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頌頌 合肥萬科企業有限公司
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結構愈加復雜和多樣,為確保工程項目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需要對其施工質量進行嚴格精密的檢測,從而準確掌握工程結構的相關數據信息。與此同時,隨著現代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建筑工程結構技術也實現了多樣化轉變,這里需要根據工程具體需求加以科學合理選擇,同時通過對其發展趨勢研究和展望來推動該領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回彈技術主要借助回彈儀器對混凝土強度進行檢測,其原理為使用儀器彈擊混凝土表面,這時隨著儀器的重錘,混凝土的回彈量會隨之發生改變,這時便可以基于相關數值變化來推測計算混凝土的抗壓強度。現階段,回彈技術在建筑工程結構檢測工作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
超聲波技術又稱超聲脈沖檢測技術,是一種基于超聲波在混凝土中傳播參數變化來對混凝土結構強度等進行計算分析的技術方法,從而對建筑工程結構質量進行準確計算。眾所周知,超聲波在進入混凝土后,一旦遇到缺陷便會發生反射,這時技術人員便能夠準確判斷混凝土內部的損傷情況。現階段,隨著該技術的日益成熟和完善,超聲波檢測儀器愈加便攜和精密,其檢測結果準確性也大幅提升,從而提高了建筑工程結構監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雷達技術是利用電磁波射入混凝土后基于不同介質所產生的反射波進行推算,從而準確判斷混凝土內部存在的問題及缺陷。現階段,在混凝土結構中鋼筋檢測中應用最為廣泛,此外也能夠用于混凝土內部缺陷的檢測。值得注意的是,雷達技術的應用成本較高,特別是使用高強度雷達波時往往需要龐大的雷達設備。
該技術是將超聲波技術與回彈技術進行整合運用,通過超聲波、回彈儀器對混凝土進行檢測,能夠在規避兩種技術弊端的同時提高檢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實踐證明,超聲 回彈檢測技術能夠準確檢測出混凝土的強度,并去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因此在我國建筑工程建設領域有著十分可觀的應用市場。
鉆芯取樣技術是一種使用鉆芯機或鉆頭將混凝土芯樣鉆取出來,從而根據樣品對混凝土內部強度及缺陷進行檢測。從效果上來看,鉆芯取樣技術能夠直觀的反映建筑結構施工質量,但同時也會造成混凝土結構的破壞而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傳統建筑工程中,砌體結構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建筑結構形式,主要具有造價成本低、保溫隔熱性好的應用優勢。然而這種建筑結構由于自身質量大、強度低,加之砂漿與塊體之間的粘結力較弱的特征,使得建筑工程建設施工往往存在質量問題。從專業角度來看,砌體結構的檢測工作內容主要集中于塊體強度、砌體強度和砌筑砂漿強度等方面,因此在具體檢測過程中需要采取具體的檢測技術對上述要素進行科學合理檢測。例如砌塊檢測主要采用回彈法、鉆芯法。而砌體強度的檢測則需要采用軸壓法、扁頂法會推剪法等。砂漿強度主要采用貫入法、筒壓法或剪切法等。
混凝土結構是現階段我國建筑工程領域應用最為廣泛的建筑結構形式,常見的有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鋼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墻結構和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等,這種建筑結構具有承載力強、結構穩定的應用優勢。混凝土結構的檢測工作主要涉及了混凝土材料、構件、混凝土強度與鋼筋等方面,并且在具體檢測中采用的檢測技術也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檢測混凝土材料內部是否出現裂縫及空洞時主要采用超聲波法。而混凝土強度則可以采用超聲法、回彈法及鉆芯法等。而鋼筋材料由于被澆筑于混凝土內部,因此主要采用電磁感應器來檢測鋼筋的位置及密度等。從技術層面來看,鉆芯法雖然檢測結果準確可靠,但由于對建筑原結構帶來破壞,因此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建筑結構整體的性能。而超聲法或回彈法則不需要對建筑結構進行破壞,因此更應有用效益。目前,以超聲法和回彈法為代表的無損檢測技術正在加緊研究與創新,而其應用效果也愈加理想,并且成為當前我國建筑工程結構檢測技術的主要發展趨勢。
鋼結構又稱裝配式鋼結構,是現代建筑工程領域的一種重要結構形式,并且在應用上愈加廣泛。目前,我國許多大型體育場、展覽館及火車站、機場等公共建筑開始普遍采用鋼結構建筑形式,而這種結構良好的強度、剛度、塑性及韌性直接提高了建筑工程的建設水平與質量。對于鋼結構建筑工程而言,其檢測技術相比上述兩種結構形式更為簡單,雖然檢測工作涉及了材料性能、構件連接、結構變形、外觀尺寸、涂層厚度及銹蝕情況等方面內容,但由于結構形式相對簡單,因此工作人員可直接對其進行檢測。目前,常用的檢測技術包含了超聲波無損檢測、射線檢測、磁粉檢測等技術。
近年來,隨著我國建筑工程領域的不斷發展與進步,在建工程無論規模還是高度均實現了大幅提升,由此也對建筑結構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檢測技術是確保建筑工程結構施工質量達到相關標準和規范的重要基礎,隨著相關技術研究工作的不斷開展,相關檢測技術也實現了發展與創新。現階段,建筑工程結構技術的發展趨勢主要體現于以下幾點:其一,相關指標更加規范與明確。人們基于更加完善和系統的檢測技術方法,對建筑工程結構檢測工作制定了明確和規范的標準與流程,由此大大提升了檢測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其二,檢測儀器更加精密。目前,一系列高新技術被應用到建筑工程結構檢測工作中,并推動了該技術的智能化轉變,如此推動了建筑工程結構檢測水平的全面提升。其三,實用性加強。建筑工程結構的復雜性使得相關檢測工作面臨著更多的困難與挑戰,因此需要采取更加專業和適用的檢測技術和方法,而因地制宜的原則也將進一步推動建筑工程結構檢測領域科學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