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桂勇 鹽城海關
中央歷來十分重視“三農”問題,加強農民工進城務工現象研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需要。鹽城是農民工輸出比較多的地區,對推動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促進作用,但是對本地經濟發展也產生了一些負面影響。
據統計,2019 年鹽城外出轉移137.5 萬人,這些數據背后,隱藏著農民工就業率不足和隱性失業的問題,所以應更加關注農民工就業水平的提高。
1.外出務工無序性。當前農民工進城務工大部分是一種自發行為,他們沒有明顯的指向,經常在一些車站或者是廣場上,聚集著一群來自四面八方的農民工,他們是希望能“找到活干”;有的靠親戚朋友“拉人頭”;有的即使找到活干了,由于受到其他行業“掙錢”效應影響,繼而轉向其他行業,具有短期行為特點。
2.勞動密集性。農民工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就業門檻低。據統計,有61.4%的農民從事第二產業,38.0%農民從事第三產業。集中制造業占33.6%,建筑業占22.4%,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占11.2%,住宿餐飲占6.5%。①當前,農民工總量增長,但增速下降,正在從無限供給向有限供給轉變,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倒逼農民工提升技能。
3.住所不固定性。農民工進城務工,大部分沒有經過勞務派遣,他們進城務工除了工作崗位的不固定性,還有住所的不固定性,他們為了找到最好的崗位,找到最便宜的住所,往往居住在城市郊區;有時因為工作變動,還要不停變換住所,其弊端一方面增加了遷移成本,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城市對流動人口的管理難度。
4.出沒的非季節性。過去農民工大多數是利用農閑時間外出打短工,而現在他們將農村土地進行流轉承包,而自己完全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這樣為他們外出打工提供了便利性,甚至成為專一的打工者,他們不受季節影響,南來北往,轉戰各個城市之間。
1.農村與城市交流加強了,但增加了城市管理負擔。由于農民工進入城市,客觀上看,城市農村之間交流加強了,農民進城后可以獲得新信息與知識,同時也將農村的信息送到了城市,大量的農民工涌向城市,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城市管理壓力,特別是增強了城市交通負擔。同時,由于大量農民工居住在城市郊區,給社會管理帶來了困難。
2.農民工的個人收入增多了,但相應地也增強了城市間的流動成本。可以肯定地講,農民工進城務工經濟收入會增加,但是因為外出務工流動性大等特點,增加了流動成本,據不完全統計,1 名農民工一年之內平均要流動2 個以上地域(縣),有的甚至更多,這種高頻次流動,必然會增加流動成本。
3.農民工進城學到了一技之長,但留守在農村兒童心理受到了影響。客觀上講,農民工進城務工勞動技能肯定會得到提高,加強了與全國各地農民工技術交流,彼此之間能夠相互學習交流。但是,換一個角度看,由于農村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家長的教育與關愛,在心理上缺少家長呵護,使大部分孩子,形成了偏執人格特質,這些孩子不愿同其他孩子交流溝通,心靈上自我封閉。
4.農民工市場競爭意識強了,但農村基層組織凝聚力卻被弱化了。不可否認,農民工進城務工可以提高他們市場競爭意識,相反弱化了農村基層組織,據不完全統計,有70%以上的村民流入到城市務工,無法參加本村相關活動。由于部分黨員外出,長期參加不了黨組織活動,有的即使通知回來參加換屆選舉等活動,也是象征性的,客觀上,造成了基層組織自我建設的能力不足。
1.壯大本地經濟,以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堅持以立足本行政區域實際,發揮特色經濟優勢,全力發展符合本行政區域實際的支柱性產業。具體講,要充分利用本行政區域內資源優勢,做好特色產業發展規劃。充分挖掘本行政區域內的工業資源、農業資源和文化旅游資源,堅持以工業化為主體,以農業現代化為基礎,逐步形成從資源利用到產業發展,再從新農村建設到民生全面改善的發展規劃,著力打造農村與城鎮一體化產業發展格局,努力實現農民致富、農村發展,財政增長的良性發展目標。
2.努力發展村鎮特色產業,推動農村產業布局轉型。一方面要積極轉變農民的思想觀念,引導農民走特色化、合作化和規模化的產業之路。如,可以引導農民發展養殖業、農家樂等鄉村旅游業等。要引導農民走差異化發展路子,落實規模化經營,而不能一哄而上,相互擠壓,比如,每個村鎮都要有自己的特色產業和“拳頭”農產品。要堅持在技術上幫扶,定期送技術下鄉,組織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提高他們自我孵化能力。要建立農產品信息服務平臺,適時進行線上線下交易,進一步提升農產品流通能力,促進產業發展,增強產業發展后勁。
3.引導有能力的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是把他們在外面學習到的技術和經驗,帶回家鄉進行創業,把農村富余勞動力組織起來創業,使他們在村“上班”打工。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盤活現有政策,激發資本投資熱情,拓寬融資渠道,使更多的資金流入到農村經濟實體中來。要放寬準入門檻,讓更多的組織和個人到農村來投資創業。
4.適時組織農村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解決進城務工問題,要綜合施策,因勢利導,科學安排,使進城務工人員有序進行。要健全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制度,人力資源服務部門要適時發布用工信息,適時地組織農民工進城務工;要積極探索鄉村一體化發展路子,努力實現“農村生活城鎮化、農民生活市民化、市民生活一體化”的良好發展格局。
注釋
① 國家統計局2019 網站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