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宙 陳光 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
隨著我國國內外市場的發展,特別是國際貿易的增加,做好計量檢定工作,提高計量檢定工作的質量,可以保證檢定結果的精準度和有效性,從而更好地促進我國貿易市場的發展,更好地促進商品貿易的流通。但是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計量檢定工作依然存在許多不足,進而影響其工作質量,因此檢定部門需要針對不同的問題采取相應的措施,完善檢定工作制度,保證計量檢定工作的規范開展,全面提升計量檢定水平。
我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雖然計量科學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事業,但并未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使得計量專業性人才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缺失,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計量專業較其他專業偏冷門,就全國范圍而言,各大高等院校計量專業設置偏少,以及以中國計量大學為代表性的計量專業性高等院校也是屈指可數,導致計量人才缺口較大,甚至大面積的出現專業不對口的現象;二是基層力量薄弱,大多數區縣級基層計量所存在專業技術人員比率不夠、學歷層次不高、人員結構單一等現象,使得基層計量工作出現資源力量薄弱、科研水平低下、系統理論知識缺乏等問題。
縱觀計量工作,計量器具造成的誤差主要包含:可避免的誤差以及不可避免的誤差。而計量器具本身具備的誤差屬于相應的不可避免誤差,主要包含:附件誤差、工作計量器具誤差以及標準器具誤差等,還有一些計量器具在制造當中由于工藝問題造成的誤差,或者是在長時間使用當中,設備存在磨損情況,進而造成的誤差,而這些誤差都是可以避免的。
計量工作,關乎民生大計,直接影響著人民群眾的“菜籃子”“錢袋子”和生命安全。計量監管作為計量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它直接關聯著人類幸福指數的高低。然而計量又是一門專業性較強的基礎性學科,行政監管執法人員對于計量技術這一領域往往學而不精,對強檢計量器具的界定不準確,對計量技術性能的法定要求掌握不牢靠,對檢定證書與校準證書的理解不深刻,使得計量成為行政執法人員監管的薄弱環節;另一方面,關于計量違法的法律責任以及行政罰款都還處于20 世紀80 年代的標準,就現在市場經濟的發展而言,計量行政處罰力度不夠、違法成本過低的現狀使得不法分子選擇鋌而走險。
想要強化計量檢定標準化管理工作,需要大量優秀的檢定人員配合。我國計量檢定行業對于高素質人才的缺口較大。一定要提高現有檢定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使其可以自主學習先進的檢定技術,提高其工作水平,并重視對于檢定相關人才的培養。企業還應該提高對于檢定隊伍操作能力的督促和管理。做好相關檢定人員的培訓工作,并強化相關人員的思想覺悟。讓他們具有完善的計量檢定標準化管理理念。從自身實際工作入手,強化計量數據的可追溯性以及準確性。
在計量檢定工作當中,計量器具屬于一種基本的設施,可以保障計量檢定工作的順利實施。在檢定過程中,需要按照計量器具的性能實施一定的分類,性能比較差的器具,需要停止使用,防止由于使用不準確器具而造成結果出現一定的影響。提升計量器具的準確度以及整體性能是非常重要的,國家以及相關部門需要強化計量器具的監督力度,促使計量器具量值更加統一,監督各部門以及各單位不斷提升檢定率,計量器具實施及時送檢工作。同時,保障檢定崗位的操作流程更加規范化,降低誤差對計量檢定工作造成的影響。
一是強化重點領域監管,對重點企業、重點產品以及在重要時節加大計量抽查頻次,加大對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眼鏡制配企業、零售商品稱重等計量領域的專項檢查,筑牢計量安全底線。二是計量行政主管部門應轉變工作模式,探索建立“企業自控、全民監督、政府監管”新機制,在計量監管過程中,主動積極靠前、提前進入、逆轉以往事后監管的工作模式。三是法定計量檢定機構應努力提升計量標準能力建設水平,充分發揮社會公用計量標準效能,根據地方產業經濟發展需要,構建新興產業檢驗檢測體系,以保障新業態在計量方面的能力支撐。同時,強化與監管部門的溝通,努力做好計量行政部門的執法協助,提供監管的技術支撐,做好計量監管的排頭兵和守護者。
想要真正意義上實現計量檢定技術的更新,就要強化檢定技術標準化管理,進一步改造、完善現有的計量檢定技術,著眼于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以及企業當前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編寫操作技術手冊與檢定技術程序文件,使計量檢定工作得以有條不紊地展開。強化標準化管理機制,使得計量檢定流程更為透明和公開,促進我國的計量檢定行業可持續化發展。
綜上所述,在高質量發展的新形勢下,計量工作面臨著更高的新要求,計量工作者唯有立足于自己的工作與職責,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自己的使命與擔當,在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以需求為導向,緊扣能力建設,強化服務供給,深化改革創新,引進人才機制,推進區域合作,激發市場活力,才能助力于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打下計量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