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軍 嵐縣發展和改革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 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在中央政策指引下,很多地區都把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作為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進入全面發展快車道。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逐漸提高,旅游熱點已經從古都名城和名寺古剎回歸自然。隨著“五一”由大長假變為小長假和清明、端午、中秋等節日的設立,中短途旅游成了旅游主流,而在中短途旅游中,休閑農業就成了游客首選,各種農家樂、觀光農業也隨之迅猛發展,休閑農業成為我國農業發展中比較迅速的產業。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帶動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作用越來越大,產業發展受到社會各界持續高度關注。
L 縣位于呂梁山北端,四面青山環繞,景色優美,氣候宜人,是消夏避暑、休閑旅居的勝地。夏日氣候涼爽,綠色盈目,是理想的避暑勝地。L 縣是國家級衛生縣城、國家級園林縣城,榮獲“中國最美生態養生旅游最佳目的地”“最美中國·全國旅游創新發展示范地”等稱號。
L 縣文化底蘊深厚。L 城面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L 城供會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八音、民間紙扎被列入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明龍燈為山西省重點文化科研項目。L 縣歷史悠久,在五六千年前,縣境內即有人類生息繁衍。
境內有白龍山、北魏秀容古城、皇姑陵、飲馬池草甸、土豆花風景區、面塑一條街等成規模的旅游景點。
L 縣形成了“113”(太興鐵路,太佳高速公路,國道209 線、國道337 線、嵐古線三條國省道)大交通格局。省道嵐古線、忻黑線和國道209 線貫穿全境,與太原市、忻州市、呂梁市相連,直線距離各為100 公里;太佳高速公路(太原—陜西佳縣)已經順利通車,離省會太原只有1 小時車程;太興鐵路貫穿東西,靜興高速加快修筑,交通非常便捷。
我縣休閑農業起步較晚,主要依托“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活動發展馬鈴薯主題農家樂100 余家。目前,已成功舉辦了六屆集特色產業、觀光農業、休閑為一體的“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活動,將馬鈴薯產業與生態旅游、特色餐飲、紅色遺跡、非遺項目等縣域旅游要素深度融合,年接待游客27.4 萬人,拉動經濟增長近2.5 億元,每戶農家樂增加收入2 萬元左右。
發展不平衡。我縣農家樂主要集中在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活動主場所在地河口鄉王家村、河口村等地,其余鄉鎮很少。今年剛剛啟動了12 個鄉村旅游項目,還未成型。
特色不夠多。大部分的農家樂經營規模較小、功能單一,只限于簡單的餐飲和娛樂,客流量不穩定,整體效益不高。資金投入少。休閑農業是一個朝陽產業,也是綜合產業,無論是修建基礎配套設施還是發展特色農業,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限于國家級貧困縣,財力有限,投入跟不上。
管理跟不上。農家樂基本上是農民自己經營,組織能力和管理技能欠缺,管理水平、服務質量不高。
基礎設施滯后。進入景區尤其白龍山、飲馬池的主要通道標準低、路面差,部分景區道路狹窄,景區間通暢的環線交通網沒有形成,旅游配套設施和服務水平較低。
1.加大支持力度。發展休閑農業是涉及廣泛的綜合性工作,需要各部門、各界人士的通力合作。組建休閑農業發展集團,統籌對休閑農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各級要按照職責分工,制定扶持意見和推進措施,形成部門聯動,齊抓共管的格局。
2.加大宣傳力度。打造旅游品牌名片。要善于包裝。要建立“政府主導、企業參與、部門配合、上下合作”的宣傳機制,綜合利用多種渠道,大力宣傳我縣的休閑農業,擴大我縣休閑農業的知名度。同時,大力招商引資,實現休閑農業與引商引資相結合。發展休閑農業,既要以本地村民為主,又要吸引外來投資,制定優惠政策,鼓勵城里人、外地人來創業開發。
3.創優發展環境。要做好基礎性配套工作,加強景點周邊綠化、美化工作,給游客創造便捷、舒心的體驗氛圍。加強農業從業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服務質量。要把開發特色餐飲作為重點,除土豆宴、小雜糧系列外,還要開發現宰現做的土雞、水庫魚等。要依托我縣民風民俗,聘請手藝人制作銷售有鄉土氣息的紀念品,如剪紙、面塑等,達到既可為旅游者提供觀賞玩樂的場所,又可為其購買特色產品、旅游紀念品提供便利,實現增加經濟效益,形成資源共享互用。
4.推動特色文旅融合發展。打響“名山(白龍山)古城(秀容古城)、濕地(濕地公園)草甸(飲馬池草甸)、休閑度假(水庫垂釣、夏日避暑)”“太原都市圈、省城后花園”旅游品牌。加大宣傳力度,打響品牌,舉辦好L 城面塑節,土豆花開了旅游文化月,白龍山、飲馬池旅游文化節,美食文化節,“激情盛夏、魅力L 縣”百日群眾文化活動,重視旅游景點的開發和推介,不斷推出具有L 縣地方特色的旅游品牌,真正把L 縣建成為“省城休閑度假第一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