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鳳艷 朝陽縣自然資源局
土地作為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財富,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國土地資源總量豐富,類型多樣,但以山地丘陵為主,實際可利用面積少,后備土地資源不足。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土地資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資源的稀缺性要求我們必須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本文通過研究我國已有土地資源管理的成果,以及國家出臺的土地資源管理相關政策和制度,提出新形勢下的土地資源管理策略。
土地問題是城鄉發展中的重要障礙,封建社會中,土地問題是引發戰爭的重要導火索。現階段,城鄉規劃建設的過程中,土地問題已經較為普遍。我國人口眾多,且人口增速也明顯加快。為此,城鄉規劃建設中,就需制定科學的土地管理方案,正確處理城市規劃與土地之間的關系,城鄉發展建設中不得破壞原有耕地,而且也不得占用人類活動的空間資源,以推動經濟、文化、政治、生態和社會建設的穩定發展,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減少浪費,節約先行。新時代背景下,我們不得不反思和面對當前土地資源浪費及污染嚴重的現象。即使在社會、國家發展的前進過程中,我們也不能忽視環境的重要性,尤其是土地資源。因此,我們需要做好合理規劃,積極運用相關法律,加強監管,杜絕土地浪費和污染現狀,保證農作物的安全生產。積極開發城市土地資源,緩解城市日益緊張的人口與土地資源之間的壓力。加強生態建設,找尋有效措施解決當地的水土流失、沙塵化等問題,積極植樹造林、防風固沙,從根本上保護土地資源。
相關部門需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土地利用率,指導土地利用事業規范化建設。城鄉發展統籌尤為關鍵,有利于調控用地總量結構,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完善城鎮規劃和鄉村規劃通過土地規劃的銜接工作,科學編制村莊政治專項規劃,能夠完善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方法,以彰顯土地資源的經濟性、社會性,實現土地資源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1)加大土地利用控制力度加強土地利用規劃與總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工作,科學規劃現有建設用地的規模,使其全方位滿足現有土地規劃目標安排,依據土地資源總體規劃,落實年度用地規劃,及時調整和完善不符合年度計劃或總體規劃的土地資源,以此有效把控用地規模。(2)重視基礎設施與基礎產業規劃基于經濟可行性和控制時效性,加強城鄉內基礎設施建設和基礎產業建設規劃工作,有效規避投資的盲目性,減少重復建設所引起的資源消耗與浪費,建立完善的標準體系,完善公共設施與公益事業建設用地標準的編制工作,參照節約與集約用地的總體要求,在全方位滿足安全和功能需求的前提下,重新審核不同工程建設用地標準,第一時間調整和修正不滿足土地使用標準的建設內容。(3)合理利用土地資源科學利用土地資源可顯著增大土地資源利用率,有效控制土地供需矛盾。城鄉規劃建設中,一方面要推動農業長期、穩定、高效的發展,提升耕地產出量,從而維持糧食產量的穩定性,也可基于完善的規劃,加大建設用地使用率,減少土地侵占問題。另一方面定期檢查違法占地和違法建筑行為,同時采取切實可行的整治工作,注重城鄉建設管理的科學性和規范性,及時懲處違法用地和違法建筑。
為了保證城鄉規劃建設項目的順利進行,需要努力完善城鄉規劃建設制度,形成和健全城鄉規劃建設體系,促進各個城鄉建設部門與土地管理部門的工作協調。在完善城鄉規劃建設體系的過程中,項目的管理人員要對土地、水利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避免出現資源分配不合理導致的資源浪費狀況。要處理好生態環境方面的問題,努力達成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建設項目開始后要保證城鄉規劃的合理性和穩定性,避免規劃的隨意更改,發揮城鄉規劃建設制度的指導作用。要提升規劃的全面性,不斷完善城鄉規劃建設體系,使規劃的方案得到良好的貫徹落實。
在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城建規模越來越大,需要大量使用土地。但是,鄉村規劃監管的制度有待完善,占用耕地問題普遍存在。而現代城市規劃管理涉及的信息均與空間地理相關。無論是規劃建設、動態化管理城市和服務于社會,還是分析現狀、做出規劃決策,均需要依賴空間信息。GIS、RS提供了現代化的技術,基于地圖、可視化空間分析,可輔助城鄉專業規劃管理得以便捷查詢、研習、決策、統計、實時監測等。所以,需要大量引進先進科技,比如,遙感、地理信息等技術,從而動態智能化地監測城鄉當前的規劃管理,大力遏制違規行為。
土地資源管理不僅要推動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還要注重保護土地資源和保護環境,在當前我國土地資源日趨緊張的形勢下,致力于土地利用率的提升和利用方式的調整,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通過采取創新土地資源管理方式和管理體系,應用科技手段和大數據技術進行土地資源管理,科學規劃、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加大對耕地質量和環境的保護力度,以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