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華 江蘇能寶電氣工程有限公司
企業的成本核算包括多個環節,諸如原材料的選擇購進、生產經營活動、產品銷售環節等都被納入其中。成本核算需要根據企業本身的生產特點,工藝流程以及管理要求,進行確定。很多民營企業生產流程簡單、產品結構單一,與之相應的成本核算流程也相對簡單,多是由統計人員和財務人員進行簡單核算,并且缺乏必要的全面分析。
首先,企業的管理者對于企業成本核算以及成本控制體系的建立缺乏意識,相關制度的執行力和落地程度十分薄弱,已有的制度、操作方式對企業運營的指導意義有限;
其次,企業業財融合性較差,在制定具體業務流程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并不能很好地發揮自身的前瞻性和指導作用;
再次,企業在實際生產管理過程中,很多時候不得不以犧牲產品的質量為代價、為前提,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
最后,產品開發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往往是被忽略的地方,只是單方面強調生產過程中的成本管理,顯然是一種忽視和浪費。
企業的成本核算需要基于自身的特點、運營方式以及管理需求而有所決定。而目前我國多數民營企業所采取的成本核算制度需要對原材料、庫存、生產成本以及其它費用進行會計科目設置,然后按照原料采購、產品生產及銷售等模塊對成本進行分攤、分別核算,相對而言其并不符合新會計準則下的核算需求。
有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國內很多民營企業的成本核算人員并不專業,這就導致其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難免遇到各種不規范的情況,出現難以預估的失誤。另外,不可否認的是,目前很多企業內部的采購人員在采購原材料時,因為缺乏必要的職業道德,所以存在諸多“灰色地帶”,為成本核算人員的工作帶來種種干擾。
企業成本核算必須同時滿足科學、準確以及及時的要求。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民營企業所采取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計劃成本法、標準成本法以及目標成本法等,其多屬于較為粗放的成本管理方法,難以為企業決策提供全面、及時和準確的信息。
民營企業尤其是從事制造業的企業,在生產各類型產品的過程中難免涉及各類原料和人工費用,而其中原料費用占據非常高的比重。因此,對原料進行科學的核算和有效分配,自然關系到產品的成本控制。
首先,企業技術人員根據生產部門所下達的生產通知單,確定產品所需的基本配料定額,然后將結果發送至生產車間;生產車間的管理人員在明確生產需求后,安排特定的工作人員按照定額領取原材料,并設置專門的原材料核算及管理人員,對原材料的領用、使用及后期核算、損耗情況進行嚴格的記錄與管理;
其次,除了在原材料領用和生產過程中圍繞材料耗費問題進行合理的控制和必要的核算以外,還要從這樣幾個角度進行注意:第一,對原材料價格進行嚴格的審核;第二,要把車間存放的原材料數量及時反饋給倉儲部門,并由之做好記錄;第三,根據技術資料來對產品的定額消耗量進行判定,并委派專人對每月實際消耗量及定額消耗量之間的差距進行分析,得出百分比,并判斷階段內百分比的波動情況,若超出一定范圍,就需要進行整改。
制造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十分關鍵,筆者認為其需要從這樣幾個角度進行實踐:
首先,由企業的生產部門和財務部門共同對生產費用進行計劃和預算,并對各項費用進行核定;
其次,按照財務部成本會計審核制證、財務經理進行復核,出納進行付款并登入生產費用賬戶——這樣的流程來進行操作;
最后,需要融入作業成本的相關理念,并推行“零庫存”管理理念,要提高存貨周轉率、減少積壓庫存,確保企業能夠流暢運行。
首先,開啟逐級責任制,確保成本管理目標得到落實和完成,將企業內部無論是橫向的從經理到職能部門、抑或是縱向的經理到每一名員工,全部納入成本管理的體系當中。
其次,在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及相應的獎勵和約束機制,以其來對員工的成本控制行為進行引導,確保其發揮主觀能動性,將個人崗位上的成本控制與績效考核相關聯,主動開展成本控制。
最后,要注重企業文化的構建和落地。在企業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將成本核算與控制,作為企業管理體系的文化向導,強調成本管理的重要性,進而彌補制度建設過程中的缺失與不足,要變被動控制成本為主動控制成本,形成“人人講成本”的良好氛圍。
首先,將成本管理貫穿于企業生產運營的全過程,要加強以成本管理為核心的基礎性管理,及時發現和解決其中的問題,讓成本的變化可以徹底掌握在有效的控制之中。
其次,成本控制必須包括事前預算、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分析三個模塊,且三個模塊都需要從人工費用、物料費用、材料費用及其它跟成本有關的內容進行著手,開展費用控制。
最后,財務部門必須夯實成本控制的重要基礎。其要通過審核各項費用的支出,來平衡調度資金、建立各項輔助性的規章、原則,對各部門的成本控制執行情況進行監督。
總而言之,成本核算與控制體系的建立對于優化企業管理,提高財務管理水平,有效控制成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更多的民營企業而言,其要懂得在實際工作中不斷累積經驗、發現問題、嘗試解決,進而為后續發展奠定更為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