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建成 徐州市工商業聯合會
民間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是為確保組織機構有效履行共受托責任,杜絕資源浪費、徇私舞弊、濫用職權等不當行為而建立的流程體系。我國自二〇〇四年起由國家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中國扶貧基金會等部委陸續出臺了《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中國公益性非營利組織自律準則》等一系列的相關政策規范,并將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建設納入至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高度。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大體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
1.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營利為宗旨和目標
這是其與營利性的組織之間最本質的綜合體現。而對于營利性的組織來說,增加該組織的利潤是其最終目的。營利性組織決能否贏利、最終目標能否實現?這都是取決于利潤的多少。然而對于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來說,它的建立和活動并非是為了追求更多利潤,它的目的更是在于按資源提供者的期望與要求,為當今社會帶來更多的服務或商品。
2.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金提供者投入資金并非為了在該組織取得回報
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金提供者(通常為會員繳納會費、社會資金的捐贈、政府部門的補助等形式注入),其出資的目的并不是單單為得到同等或者成比例的出資回報,而是更希望該組織為社會或特定團體提供更多的優質服務。
3.該組織的所有權不被資金的提供者享有
營利性組織的資產通常歸出資者所有,而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凈資產既不屬于出資者也不屬于該組織。個人和單位不能因為出資而具有對其的所有權。我國的民間非營利組織一旦進行清算,其清算后的凈資產只能交由政府部門接管或者交由另一個民間非營利組織繼續服務社會的公益事業,不能挪作他用或分配給個人。
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組建不同于一般的營利組織,這是由它的特征決定的。在國家的社會經濟飛速發展大環境下,我國的民間非營利組織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地壯大起來,成為穩定社會、發展經濟中的一支不可缺少的力量。因此,在當今的社會經濟發展大環境下,為促進和諧發展、穩定社會,加強對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1.我國民間非營利組織中的財務機構和財務基礎工作不健全,部分民間非營利組織的內部并未設立必要的財務部門,缺乏專業知識過硬的會計人員,往往是由該非營利組織的負責人或者指派的人員對該組織的資金往來業務進行處理,造成財務賬簿做賬不規范等一系列問題。
2.在資金的收支、授權審批制度等方面我國的部分民間非營利組織還不夠嚴謹、透明,通常以領導說了算,資金挪用、使用白條的現象時有發生,經費使用較為混亂。
3.民間非營利組織內部控制人員缺乏的準確的認識,甚至認為組織內部資產與自身利益不相關,固定資產管理的內部控制監管力度不足,責任機制不健全。在此種觀念作用下,以至于各項工作無法得到認真有效地開展和落實。
首先是民間非營利組織要完善內部控制環境,建立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對于加強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和控制就顯得尤為的重要。良好的內部控制環境有利于職員的履職,把一些不利因素降到最低。
其次是增強民間非營利組織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人是一個組織的行為主體,尤其是管理人員更是主體的核心。在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民間非營利組織也必須像企業一樣,要考慮到本組織面臨的風險。而管理人員則更需要加強風險意識。因為,只有當民間非營利組織考慮到了風險的因素,才能夠更好的發揮其為社會公眾服務的職能。
最后是要建立有效的內控措施,充分發揮利用好組織內的理事會、監事會職能,可以不定期的進行監督檢查。定期或不定期的組織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和考核,每年適當可以提高組織內工作人員的勞動報酬,績效獎勵優秀的員工,提高其主觀能動性,發揮好“主人翁精神”。
綜上所述,在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管理體系中內部控制是一個不斷提升和發展的部分。在當今我國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不斷競爭的情況下,民間非營利組織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若是想要走在時代前列,就必須從自身做起,加強組織自身建設,完善內部統一的管理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