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芝 天津農商銀行
近年來,我國互聯網金融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尤其是普惠金融的發展,為全民理財的實現提供了堅實保障,也為傳統金融發展指明了方向,互聯網金融在發展當中具有顯著特征,這也是互聯網金融迅速崛起的主要原因,本節從優勢、不足兩個層面對互聯網金融特征展開論述。
第一,成本低廉。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不同,主要依托于互聯網開展金融業務,而且互聯網金融機構注冊資金相對較少,門檻較低,這是傳統金融所難以比擬的。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開展各種金融業務,極大節約了人力、物力等成本,降低了運營費用。成本較低使得互聯網金融企業敢于給出投資者更高的投資回報,并吸納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到互聯網金融平臺當中。
第二,成交效率高。融資貸款是一個相對系統化的內容,對于傳統金融主體而言,具有完善的信貸管理流程,在貸款前會對貸款主體資質進行全面審核,并派遣人員進行實地調研,尤其在企業貸款中,所耗費的時間較長,信貸效率較低。互聯網金融則不同,在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化技術下,能夠實現借貸雙方信息的有效銜接,實現信貸資質的快速審核,小額信貸一般當日就能夠下放,效率極高。
第三,創新能力強。互聯網金融能夠實現客戶數據信息的快速搜集、整理,并根據市場需求設計對應的金融產品,創新能力極強。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我國目前主要有第三方支付、眾籌、P2P 信貸等類型的業務模式,一方面,互聯網金融通過與傳統金融的融合發展,將傳統金融中保險、基金等業務拓展到網絡平臺,實現了傳統金融業務模式的創新;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根據市場多元化需求,推出了新的金融產品,例如,網絡信貸產品、眾籌產品等,極大豐富了金融產品類型,推動了金融行業的繁榮發展。
第一,安全隱患。互聯網金融以互聯網平臺為依托進行金融產品的推廣與銷售,而互聯網本身具有虛擬性、風險性特征,所以,互聯網金融發展中也存在這些風險特征,存在安全隱患。一方面,信息安全隱患,受網絡病毒、網絡黑客等因素影響,互聯網金融交易信息存在安全風險,容易泄露或丟失;另一方面,交易風險,互聯網金融交易主要在網上完成,包括產品購買、交易轉賬等,一旦發生信息泄露或者被盜問題,就會引發較大的交易風險。
第二,監管問題。在推動互聯網金融發展方面,我國采取了相對寬松的監管政策,這也使得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的同時,存在監管隱患,引發諸多監管風險。例如,P2P信貸是互聯網金融的主要業務模式之一,由于監管漏洞,導致平臺暴雷事件頻發,不僅制約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而且損害了投資主體的合法權益。
互聯網金融在快速發展中,既實現了與傳統金融的融合發展,又對傳統金融業務產生了巨大沖擊,并迫使傳統金融進行自我變革。互聯網金融對傳統金融產生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互聯網金融出現前,傳統金融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在金融領域獨領風騷,尤其是金融中介地位特別顯著。例如,傳統金融中的銀行,依托于貨幣清算等功能,在傳統金融當中位居核心地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改變了這一格局,對傳統金融產生了嚴重沖擊,削弱了其市場主導地位,并迫使其進行內部改革。首先,互聯網金融具有較強的信息搜集、整理、分析、處理能力,取代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信息獲取優勢,在金融交易方面憑借低廉成本,獲得中小用戶的青睞;其次,互聯網金融為市場借貸雙方提供了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避免了中介參與,提高了金融交易效率,節約了交易成本,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傳統金融機構的市場地位。
傳統金融機構主要包括保險公司、銀行、證券公司、信托機構等,這些金融機構的業務模式相對單一,在業務創新方面較為緩慢。但是,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打破了這一格局,通過創新融合,互聯網金融實現了傳統金融業務的創新發展,不僅將傳統金融業務拓展到了互聯網平臺,而且設計了很多新的金融產品,對傳統金融業務模式產生了嚴重沖擊。例如,信貸業務、支付業務是銀行的主營業務,但是在互聯網金融創新下,這些傳統業務受到影響。一方面,互聯網p2p信貸、眾籌為市場提供了多元化的融資平臺,而且收益要高于銀行,這就使得很多社會資金流入到互聯網信貸平臺當中,對傳統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產生了沖擊;另一方面,支付是銀行的主營業務之一,但互聯網金融推出的第三方支付業務,極大削弱了銀行的支付能力,當前,國內民眾已經普遍適用微信、支付寶進行在線支付,銀行支付能力大幅下降。據互聯網金融統計數據顯示,第三方支付規模在2018 年達到190 萬億,2019年達到230 萬億,而且這一規模還在進一步增長。
互聯網金融產品多元,且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成本低,所以,推出的金融產品具有較高的收益回報率,這是傳統金融所無法比擬的,畢竟傳統金融以線下業務為主,在人力、物資、管理等方面的支出較高,而這些均成為企業成本的一部分,其推出的金融產品成本自然較高,利潤回報率有限。互聯網金融主體則憑借自身優勢,在削弱傳統金融地位的同時,積極開發新的金融產品,獲取大量客戶資源,導致原本傳統金融業務收益流入到互聯網金融行業當中。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各有優勢和不足,對此,雙方必須要看到彼此的優勢,彌補自己的不足,通過融合發展理念的樹立,實現互利共贏,真正推動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提升我國金融的國際影響力。一方面,傳統金融要勇于創新,敢于改變,積極借鑒互聯網金融發展優勢,拓展線上業務模式。例如,商業銀行可以加強與互聯網第三方支付平臺之間的合作力度,通過合作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要強化自身風險管理,不斷借鑒傳統金融的風控管理模式,提升風險管理水平,推動自身健康持續發展。
互聯網金融優勢顯著,作為傳統金融主體,必須要積極借助互聯網金融平臺,實現自身業務的拓展,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拓展市場空間,這樣既能夠推動傳統金融業務的創新發展,也能夠豐富互聯網金融產品類型,實現金融行業的繁榮發展。一方面,傳統金融主體,如銀行、證券機構、信托機構、保險公司,要積極發展自己的網絡業務,在自身平臺拓展的同時,加強與網絡金融平臺之間的合作,將自己的產品、業務授權給合作平臺,這樣既能夠實現自身業務的拓展,也能夠豐富互聯網金融平臺產品類型,實現雙方的互利共贏。另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主體要強化風險管控,完善信用體系,確保業務拓展的規范性、合法性,為雙方合作提供堅實保障。
在金融產品不斷創新發展的過程中,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之間的產品差異不斷縮小,而服務成為市場競爭的重要因素,對此,可以通過兩者服務融合發展,實現我國金融服務效率的全面提升。首先,傳統金融在長期發展中形成了完善的服務模式,服務質量、服務水平相對較高,這些是互聯網金融服務所欠缺的,對此,互聯網金融要吸納和借鑒傳統金融服務管理經驗,將其應用到網絡金融服務體系中,提升網絡金融服務質量;其次傳統金融主體,要積極構建互聯網金融服務體系,真正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服務機制,為用戶提供全天候服務,滿足金融消費者的多元化、個性化需求。
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在金融領域各具特色,在雙方融合發展中,要積極探索,推陳出新,通過服務、業務、理念等方面的融合,增強我國金融行業的市場競爭力,讓金融走出國門,邁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