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梅芳 岳陽縣生態環境監測站
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日常生活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升,促使工業化進程推進速度明顯上升。但是不可忽視的問題是目前能源、資源的整體消耗量越來越大,環境污染問題愈演愈烈,需要引起人們的重視。在環境保護工作展開中,環境監測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保證環境監測標準化實施,以此來為環境決策的編制提供可靠依據作為支持。
環境監測可以被看作是環境管理工作在具體展開中的重要基礎組成部分,而環境監測的標準化則是其中的重點。為了從根本上保證環境監測數據的準確性、有效性,要對環境監測對應的標準以及規范化體系進行落實。標準本身就是特殊性的文件,可以被看作是生產與科學技術成果相互之間的有效產物。特別是在目前經驗、技術以及科學基礎的基礎上,可以將其看作是基本成果,將最佳效益作為中心點,圍繞其進行編制,盡可能滿足目前在生產實踐中提出的一系列要求。為了能夠從根本上保證環境監測準確性得到有效提升,將其自身的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出來,需要保證相關標準、規范化制度能夠落到實處,遵循依法辦事的基本原則,滿足目前環境監測標準化提出的一系列要求。除此之外,也可以在實踐中直接將環境監測標準化看作是其中的標準,標準化在實踐中的具體實施程度,將會直接影響環境監測的質量。
要想從根本上保證環境監測質量管理和控制在實踐中的有效落實,要從全過程角度出發,實現有針對性的質量監督和管理,對環境監測的全過程進行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控制。對源頭的質控,其實主要是針對相關對象進行采樣之前各種準備工作,比如現場采樣、運輸以及儲存等,以此來保證后期對應檢查工作的全面有序開展。在實踐中,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要針對采樣點位進行確定,對監測數據是否具有適用性以及代表性進行科學合理的判斷。其次要對整個采樣過程進行監督和管理,盡可能避免由于操作不規范而引起采樣偏差等一系列問題,避免對監測數據產生影響[1]。除此之外,需要對儀器設備自身的清潔程度進行檢查,盡量避免雜質出現在其中。為了從根本上保證環境監測質量能夠得到有效控制,要結合監測對象自身的實際情況,保證監測方法在實踐中的有效落實,嚴格按照行業中的標準化要求,保證監測工作的實施效果。
環境監測工作在具體展開中,需要有對應的標準作為支持,環境質量標準的提出和應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直接被看作是環境質量在判定時的主要依據。在環境監測中,其根本目的是為了將其看作是主要規范化標準和規程,以此來實現檢測工作的標準化處理,盡可能降低監測工作中的隨意性。如圖1所示。
首先,在環境質量標準方面,主要是將人群健康保護作為基礎,以此來實現良性循環發展目標的編制和落實。通過環境質量標準在實踐中的有效落實,有利于對各種環境當中現存的有害物質進行監測和分析,在一定空間、范圍內,對這些物質的允許濃度進行界定。環境監測中,要對環境質量情況進行評價,將環境質量標準作為衡量的主要依據和判斷標準。其次,基礎標準和方法標準主要是指出在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標準進行編制時,要保證具有統一有效的基本原則、方法等[2]。在相關監測工作的具體展開中,要保證數據處理、采樣以及方法等各方面工作的全面有效落實。除此之外,在污染物排放標準方面,對該標準體系進行編制和具體應用時,主要是促使目前國家以及地方提出的環境目標能夠得到有效落實,以此來實現污染物排放問題的有效控制,促使其可以逐漸達到規定范圍內的排放要求。在環境監測工作的具體展開中,要對污染源排放物自身是否可以達到標準要求進行合理的檢查,同時要對依據以及標尺進行監督和判斷。
在目前現有質量記錄的基礎上,針對各種不同類型儀器設備以及樣品標準等各方面進行仔細檢查。技術記錄主要是針對質控記錄、采樣等相關內容進行記錄,保證記錄內容的準確性、有效性,以此來滿足實際處理時的要求。一旦出現偏差問題時,可以立即對其進行處理,以此來保證監測質量的提升。在監測工作的具體展開中,要保證質量能夠得到全方位有效控制,對其中存在的不適應項進行確定,以此來保證質量體系調整工作在實踐中的全面有序開展。基于此,不僅有利于保證質量控制標準的不斷完善和優化,而且能夠保證監測數據自身準確性的提升。
環境保護事業近年來的整體發展形勢相對比較良好,要對環境監測在其中的地位進行確定。同時保證環境監測的標準化實施,以此來保證環境監測整體質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