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中牟縣林木種子站
林木培育工作需做好土壤處理,以便為林木萌芽、生長打下良好的基礎。育苗作業前,需對土地進行規劃,清除土壤中的雜物,并做好土地平整工作。為確保土壤肥力充足,需在育苗前施加足夠的底肥,同時需考慮防治病蟲害。播前5~7d,可采取滅菌作業,對土壤進行消毒,如噴灑1%~3%的硫酸亞鐵水溶液,噴灑標準為3~3.5kg/m2,要求充分滲入播種溝內或床面上,以確保滅菌效果。此外,土壤酸堿也是影響苗木生長的重要因素,因此需明確土壤酸堿度,分析當下土壤酸堿度是否適合苗木生長,若酸堿度無法滿足育苗標準,則需采取主動措施,進行土壤酸堿度調整。若土壤偏酸性,則需增加土壤pH 值,可在土壤中添加碳酸鈣、細石灰;若土壤偏堿性,可通過硫酸鐵、有機肥、亞酸亞鐵、細硫黃粉等,降低土壤pH 值。在實踐操作中,為更好地調節土壤酸堿度,也可通過腐熟有機肥料的方式實現,這種方式環保,經濟成本低,且不會對土壤結構造成破壞。在關注土壤平整、肥力與酸堿度的基礎上,還需做好土壤溫度、水分管理,及時進行保溫與灌溉。夏季需做好防洪防澇工作,及時排水,若溫度過高,還可采取灑水等方式降溫;在冬季,則需減少灌溉,避免出現凍害問題。
追肥和灌溉是苗木培育管理的重要手段,具體實施要根據植株幼苗生長情況進行。施肥時,要選擇適合苗木生長需求的肥料類型,根據幼苗生長規律配置氮磷鉀比例。雨量大的季節,為避免幼苗根系遭到嚴重浸泡,要控制水量、澆灌次數,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其生長需求。另外,幼苗的保護工作也十分重要,因為柔弱的幼苗在大風等氣候中會發生植株折斷的現象,因此風沙頻繁的區域和季節需做好防風工作,以確保幼苗正常生長。
苗木培育過程中,需對土壤進行人工處理,針對黏土成分較高的酸堿性土壤,可采取有效改良手段對土壤實施優化;針對沙質土壤,可利用泥炭土摻混后加入土壤;針對偏堿性的土壤,為了提升其肥水的蓄積能力,可利用草炭灰和松林土消毒后混合在土壤中;針對酸性土壤,可利用草木灰和石灰對土壤進行改良。此外,苗木培育過程中,需進行嚴格的土壤消毒工作,且要在整地和播種過程中消滅地下害蟲,可利用硫酸亞鐵噴灑控制病原菌的發生,為苗木營造優良的生長環境。
目前,我國造林形式較為多樣,如重點工程造林、合作造林、集體造林、國有林場造林與其他形式的造林等,無論哪種造林方式,均需明確造林規劃,給出具體的造林規格。苗種不同,對種植疏密的要求不同,如珍珠梅、太平花、矮紫杉、紫荊、圓錐繡球等苗種適合在全日照環境下成長,且要求林木間隙較大。科學界定造林規格,可以提高移植成活率,保證苗木生長質量,加快苗木生長速度。對此,在移植造林前,需對苗木規格進行充分調查,依據造林規格與造林圖示關系,科學確定苗木的種植行距、種植密度,以保證林木間隙合理。完成移植作業后,需對造林成活率進行跟蹤調查,并及時補植苗木,且應盡量選擇同齡大苗,同時要結合樹木特征與實際需求,進行整形、修枝。對于新造林區,需采取禁封措施,嚴禁砍伐、放牧等。此外,冬季低溫時,還需對樹木進行一定的保溫,如覆草、覆土等。
植苗造林技術是指將苗木植入土地中的方法。此法對于樹木品種具有普遍適用性,大多數的樹木都可以采用該法種植。較上述兩種技術而言,該技術對于土壤及環境的要求相對較低,對于地理位置也具有普適性,不僅如此,該方法較播種造林法樹木生長速度上優勢明顯,人工造林使用最為廣泛,但缺點也很明顯,如植苗造林首先需要苗木,而苗木培育過程復雜,投入資金成本及勞動成本都很高,對于育苗的專業性要求高,需要專業的人員、專業的操作,預算成本遠遠高于上述兩種技術。
在對樹苗進行大規模的移植過程中,務必熟悉苗木移植造林技術的要領,尤其是在樹苗的移植過程中確保樹苗是活著的,這是林業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重中之重。在完成樹苗的移植栽種之后,下一步就是做好移植后的樹苗的相關保護工作的開展。避免在對樹苗進行移植和栽種的過程中由于不當的操作導致樹苗的樹枝和樹苗的根莖造成一定的損壞,要確實的保證樹苗根莖的完整程度,確保進行移植的樹苗能夠在短時間內適應新的環境,從而在根本上提升樹苗的成活率。在樹苗的移植搬運過程當中,首先要找到水分含量多的泥土對樹根進行全方位的包括,進行運輸時工作人員要時刻注意來往的車輛,同他們保持距離,防止其他的車輛出現剮蹭,造成樹苗的根莖受損最終無法活下來。移植栽種的地址盡量與原位置間隔不遠,防止水分在長時間的運輸過程中流失。為了保持樹苗的整體濕潤程度,相關的工作人員可以對樹根進行噴水作業,保證樹根有足夠的水分汲取,從而確保樹木的成活。導致樹苗在移植之后死亡的原因大部分來自于人為導致。因此在對樹苗進行搬運移植時要提起十二分精神,當樹苗到達指定的地點之后第一時間進行栽種。栽種完成之后還需要進行下面的操作。
總而言之,推動林業產業的建設離不開對樹苗進行專業的技術培育和相應的移植造林工程。苗木培育和移植需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區的氣候條件,進行苗木種類的選擇,同時要根據苗木的生長需求進行管理。從而,應選擇春季作為移植季節,科學界定造林規格,把握苗木移植技術要點,以確保移植造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