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平度市財政局
事業單位的發展和資金的使用,都是來自國家的財政支持,而財政的來源主要依靠的就是納稅人所加納的各種稅費。事業單位在使用國家財政撥款的時候,要遵循“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增加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透明性和公開性原則,合理科學的利用納稅人所繳納的稅費,提升事業單位的服務水平和業務水準,提高事業單位為納稅人服務的態度與質量。
對于事業單位的運轉資金來說,主要依靠的是國家的財政扶持,而國家的財政收入主要是由國家的納稅人所繳納的各項稅費。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指的就是諸多事業單位本身沒有盈利的內容,主要依靠國家財政進行運營與發展,針對事業單位內的資金使用、舉辦的活動等進行綜合的評估,考察其效益性與效果性,并確定活動是否合適,進行有效的分析,將資源最大化的利用,并選擇最適合開展的形式,以此來實現資金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來減輕事業單位的資金投入,減少事業單位的運營成本。
事業單位的運營發展資金來自國家的財政撥款,而財政撥款的來源是國家稅收,因此事業單位在進行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確保工作的合理性與透明性。
遵循績效中的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一致,這樣可以方便事業單位對于資金的合理運用與統籌,做到資源的最大化利用。對于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考試時,不應該將考核標準定在績效目標上,而是要綜合之前的審計工作進行考核,不如可以結合前幾年員工的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定[1]。
對于績效考核標準,要遵循質量與數量相結合的原則。對于績效考核,往往都是以數量作為評定的標準,這樣的考核標準過于局限,應將數量與質量綜合起來,作為考核的標準,提高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服務水平和工作態度。
要遵循工作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結合的評定標準。針對績效考核的標準,不僅要重視工作人員對于事業單位內部的影響,還要重視對于社會的影響與價值,綜合兩者的效益進行綜合評定,加強工作人員的社會責任感與服務態度。
由于事業單位的資金來源不靠盈利所得,因此要加強對于財政稅收部門工作的監督力度,但由于事業單位內部結構的復雜性,導致監督人員的監督力度不足,使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無法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從而制約了事業單位的規模和發展。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事業單位進行深化改革體系,這就要求更加完善的管理體系與制度,但由于財務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了財務工作者的工作效率低下,對事業單位的資金掌握情況較差,從而降低了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工作的效率。針對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和財政稅收部門的工作人員,很多都存在著素質普遍偏低的情況存在,導致工作人員的工作意識不強,對于工作沒有較強的責任意識,經常出現馬虎的情況發生,拉低了整個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影響了事業單位的正常發展[2]。
為了解決事業單位在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稅收方面所出現的問題,事業單位提高監督人員的監督力度,加強對于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收入部門工作的監督。事業單位要從整體大局的角度思考問題,健全監督體制,有效的促進工作的合力開展和運行,加強對于內部工作人員的監督考核制度,積極聽取人民群眾所反映的實際情況與建議,對于內部工作人員的工作進行反思與糾正,以確保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與工作態度得到提升[3]。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事業單位要完善財務方面的規章制度,以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規律,對于財務工作管理的預算、核算以及資金管理等方面的制度要進行建立并健全,對于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收入工作,要通過規章制度,來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以及工作形式,加強工作人員對于財務資金的審核力度,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出現,規避風險,提升財務工作者的工作管理水平。事業單位要加強信息技術與財務管理的融合進度,提升財務工作者對于信息技術的掌握能力,提升財務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提升工作態度,培養財務工作人員的創新精神,加強對于財務工作人員的創新意識的培養與建立,針對傳統的核算形式進行創新,從而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工作意識和工作態度,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成長。
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收入部門工作的工作人員,事業單位要加強對于工作人員的工作素養與文化素養的培訓,加強財務部門的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提高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與服務意識,讓財務工作者更好的服務于社會,增加事業單位的社會影響力,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事業單位可以建立獎罰制度,對于財務管理工作者在核算過程中,出現馬虎的情況,應利用規章制度進行懲罰,規范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將馬虎的工作意識徹底清除,以確保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事業單位要給財務工作人員進行全方位的技能培訓與文化素養培訓,針對工作性質與工作要求和實際情況相結合,加深財務工作人員對于財務工作的掌握程度,革新工作理念,增強業務水準,將現代技術與財務工作相結合,提升工作效率[4]。
總而言之,我國經濟發展在不斷的壯大,事業單位的規模與人員也在不斷的增多,對于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稅收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漏洞,這就要求事業單位加強對于工作人員的監督力度與監管力度,領導也要重視工作人員的工作。確保事業單位的財政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效果,為納稅人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保障納稅人的合法權益,在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績效審計與財政稅收工作下,加強對于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做到資源最大化利用,發揮財政收入的真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