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慧蓮 河北省張家口市宣化區中醫院
本文主要從理論聯系實際的角度進行分析以及研究,詳細的分析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當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面對這種情況,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以及對策,以提高行政事業單位的內控水平。
行政事業單位主要指的是具備一定的事業職能以及行政管理的事業單位,長時間以來,由于行政事業單位在實施經濟業務核算的過程中和企業相比較非常的簡單,涉及的環節也比較少,對內控的執行力度比較差,認識存在不足之處,從而使得會計信息存在失真問題,財務收支失控,對于財務的科學化管理以及單位職能的高效行使等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如何使得內部會計控制進一步對行政事業單位實施一定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就可以使得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可以防范財務風險、使得財經紀律更加嚴格,存在非常重要的現實性意義。
內部控制主要指的是管理者為了保障經營方針以及法律法規的貫徹執行,使得資產的安全完整性、會計信息資料的可靠性以及準確性、業務活動的效率性、經濟性以及效果性等得到一定的保障,而在單位內部實施一定的自我控制,自我約束以及自我評價等一系列措施以及方法的總稱。內部控制主要包含:行政事業單位以及企業內部控制單位的內部控制等。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主要指的是單位為了對于資產安全實施保護,強化會計信息的可信性以及真實性,促進單位管理效率與效果的提升而進行的內部控制。
建立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會計控制要以國家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為準繩,以規范的控制制度為基礎,并遵循以下原則:
合理分工指的就是權責分配的明確化,關于一項經濟業務,對其全過程進行分類,進而成為非常多的處理步驟,在這個過程中,會由不同的人員進行完成,不可以一人進行包攬。適應性就是要符合本單位的人員結構及業務處理及流程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配備人員及梳理確定業務流程,以達到科學合理有序控制的目的。
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以及職能,明確各部門以及相應人員需要承擔的實際責任,賦予其具體權限。要求經濟業務活動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要存在具備制約關系的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部門或者控制環節才可以完成。一是授權批準與業務經辦職務分離;二是經辦與審核分離。三是經辦與會計記賬分離;四是會計與出納分離;五是總賬與日記賬分離。
內部會計控制制度需要在單位各個操作環節或者單位各項業務過程當中進行覆蓋,包含所有的部門以及崗位等。因此,設置內部控制制度一定要全面化。內部會計控制的嚴謹以及有效性,不僅需要對于事業單位當中的內部財務活動進行全面以及完善的有效控制,而且要對事業單位收支的重要的高風險的環節實行重點控制。
在行政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立與實施的過程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使其無法正確的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內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主要指的是一些單位對于會計內部控制理念非常缺乏,關于會計內部控制存在認知不足的情況,沒有設置全面,完整以及有效的內控制度。即便一些單位設置了內控制度體系以及流程,但是也會由于一部分領導缺乏關于內部控制的具體意識,使內控制度與操作流程在實際運營中流于形式。
大部分單位未設立內部審計部門,有的單位有獨立的審計部門及人員也未能有效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單位的外部監督主要由行業主管部門實施,而行業主管部門因為人員業務素質及有關利益方面的考慮使監督缺乏力度及效果。審計部門偶爾的抽查審計,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達不到全面、經常性覆蓋監督。致使內外監督體系尚未形成對單位的整體有效監督。
按照單位會計工作特點設置科學化的會計崗位,做到按崗設人,使其相互制衡。保障會計處理程序設置的完善化,主要包含:會計憑證的審核傳遞、會計科目設置、會計核算的方法等內容。
首先要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建立內部控制機構并配備德才兼備有勝任能力的內控人員,鑒于行政事業單位相關專業人員職數的限制,內控機構及人員也可由財務部門兼任。
關于出錯率較大的高風險業務領域,需要實施嚴格控制,可以設置:實物資產控制、貨幣資金控制、工程項目控制以及收支審批控制等關鍵點控制。合理設置業務處理的各環節的流程,有效利用流程對整個業務處理過程進行事中的有效控制,流程一定要做到:辦事有標準、事事有人干、權有所屬以及利有所享等,堅決避免越權以及扯皮等情況的出現。
在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管理的過程中,加強單位會計內部控制,就需要各行政事業單位在日常管理中,能夠制定出詳細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程序,同時能夠從實際出發,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運行狀況有效實施。以達到科學有效管理,切實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