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樹敏 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審計部
進入新時代,審計理念不斷發展,審計觸角不斷向管理領域延伸,內部審計因此面臨任務重、難度大、領域新等前所未有的挑戰,原本有限的審計資源日益捉襟見肘,而經濟責任審計向以任職期間審計為主轉變,使原本突出的審計量能矛盾日益加劇。在此緊迫形勢下,強化內部審計工作管理,提升整體工作效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于問題線索來源渠道不暢,被審計單位消極對抗等原因,審計工作中存在大量重復勞動和低效勞動。一是橫向部門分享問題線索的意愿不強。紀檢監察、組織人事等執紀部門和業務管理部門配合審計工作的橫向協作意愿不強,內部審計部門往往難以獲取橫向部門已掌握的問題線索和全力配合。審計查找問題的針對性不強,漫天撒網,費時費力。二是基層群眾對審計監督的硬度有疑慮。基層群眾對審計監督力度的信賴程度不足,為審計工作提供問題線索的主動性欠缺。三是被審單位設置審計障礙的成本不高。被審單位不如實提供情況、拖延審計時間、暗地里設置障礙等消極對抗審計的現象時有發生,對嚴重問題往往百般抵賴,審計中不得不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去補充搜集證據,以突破其心理防線。
內部審計部門對管轄范圍內各被審單位可能的問題風險點的研判工作未做到常態化,缺乏全面性和連續性,審計風險防控存在隱患。一是審計方案編制的針對性不強。由于對被審單位可能的問題風險點研判不精準,編制的審計方案或是問題風險點不全面,甚至產生盲區,或是對問題風險點的研判不精準,重點不突出,審計中大海撈針,事倍功半。二是審計方案落實的執行力不一。審計方案落實過程中,或是對審計方案理解有誤,或是工作態度不端正,或是業務能力不足等影響,導致對問題風險點的排查不到位,該發現的問題沒有發現或者返工重新查證。
內部審計部門對審計組業務工作的組織管理不協調、不精細,對審計項目開展的主導和引領作用不突出。一是審計實施過程中的統籌協調效率不高。對審計組工作的過程跟蹤和監督管理相對薄弱,業務指導的時效性不強,內外勤之間、審計組之間工作銜接不緊密,各自為戰,工作合力不強。二是審計有用信息的收集利用效率不高。日常對相關政策法規、上級重大決策部署和重要管理舉措,對管轄范圍內被審單位的生產、經營決策等管理信息資源的收集、分析和利用不到位,致使相關信息資源未能充分為審計工作所利用。三是審計建議對完善治理價值不大。對管轄范圍內各被審單位經營管理的針對性分析研究工作比較膚淺,對其經營管理特點、薄弱環節以及相關規章制度等管理知識的研究深入性不足,致使審計提出的管理建議在完善單位治理、提升企業效益等方面的價值體現不充分。
拓展問題線索來源渠道,帶著問題開展審計,突出審計重點,抓住審計關鍵,有效提高審計效率。一是破解外部協調難題,充分調動橫向部門提供問題線索。及時向上級領導請示報告審計工作,通過主動匯報和顯性化橫向部門支持審計工作的功勞和成果、主動支持橫向部門工作等途徑,有效調動橫向部門提供問題線索的積極性。二是樹立審計權威和公信力,充分調動基層群眾提供問題線索。及時向基層群眾公開審計發現問題及其處理情況,擴大審計正面影響,樹立審計公開公正的形象,贏得基層職工群眾的信任。三是強化審計監督震懾,增強審計突破問題能力。堅持“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對被審計單位不提供真實情況、設置障礙等消極對抗審計的行為堅決嚴厲打擊,對如實坦白、積極整改的適當減輕處罰,打消被審計單位僥幸心理和對抗到底心理。
建立健全審計風險管控機制,全面開展風險評估和風險防范,有效控制審計風險。一是強化風險研判排查,建立全覆蓋風險評估體系。對管轄范圍內所有被審計單位可能存在問題點,建立覆蓋全面、針對性、操作性強的審計風險控制點清單和測試模型,每次審前重點納入審計方案,審后重新評估風險情況,日常通過匯總歷次審計評估結果,定期收集系統性專業檢查、巡查督查通報等外部信息,進行關聯分析,持續開展風險評估。二是傳導風險管控責任,強化審計失職行為追究。對審計人員未嚴格執行審計方案、不正確履行工作職責、應發現未發現問題等行為,納入業績考核,嚴肅追究責任。
強化內部審計部門在審計項目開展全過程中的主導地位,強化專業管理和內部協調配合,建設高效運轉的專業管理“大本營”,牢牢把握審計質量的主動權。一是打造指揮協調中心,強化審計過程管理。通過信息化平臺等手段,動態掌握審計組工作進度,強化審計過程監督。對方向性、重要性事項及時開展業務指導和針對性攻關,代審計組溝通協調相關部門單位,為審計組提供更有利支撐。協調各審計組統一行動,對發現的問題互相借鑒、互通有無。二是打造信息資源中心,強化審計業務研討。動態充實審計法規庫、案例庫、專業管理信息等審計信息資源,常態化開展審計方法和政策法規、管理信息的分析和研究。三是打造價值提升中心,強化審計建議管理。對審計中發現的問題舉一反三,深入剖析問題產生的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原因,更好發揮審計治已病、防未病的作用。
總而言之,新時代提升內部審計工作效能,應立足于,充分挖掘和發揮寶貴的審計資源潛力,通過實施更加協調順暢、精準高效的集約型管理,做優做強精細化管理,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整體工作合力,有效提升整體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