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惠芳 盧憲芬 黃印印 桂林理工大學
一般來說,實體書店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店面的選址,書店選址能夠直接影響租房成本、客流量和營業額,一個好的選址不僅能夠更好地服務于周邊高校學生和居民,而且對于書店后續的發展產生積極作用。本次研究旨在桂林各高校內或周邊找到一個最佳書店選址,為實體書店的發展提供新思路。
據問卷調查顯示,大部分人更傾向在網上購書。當前,在消費者快文化需求的背景下,電子閱讀更便捷、更高效,發達的互聯網信息更能滿足當代人的閱讀需求。本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發現,大學生所購買的書籍種類一般為教材、考試等工具書類圖書。二手書店的書籍價格低廉,比一般書店更能滿足學生消費者的需求。近年來,受電商和數字閱讀沖擊,實體書店的運營面臨著嚴峻的形勢,不少實體書店經營困難。特別是選址不好的書店更是步履維艱,有的甚至被迫關門倒閉。
桂林高校較多,消費者群體較龐大,目標選址以高校為中心向四周輻射。通過實地走訪發現,高校周邊書店較少且距離遠,滿足不了學生消費者的需求。以廣西師范大學王城校區為例,雖然該校區外就是商業中心,但周邊兩公里內只有新華書店、刀鋒書店和“十二書局”書廊。這三個書店只要是面向中小學教材教輔學習資料,能滿足大學生學習和閱讀的書籍種類少。深受學生歡迎的獨秀書屋和刀鋒書店距離高校太遠。據此可知,在高校附近開設實體書店的市場需求較大,有發展前景。
桂林高校周邊開設書店,選址往往首先考慮的就是周邊學生的需求和消費習慣,流行時尚和書籍偏好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消費者對書店的選擇。同時也要要注意考慮書店和周邊環境不能太嘈雜,盡量為顧客提供安靜愉悅的良好環境。還要注意考慮桂林雨水多的氣候環境,尤其是春季梅雨季節長,夏季降雨量大,要考慮地勢高低,注意對書籍的保養。
雖然該書店面對的服務對象是在校大學生,但從當前社會實際來看,受疫情影響,網上購書的需求增加,客流量多涌向線上,營業額減少,實體書店夾縫中生存。例如,號稱“全世界最大的舊書店”——思存書店,受疫情沖擊,2020年營業收入比上一年少了70%。但在此特殊時期,書店提供規定范圍內無接觸配送服務,既安全,又拓展了更多除大學生之外的消費群體。例如周邊的居民或者是存在的小學學校等。以此打破書店“走不出去”的僵局。
1.土地價格或建筑物租金:學校周圍的店鋪價格相近,但是在不同地段和區域,價格還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在書店選址時,要選擇租金合理,有市場潛力的位置。
2.周邊競爭者數量。書店在選址時,應盡量避免與其他競爭者在同一地點或是相鄰位置開設書店,避免形成競爭,影響銷售效果,進而影響經濟效益。
1.可見度和形象特征:為了能讓消費者便利地找到目標書店,要有遠距離、中距離和近距離的確認,抓住路過人群的眼球。同時還可在附近能看見書店的地方發放傳單,宣傳活動,吸引顧客。
2.潛在區域的布局規劃:在選址之前要充分了解學校周邊的商鋪或者學校的建筑規劃。盲目選址,可能會造成不必要的經濟損失。所以從書店選址和消費者的距離來看,若校內有理想場地,則尋求校內合作,共創雙贏。書店可以征集學生文創作品,激發學生的創作積極性,營造良好的文化環境,提升校園文化軟實力。同時書店直接面向校園的學生,既便利學生,又為書店提供穩定的客源和良好的經營環境,共創雙贏局面。若校內沒有合適的鋪面,則以學校為中心,輻射至四周一公里范圍內,了解該地區的布局規劃,尋找合適地段。
選址,關乎書店的發展前景,與許多因素直接掛鉤,并非想象中那么簡單。在進行選址時,要考慮環境、服務對象、經濟和地理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為實體書店發展贏得盡可能多的客流量和營業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