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艷 江蘇財會職業學院
1.市場規模和用戶增長迅速。智研咨詢發布的《2020-2026 年中國社交電商產業運營現狀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8 年市場規模為12000.0 億元,2019年市場規模為20605.5 億元,同比增長71.71%。;相應地,社交電商用戶的規模也是逐年增長,2018 年用戶規模為6.08 億人,2019 年用戶規模為7.13 億人,同比增長17.27%。
2.市場競爭越來越劇烈。自2015 年9月拼多多在電商領域異軍突起后,傳統的電商巨頭也開始跑馬圈場,企圖分得社交電商的一杯羹。2018 年7 月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上市,2019 年5 月云集緊跟其后,2020 年8 月,悅商成為第三家納斯達克上市的社交電商平臺……,隨著巨大資本的涌入,未來整個市場的競爭將會愈演愈烈
3.運作模式不斷創新。如拼多多以低價+拼團+裂變社交的形式,讓用戶以優惠的折扣購買商品;云集依靠S2B2C 的商業形式,自營直銷;小紅書利用筆記推薦、時尚信息等內容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十薈團融合O2O 的交易模式,方便社區家庭采購產地食材以及日用品等。
4.贏得國家政策支持,發展環境越來越好。2019 年1 月1 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將微商、社交電商、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歸入監管范疇,承認了社交電商的合法地位;2019 年8 月8 日,國務院辦公廳出臺《關于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在嚴守安全底線的前提下為新業態發展留足空間,實行包容審慎監管。這些為社交電商的茁壯成長無疑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社交電商起源于“微商”,變種后的“社交電商”,深耕的市場大都是三、四線以下城市,為了迎合顧客低價的需求,假冒偽劣問題也是接踵而來。來自上海市消保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 年上半年共收到97678件投訴,同比上升19.9%。
社交電商是依靠社交關系來帶動產品的銷售,如何通過社交積累用戶,是社交電商的關鍵。拼多多最初依靠微信的“朋友圈”發展用戶,后來為了招攬用戶,強勁推出“天天領紅包,打款秒到賬”的活動,最終換來了2019 年末虧損超過69 億元的殘局。
為了爭取用戶,許多做社交電商的人在平臺上不斷加好友,在朋友圈、微信群發布各類廣告,讓本來分享友情、親情的地方,充滿了濃厚的商業氣息。這不僅破壞了用戶使用平臺的良好體驗,更是讓他們從內心對這些廣告產生抵觸,達不到讓朋友購買的目的。
2017 年,云集以“交入門費”“拉人頭”和“團隊計酬”的方式進行經營活動,被認定為傳銷;2019 年3 月廣州花生日記涉及傳銷,被責令整改;2020 年6 月“斑馬會員”涉嫌傳銷被法院凍結3000 萬元……,層出不窮的“涉銷”事件,亟待相關監管部門對平臺規范管理。
社交平臺應從貨源、儲藏、包裝、運輸、售后等各環節關注商品品質,通過資質審查、簽訂信用管理規則協議、繳納保證金等方式提高商家入駐門檻。如拼多多通過升級品牌館,擺脫其“山寨、傍名牌”的形象。
淘寶直播的負責人趙圓圓在“2019 網易未來大會”上稱內容電商是電商的未來。以淘寶直播為例,淘寶內容電商主要包括圖文、短視頻、直播三塊。APP 自2019 年2月份上線以來,沒有做任何投放,沒有做任何推廣,人均停留時長超過70 分鐘,孵化出一群全新用戶。
社交電商作為最近幾年新生的行業,與傳統的商業模式相比,很多細節和敏感問題,并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由于“涉傳”界定模糊,導致很多地方監管部門對此類經營活動的認定標準、執法尺度天差地別。因此,有關政府部門應緊跟社交電商快速發展的步伐,及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使社交電商的經營者和監管者有法可依。
目前很多家庭主婦、老人是社交電商平臺的主力軍,他們受教育程度一般不高,在宣傳產品時,可能違規甚至違法而不自知。比如在朋友圈發圖文、產品演示、功效介紹時盜用其他產品的信息資料;在直播帶貨時,與其他品牌產品作對比,對其帶貨產品的功能夸大其詞等等,這些做法可能會引起同行或消費者的投訴以及監管部門的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