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婷婷 浙江東華規劃建筑園林設計有限公司
人性化設計理念主要指在對城市道路交通系統進行設計時,設計者必須有效結合人體的行為與思維方式等要素,對原有設計方案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或對其功能方面進行有效優化,以保障城市道路交通在實際運行過程中,有效提升通行車輛與體驗者的通行效率。與此同時,人性化的設計理念除了能夠有效緩解城市道路交通擁堵現象,還要通過“物質態”到“精神態”的成功轉型,這樣才能使設計更加突出人性化的理念,并讓設計能夠有效朝著健康化的趨勢發展。
我國大部分城市在發展初期階段,由于設計缺乏一定的經驗,造成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在規劃方案方面顯得比較片面,設計方法也過于僵硬,同時把更多側重點放在了對于交通運輸量與安全系數方面,進而忽略了對于道路美觀、出行便捷性等方面需求。從根源說起,造成這些弊端的主要因素還是來源于陳舊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統在設計中缺少人性化的設計理念。所以面對當前我國城市化發展的需求,在對其城市道路交通進行設計時,必須融入更加人性化的設計理念,這樣才能有效保障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運行效率,同時還能有效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的系數、美觀性以及民眾對于人性化道路的需求。
在一些陳舊的道路交通系統中,雖然有針對殘疾人士設計的具體措施,但這種措施往往缺少全面性與人性化服務,所以這種設計對于殘障人士而言,依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比如說有些城市交通車站缺少盲文站牌、直梯等設施,這種設計也就缺少全面的人性化理念。所以在對現有城市道路交通系統進行設計時,要求相關設計者必須對殘障群體的出行習慣與方式進行更加深入的調研與分析,在此基礎上對原有道路交通系統模塊進行科學合理的優化,在不影響原有道路通行效率與安全系數的基礎上,為殘障人士設計出盲文站牌、直梯、盲道等人性化裝備。于是,同時為了充分體現出現有道路交通設計方案的科學合理性,在設計完成時相關需要設計者開展對設計方案的模擬運行工作,這里的模擬工作主要包括:殘障人士出行便捷性是否得到有效解決以及不同殘障群體對于坡道坡度是否適應等。
由于我國部分城市地處非平原地區,所以這種城市在地形結構上就會略顯復雜。這也是導致城市道路交通中,普遍存在道路平整度不足現象。站在理論層面而言,路面平整度不足對于交通安全系統,交通系統運行效率等方面不會構成較多威脅,但這種現象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民眾出行的舒適度。所以基于人性化設計理念,設計者在對路面進行設計時,應有效結合路面材料,并以合理的成本造價為基礎,最大化的提升城市道路的平整以及平行度,這樣就能有效解決民眾對于出行舒適度的需求。
在城市道路交通系統的運行過程當中,來往車輛在行駛過程中會排放出大量尾氣,這些尾氣若被人體過量吸入,則極有可能誘發出人類的各種呼吸性疾病,同時這種尾氣對大氣層也有較大的污染與破壞力。因此針對這一問題,同時也為了有效順應人性化設計的發展需求,在對城市道路交通進行設計時,應把城市景觀與原有道路交通系統進行充分結合,這樣既能減少人們對于車輛尾氣的吸入量,又能有效保護大氣層,同時這種手段也能加快城市自身品牌的樹立工作。比如南京中山大道兩側的梧桐樹,它既提高了中山大道這部分交通系統的美觀性,同時也成為南京非常重要的景觀之一。
在對城市道路交通系統進行設的過程當中,一部分設計人員會把重心放在對各條主要干路、支路與人行橫道的設計上,從而造成道路兩側各類附屬設施在設計過程中缺少一定的人性化理念。也就是說,由于主干道路與相對附屬設施之間不能有效銜接,這樣也就無法滿足來往車輛與行人對于人性化的服務需求,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對城市道路交通系統所有功能模塊的有效運用。比如:在一些城市道路交通系統中,雖然設有大型的商業建筑,例如學校醫院等,但在這些大型商業建筑周圍并未設置停車場,很多時候這些大型商業建筑周圍即便設有停車場,但由于其規模較小,這也就使得人們的停車需求無法得到有效滿足,因此就出現了大量機動車停靠在路邊的現象,這種現象在影響城市道路交通系統運行效率的同時,也給交通安全帶來了一定的隱患。因此要求相關設計者在對交通系統進行設計時,必須加強對附屬設施的人性化設計工作。例如:在學校,商場等地應加強對停車場的規劃工作;在各處公交車站應加強對其休息設施的規劃工作,其中應涵蓋無障礙休息設施等;根據不同地點的車流情況,優化主干路與支路的配置結構;在道路的周圍設置明顯的出行引導裝置等等。
人性化背景下城市道路交通設計理念是在滿足道路自身需求的同時,讓道路設計與城市規劃有效結合,這樣在凸顯出城市規劃作用的前提下又有效保障了車輛與行人的出行安全。因此,要求相關設計人員在設計時必須加強對無障礙、路面平行度、附屬設施等方面的人性化設計工作,并在設計時充分結合所在城市景觀,這樣在解決民眾出行舒適度與效率的同時,又可以讓他們深刻感受到其人性化的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