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欣 甘肅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就目前來看,高校績效評價工作已然成為高校發展建設中的重要一環。通過使用效益指標體系,能夠有效變更指標體系結構,選擇出更加合理的績效計算方式。為使高校績效評價結果更加全面合理,應當細致分析高校階段性發展需求,應用先進的績效指標體系內容,對高校績效進行全面評估,及時發現高校發展期間存在的各種問題,制定出專項可行的管控對策。
評價主要就是對某種活動、目的以及計劃價值作出綜合評定。而高校評價工作需對高校一切組織活動功能、意義及價值進行充分評估,使用科學手段得出合理評判結果[1]。由于高校發展過程涉及的各類工作較多,因此評估難度較大。高校評估工作已開展近百年歷史,最初高校評價主要以測量、描述、判斷為主,當下評價工作則更加趨向于多元化發展。
績效是工作結果,也指代工作本身。就目前來看,關于績效的理論研究成果日漸豐富,績效內涵得到進一步深化。研究工作者在評估績效過程中,不僅關注工作結果,更加關注工作過程即參與者的工作行為。
高校績效評估工作應當從整體角度出發,對高校發展過程、教師、管理人員行為進行綜合評估。
績效評價工作最初應用于企業生產經營發展過程中,主要就是管理部門對各組織或個人工作績效的評價過程[2]。20 世紀80 年代,績效評估工作被廣泛應用在西方高校管理過程中,將教育經濟理論、公共管理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結合在一起,為高校績效評價工作提供了更多方式。
由于高校績效評價工作是一項由多理論共同組成的交叉性學科,實際應用的績效評價理論及方式多種多樣,評價結果也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構建高校績效評價理論體系過程中,只要細致分析績效評價目的、績效衡量、指標設定方式等,選擇專項可行的績效評價,以期切實提升績效評價結果的全面性與精準度。
績效指標評價體系是績效評價工作的有利工具,可為組織分析以及系統績效評價工作提供重要支持。就目前來看,國外高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終于成熟,通過構建起特色評價指標,用數量等形式測量高校活動特征。
在高校績效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需要基于不同的績效理論基礎。從績效結果角度分析,體系可從教育產出數量、教學質量及效果三方面衡量,具體為學位點、考試證書通過率、學術能力穩固度、學生畢業情況及就業率等[3];從績效行為角度分析,績效評價體系需要體現在學生評價、督導評價以及教師考核制度的實施等方面。
我國高校績效指標體系評價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取得的成就十分豐富。高校評價由單一評價學校科研能力發展教學與科研并重形式,使得高校績效評價指標的落實與應用獲得了巨大成就。不同研究學者針對高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設計出了多種體系結構。如從投入、過程、產出與效率四個角度出發,構建起由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混合在一起的指標評價體系,切實提升高校績效評價效果。
效率指標體系主要由指標體系的結構形式演變而來,由指標向可測量范圍方向發展,最終體現出效率本質。當前效率指標體系主要由資源利用率、管理效率、投入及產出量組成。
在應用效率指標體系過程中,不僅需要關注評估結果,也需要認真剖析評價過程,選擇更加科學的計算方式,構建起適宜的指標體系。應用在高校績效評價中的指標可分為絕對指標與相對指標兩種類型。而借助效率指標體系,可以反映出結果及過程,計算出高校階段性建設及發展過程中的產出與投入比。
在將效率指標體系應用在高校績效評價工作中,需要首先設定指標體系及權重值。要求評價工作應當嚴格遵照效率為本、質量優先原則,對高校階段性組織活動進行綜合評估[4]。結合學校階段性發展特征,制定出不同績效評價指標。
在設定投入績效指標中,應當以高校基本建設條件、經費支出量、教師資源與學術平臺為主;在設計產出績效指標中,應當以人才培養效果、教學成就、科研成果與成果應用為主,確保所制定出的績效評價能夠涵蓋高校組織活動中的絕大部分內容。
其次,將績效指標體系實際應用在高校績效評價工作中,需要嚴格保障數據采集時的實效性與全面性,以當地教育廳公布數據為主,對涉及高校績效指標中的各項數據進行全面核實、整理與計算。
最后,對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綜合分析,針對績效評價結果反映出的問題,為高校今后管理提供重要理論依據。以某高校績效評價結果為例,該高校績效評價結果呈現出研究成果數量增多,成果實際應用水平較低特征,可判定出部分教師為應付校方檢查,創作出質量不佳學術論文等問題,因此可針對此問題加強教師學術論文管控力度,確定出更加完善的成果應用獎勵機制。
總而言之,通過將績效指標體系應用在高校績效評價過程中,能夠使高校評價工作更加全面,評價內容涉及結果及行為兩大方向,切實提升了評價工作的精準度。為充分發揮出高校績效評價工作積極作用,管理部門需要深刻挖掘出評價結果反映出的教學管理問題,結合此些問題制定出相應的管控不錯,從根本上提升高校教學質量和效率。同時,高效效率評價工作需要以建立指標體系為主,明確具體評價目標及評價任務,增強評價結果數值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