員管理的一種常用有效手段,是基層財政管理必要的管理制度。當下鄉鎮政府屬政府部門單位,薪資的發放是執行國家的標準體系,薪資穩定,統一發放,由于缺乏績效考核和獎懲制度,員工無法通過工作表現來提高收入,容易造成員工積極性不高。鄉鎮政府內部機構可以參照企業管理方式進行改革,根據工作內容和績效劃分工資等級,按照獎懲制度對工作人員進行獎懲管理,讓員工工作能力和薪資收入相匹配,既有危機意識也有提升積極性,激發員工工作地熱情。
按照目前鄉鎮政府的財政管理實際情況來看,財政管理還有很多不足之處,要想實現“十四五”綱要目標,還需要進行財政管理創新,財政改革勢在必行。隨著鄉鎮企業不斷增加,居民收入不斷增多,城鄉差距越來越小,鄉鎮財政不能再按照之前傳統模式來管理,需要不斷摸索,大膽創新,走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鄉鎮發展之路。鄉鎮財政是鄉鎮政府的核心,在貫徹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實事求是,科學發展,落實鄉鎮財政改革,以實現建立美好鄉村的目標。
鄉鎮財政改革對鄉鎮經濟發展、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義,利用財政管理把人力、財力和資源有效結合起來,加快我國鄉鎮的新農村建設。鄉鎮財政管理在實際工作中涉及的部門比較多,各部門要通力合作,團結一致,共同發展鄉鎮經濟。在鄉鎮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還要不斷去探索和創新,注重財政管理和財政改革,從中尋求更適合的經濟發展方式,促進鄉鎮特色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