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臨沂市房地產測繪院
我國財政部在2006 年頒布實施了《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暫行辦法》(財政部令第36 號),為事業單位開展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提供了參考依據。但是新的發展環境下,行政事業單位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如何才能更好的做好國有資產管理,是單位需要解決的一個核心問題。
新的發展環境下,為了能夠更好地滿足現代化發展的要求,行政事業單位的類型和數量不斷增加,政府部門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來幫助行政事業單位更好地發揮自身的社會服務職能。但是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不少行政事業單位在開展資產管理過程中,沒有能夠真正認識到其重要性,存在著管理方法不合理、資產浪費嚴重等,分析原因,主要是因為缺乏正確的管理觀念,認為行政事業單位不以盈利為目標,只要把業務工作做好就行,同時資產購置資金來自財政撥款,更是降低了強化資產管理的積極性。
部分行政單位構建起了相應的國有資產管理系統,但有時還存在相關信息錄入不及時,或者信息不全面的現象,落后的管理方法也使得國有資產管理成效不明顯,很多時候管理工作都淪為了表面形式,嚴重時甚至還會導致資產信息遺漏或者缺失的問題,不能實時反映資產使用情況不能為領導層決策提供依據。
2006 年,我國通過了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管理的規范和辦法,其在當時也的確發揮出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伴隨著社會的進步,這個辦法暴露出的問題和漏洞越來越多,部分行政事業單位借助這些漏洞將國有資產占為己有,之后政府部門也沒有出臺相關的條例和制度來對其中存在的漏洞進行彌補。同時,行政事業單位本身是監督管理權利的主體,監督制度無法很好的落到實處,部門之間相對松散的關系也使得同級相互監督的實施受到了很大影響。在很多行政事業單位中,都沒有建立明確的獎懲制度,對于浪費國有資產的現象缺乏有效的懲處,引發了資產閑置浪費的問題,影響了固定資產效能的發揮。
從強化國有資產管理的角度,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及時對自身的觀念認識進行轉變,一是應該從單位領導層面著眼,做好對領導干部的宣傳培訓工作,使得其能夠了解國有資產管理的作用,明確自身責任,從而切實履行職責;二是應該強化國有資產管理相關的學習和培訓工作,使得領導和工作人員都能夠掌握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方法,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效果;三是應該借助內部宣傳和創新活動,扭轉工作人員的態度和認識,也可以借助知識競賽、遠程輔導以及集中培訓等方式,提高資產管理人員的能力素養,保障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性。
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行政事業單位應該對國有資產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進行創新,以先進技術為支撐,提升國有資產管理效果,打破傳統管理模式的束縛,積極探索新的管理手段,對國有資產管理信息系統進行合理應用,借助現代化管理手段,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性。各單位應該設置專門的國有資產管理小組,建立起專門的平臺,實施資產清算、預算和管理,對資產的使用情況進行整理及審核,逐步推進國有資產管理和使用的規范化。
一是應該完善規章制度。政府部門應該圍繞當前的管理要求,結合國有資產管理的現狀和特點,對現有的規章制度進行完善,從而彌補制度中的漏洞和不足,確保所有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工作中都能夠做到有章可循、有規可依;二是應該做好監督工作。單位應該從自身的管理情況出發,設置專門的監督機構,針對單位內的所有資產進行統一管理,要求財務科做好各部門申請單的審核工作,避免盲目采購資產的行為;三是應該健全考核機制。單位必須高度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將其納入到年終績效考評中,設置科學的評分標準,確保工作人員能夠充分重視相關工作,更加積極的參與到資產管理工作中。
國有資產處置包含了資產報廢、有償調出和資產變賣,所有這些都必須履行相應的報批手續,對于一般性國有資產處置,可以由專門的資產管理機構或者財務管理部門,根據權限報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進行審核審批;對于大型精密儀器設備的處置,應該在經過技術部門鑒定以及主管部門審批后進行,從而避免發生資產流失的問題,保障國家和集體的利益。
總而言之,對于行政事業單位而言,在新的發展環境下,應該高度重視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有關部門應該對國有資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全面分析,找出其原因所在,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來推動資產管理的理念和模式進行創新,提升國有資產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在減少和規避國有資產流失的同時,保證行政事業單位的穩定運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