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艷萍 大連保安有限公司
現代企業運營和管理必然離不開內部和外部環境,所以構建良好的內部管理控制體系,也繞不開這樣兩項因素。內部環境是導致企業內部控制以及內容差異出現的根本性原因,外部環境對企業內部控制所能產生的影響則主要體現在對內部管理的約束和規范方面,但是因為其本身超出了內部管理和控制的范圍,對于內部管理控制而言,顯然內部環境的優化更為關鍵一些。
當前國內很多企業出于發展的需要都建立了內部管理和控制體系,但因為缺少有效的環境,導致內部控制效果大打折扣。
有研究認為,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關鍵要素之一就是企業的董事會,構建一個強有力的董事會對于優化內部治理環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關研究顯示,很多企業當中的董事長和總經理為同一人任職,抑或者在一些企業當中董事會始終處于劇烈的變化狀態當中,沒有按照嚴格的規章和規范進行管理和運作,甚至于所謂的董事會從來沒有召開過真正意義上的董事會議,很多決策都是由管理層單獨決策拍板。
管理者在優化內部控制環境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倘若作為管理層不愿意建立相應的管理制度和條例,內部控制環境自然而然也會受到影響和制約。
首先,企業管理層對于經營風險的態度以及具體采取的風險管控辦法;
其次,為了達成預算目標、利潤目標以及其他經營和財務目標,企業必須對管理工作高度重視;
最后,企業管理層對會計報表所持有的態度以及具體采取的行動。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企業僅僅是由幾個管理層進行管理和支配,那么其所帶來的消極影響會更為突出。但事實上,很多企業當中的管理者其本身的管理思想以及職業定位帶有強烈的行政領導色彩,根本沒有將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視作企業的特色而予以重視。
企業內部組織結構主要是指企業在進行計劃工作、指導工作以及內部經營活動時所呈現出的整體框架。其主要包括企業內部的各個組織形式、性質以及管理職能以及明確的責任和權限說明。舉例來說,需要確定企業董事會、高級管理人員以及審計委員會的責任,但是一些企業因為產權關系比較混亂,組織機構臃腫冗雜,這樣不利于企業內部進行有效的溝通;再比如一些企業當中的崗位職責劃分已經非常細致,但是很多企業仍然在此方面存在問題,導致崗位職責不清晰,工作內容存在嚴重交叉。
一些企業在人員設置過程中,容易出現“任人唯親”,人員獎懲和考核機制不完全的情況。但是如果是高質量的人事管理機構,必然具備勝任企業管理的能力以及品行,此時企業必須為選拔和培養人才提供充分的、足夠的資源,保證其能夠完成企業所分配和安排的任務,這也是企業內部構建良好控制環境的基礎和前提,倘若企業的員工不夠正直,那么再完備的控制策略也很難發揮作用、彰顯價值。
另一方面,我國企業很多時候受到傳統管理思維的影響,并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良性的人才培養以及選拔機制,這在一些家族式企業當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一些管理者不僅不習慣使用現代化的管控方式,而且根本不懂其內涵和本質,即便對基層人員進行管理也難以實現科學有效的監督。值得一提的是,考核獎懲機制不健全是目前我國企業內部管理控制非常薄弱的環節,也就是說無論多么完美的計劃因為缺少審核和應用執行的過程,導致其根本沒有價值可言。
針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存在的問題和不足,筆者認為需要從這樣幾個角度做出調整和優化。
現代企業是資產所有權以及控制權相分離的產物,在這樣一種情況下,內部股東、經理層、董事會以及員工之間的關系相對復雜,但非常重要。企業要想建立科學的管理和治理結構,需要包括民主、科學的決策程序以及管理議事原則,嚴謹和高效的業務執行體系,以生成完備、健全和有效的監督管理系統。完善的企業治理機制,會實現對企業怎樣保障各位權益人的職責,讓企業激勵約束制度充分發揮效力等展開明確的說明,更加重要的是,這些說明對于企業運行發展整體而言是有價值和意義的——這將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所在,也是優化內部管理和控制的基礎和前提。
管理思想是企業運行的靈魂所在,也是企業經營管理念、價值觀以及責任觀的集中體現;管理目標不僅預示著企業的發展方向,而且是企業戰略管理的依據所在。倘若作為企業基層的員工意識到管理層并沒有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關鍵性意義,那么企業要想生成高效且認真運行的管控程序也是不現實的。
作為一個組織,企業的體系形成以及功能實現必須由正常的結構組織來運作完成;而組織結構的有效運行,又必須以規范的運作程序來進行支撐。當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時,其必然會面對這樣一種形勢作出必要的策略調整,那么這過程中必然離不開組織結構的優化。至于高效的運作程序,主要是指在規范和要求之下進行規范,包括明確的責任以及嚴格的授權。
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工作,很大程度上也會影響到具體每一個人的業績以及表現。良好的人力資源管理對培養以及提高企業員工的綜合素質,落實內部管理和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而言,要堅持超前和務實的統一,這二者看似存在矛盾性,但是在人力資源領域卻存在統一性。所謂超前,指的是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必須具備前瞻性,充分考量企業員工以及未來發展的訴求;所謂務實,指的是企業在人員崗位設置、薪資分配方面,必須堅持公正、公開和透明。此外,人力資源管理必須重視對員工的培訓工作,如此才能讓企業的員工發展和遠景目標都有所實現。
企業員工行為準則以及企業文化是員工能夠進行自我管理和約束的重要存在,特別是企業文化,其既是一種力量,也是對企業制度形成和執行能夠產生深刻影響的存在。
因此,企業需要投入很大的精力重視它、關注它,在每一個具體的組織當中,必然伴隨著價值觀、信念的改變,這也決定了企業基層員工對企業本身以及周邊環境的看法和認知。很多企業在過往運營和發展的過程中,缺少企業文化的累積和建設過程,導致內部組織文化混亂和缺失,所以企業必須通過嚴格的規章制度來輔助、指導企業文化的建立和生產。
加強對控制環境的研究和建設,也是輔助內部控制優化的重要一環。
其出發點在于企業的出資人以及利益人的關系保持一致,與擁有責任感的管理者自然不矛盾。但是,通常情況下,人們很容易因為對個人權益的過度關注,而忽視了企業整體性的管理效果以及利益情況,以至于讓企業出現潛在性的風險和危機。
這些問題的出現,如果能從優化環境的角度對其進行調整和克服,反而是一件好事。
對于企業而言,內部管理和控制的主體在于會計控制,但是內控的基礎在于控制環境,不過雖然會計和控制環境存在關聯,但又不是全然相關。因為無論是會計控制還是非會計控制,都是一種人力行為,而在控制環境一定的情況下,還需要考量內部控制的形式、內容以及范圍、強度等一系列問題。
除此之外,企業的控制環境必須和外部客觀環境相適應、相契合,這樣才能讓內部管理和控制在良好的環境氛圍中得以實現。
內部控制應該伴隨企業職能的不斷完善以及管理要求的提升而進行相應的修訂和完善,但是這并非簡單的操作就能夠實現。目前的企業管理實踐過程中,很多企業對內部管理控制的研究尚且處于摸索階段,重視程度、認知程度都有待提升,所以會計人員有必要盡力推動,將這份工作傳承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