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燕 濟寧市公路事業發展中心
在公路橋梁實際通行過程中,車輛通過橋梁前后需要經過一段路面過渡段,如果過渡段路基路面施工質量不能達到設計標準,當實際通行中路基路面荷載加大就有可能出現路基不均勻沉陷、路面裂痕等質量缺陷,繼而影響整個工程的施工質量。為此,路基開挖施工中需要根據工程設計的通車量、荷載等合理選擇路基開挖與填筑施工技術,尤其是對于軟土地基,需要采用鉆孔樁施工技術,加大路基的承載力,同時需要采用換填施工技術及路基加固技術,提升路基的穩定性。除此之外,需要在橋頭安裝與過渡段進行銜接的搭板,搭板需要與橋面的厚度、面層的結構等保持一致,以保證搭板能夠有效緩沖過渡段的荷載,最大程度上防止跳車等安全事故的發生。另外,還可以對路基主體施加防護措施,如生物防護、石籠防護等。
進行伸縮縫的安裝處理過程中,由于出廠溫度與實際施工溫度存在偏差性,技術人員可在施工過程中確定組裝定位空隙值,將施工誤差控制在2mm范圍內,避免同一縫隙位置上出現正負差值。
在具體安裝過程中,應實現對梁端中心及伸縮縫中心線的重合對接處理。若發現伸縮縫出現了長度過大的情況,應對其進行緊急處理,做好分撥運輸處理工作,再進行對接施工。在伸縮縫處理過程中,要求對接過程中保障兩段伸縮縫可控制在同一水平面上面,避免出現縫隙差值。
混凝土是路橋工程施工中常用的材料,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強、剛度高等優勢。路橋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相關技術主要包括混凝土配比技術、模板施工技術、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其中混凝土配比技術是指按照工程建設所需的混凝土強度需求確定混凝土配合材料及配合比。為了防止混凝土配比質量不佳,可采用預先配比的方法,在施工前確定骨料粗細度、主要材料,并進行初步的試驗配置,再逐漸加入其余材料,配合出三種類型的混凝土,最后對其進行檢驗,選擇成本低廉、質量高的配比方法。模板施工技術要點在于選擇剛度及強度符合要求的槽鋼,并且在澆筑前需要清除模板上的雜物;混凝土結構施工技術包括澆筑、搗實以及成型,由于部分路橋工程的橋梁工程有較多的水下作業,因此需要選擇適合于水下施工的澆筑技術。同時,搗實環節要選擇合適的搗實設備,保證材料攪拌均勻。此外,混凝土成型階段施工人員需要時刻觀察混凝土狀態,并在模板拆除后對混凝土進行養護。
在進行混凝土攪拌過程中,應做好施工溫度的控制工作,可采用冷水冷卻的方式獲得預期的降溫效果,在溫度過高時需要做好散熱作業,借此實現對溫度的有效控制。
為了獲得良好的散熱效果,在進行混凝土澆筑過程中應通過鋪設冷卻管的方式進行施工處理。在入模施工過程中應做好現場施工溫度的控制工作,以此達到預期的現場施工效果。在混凝土硬化凝固過程中,應不斷強化對內部溫度的檢測工作,做好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的養護處理工作。在必要情況下應通過相應技術開展降溫處理工作,利用灑水、覆蓋的方式將混凝土養護溫度控制在合理范疇內,避免氣溫變化過大導致混凝土澆筑裂縫發生。
在我國路橋施工的過程中,應用的管理體系屬于較為關鍵的控制部分。如果沒有合理應用管控體系,便會導致工程控制效果大幅下降,無法達到質量需求,進而影響后期的應用效果。因此,需要從管理方向入手,不斷強化市政路橋的管控力度,使相關人員能夠明確自身的責任與義務,實現良好的建設目標。
施工現場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施工過程的監管,嚴厲制止與相關規定與要求相背離的指揮、施工操作。同時,對路橋工程施工安全與質量關鍵點,如伸縮縫施工、高空作業等進行跟蹤式監督,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此外,需要檢查各施工工序對材料與設備的管理措施是否完善,如是否對材料實施防潮防腐措施、設備運行狀態是否良好、設備性能是否滿足施工需求等,并對違規操作人員進行懲戒。另外要制定完善的施工質量管理制度,明確劃分施工質量責任主體、制定施工質量管理工作細則,以使施工質量管理“有規可依,違規必究”。
路橋工程施工過程中會受到多種外界因素的影響,若未做好外界因素的有效控制,易出現荷載裂縫,會影響路橋工程的整體施工質量及后期使用性能。
在進行路橋建設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荷載裂縫,保障工程項目的整體施工質量。在設計階段要求設計人員在結合當地施工環境及整體工程布局基礎上,進行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工作,確保施工方案可滿足具體的施工要求,確保將荷載控制在合理的設計范圍內。在具體施工過程中施工企業應完善施工現場管理制度,在接縫處理過程中應嚴格按照施工方案及技術規范進行施工,避免由于人為因素導致施工出現荷載裂縫問題。
綜上所述,在路橋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要應用大量的技術類型,并重視相關管理要點的控制。通過深入分析相關應用技術與控制要點,有利于提高路橋工程的建設效果,具有積極的實施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