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駿杰 許夢嬌 國網湖州供電公司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的加快,基層群眾的主體意識日益增強。在社區人口日益擴充以及規模日益膨脹的雙重影響下,基層治理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發展的重要難題。黨的十九大指出,基層治理要向社區轉移,推動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發揮引領作用,提高基層黨組織的影響力。黨建引領基層工作治理,既是社會主義現代化不可避免的話題,也是實現基層工作治理的重要路徑。是造福基層百姓、提高群眾滿意度、維護社會安定和諧的基石。
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需要具備較高的資源整合能力,能夠具備較好的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在治理過程中發揮凝聚力和戰斗力。然而,由于部分黨組織對于引領基層治理工作的認識不足,導致實際運行過程中存在著以下情況:首先,基層治理自我組織與創新能力不足,治理活動開展欠缺保障,治理過程中造血功能不足,影響了活動開展的持續性。其次,群眾參與度不高。再次,治理形式的僵化。部分治理主體不注重從實際出發,不注重工作舉措及辦法的創新。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治理工作方式相對欠缺變通、應變能力,亟需提高綜合整合的綜合能力。
當前,隨著社會的發展,使得黨建發展中可能會存在很多問題,也會使出現的問題更加復雜難以解決,所以,要求基層黨建在理念、內容、方式上適應新的治理需求,但很多基層黨組織都只側重于解決單一方面的問題,固守傳統的黨建模式,缺乏創新規劃和宏觀思考。突出表現有:一是在理念方面,缺乏問題意識和創新意識。新時代在內容上,與社區治理需要不匹配,吸引力不足。一些基層黨組織活動缺乏新意,難以吸引年輕群體的參與,不能滿足居民群眾的需求。三是在形式上,缺乏創新,跟不上基層治理的發展需要。大部分基層黨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習慣用行政化手段推進工作和任務落實,影響了基層群眾對黨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的認同度。另外,隨著黨建工程的完善,使得基層黨建朝著科技智能化技術的方向發展,所以,在進行黨建工程的過程中,要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從而,全面的提高黨建工程的進行,從調研的結果來看,大部分基層黨組織在這方面的探索并不多。
當下踐行基層治理的可依賴對象由城、鄉、鎮、村的廣大人民群眾構成,他們亦是組成中基本社會的結構主體。在培育成為基層治理黨建力量的依靠對象層面,結構層級較靠下的群體因其自身身體素質偏弱、經濟基礎薄弱、社會關系網絡單一等劣勢,不可避免地受黨建引領的影響較弱,而結構層級較高的群眾,則因其堅實的經濟基礎與社會關系網絡成為發展和培養黨員的重點關注對象。
制度是保障基層治理工作有效落實的根本。黨建基層治理工作者要通過理順體制機制,形成服務基層治理的長效機制。具體來說,一是要健全黨建基層治理的網絡制度體系。通過網絡平臺制度的構建,形成對基層治理權力的有效監督,促進黨建引領基層工作治理能力的提升。二是要壯大基層治理工作力量。在有限的時空中,竭盡所能整合各種資源,通過建立“契約式管理、項目式服務”等制度,實現基層區域治理工作的常規化與制度化。三是要完善考核評價制度。通過考核評價的導向作用,提高基層治理的認同度。
基層黨建引領是推進基層治理現代化最本質的特征,黨組織的根本屬性是政治屬性,基本功能是政治功能。加強基層黨建推進基層治理要堅持把政治引領放在首位。一是基層黨組織負責人要做好黨在基層的“形象代言人”,堅定政治方向,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黨內帶黨外、以黨員帶群眾,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功能。二是將堅持黨建核心地位的政治原則貫穿到基層社會治理的全過程,樹立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治理中的絕對權威,保證基層治理創新的政治方向,為基層治理提供發展基準,提升新時代基層治理水平。
新時代要不斷創新基層治理的平臺和方式,為提高基層治理智能化水平提供動能。要在黨建引領下的基層治理機制體制上下功夫,創新宣傳教育的形式和平臺,依托互聯網資源打造“互聯網+”的政務服務形式;密切與群眾的聯系,在村委會增設便民服務平臺和愛心超市,提倡“馬上就辦”,切實簡化群眾的辦事流程和程序,實實在在為群眾做實事做好事。同時,基層工作者要主動適應“互聯網+”時代的治理要求和思維,善于借助大數據科技創新開展“互聯網+黨建+基層治理”方式,建立各類組織參與基層治理的聯動機制,進一步拓寬基層幫扶范圍,促進治理資源有效聚集整合,在緊緊圍繞凝聚民心上做文章,著力解決基層出現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利用廣播、互聯網等媒體介質,做好新聞媒體的信息傳播和溝通交流,使得信息傳播及時、有效,例如今年的突發新冠疫情的信息宣傳和防控,就可以充分發揮廣播、互聯網等媒介,做好群眾的宣傳動員工作,充分保障群眾對信息的知曉和掌握。
總之,扎實做好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各項基礎工作,要以重塑基層治理主體權威為重點,抓黨建、強服務、促治理,需要不斷完善治理過程和治理體系,從而,通過設立村史館、文化書屋、老年大學等形式和場館建設,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品德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