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博妮 河北省國和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對企業來說,物流融資可以很好地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其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等特點,而且物流融資的可復制性很強,是相對于其他方式來說較好的選擇。
倉單質押模式的原理是企業將自身的貨物運輸到相關物流公司,由物流公司對貨物進行暫時保管,然后對貨物進行全面的質量檢查,檢查合格后提供貨物所有權的倉單,倉單由銀行進行審核,審核通過之后實現給企業貸款,貨物完成交易后由物流公司提供給客戶。物流企業的實質性監管是實現倉單質押的前提保證,倉單質押可以分為兩種形式,即靜態和動態物流融資模式,對于除了存儲的貨物之外,再沒有其他類型的質押貨物的客戶來說,應該采用靜態融資模式,此類客戶購買貨物模式為批量進貨,而銷售貨物的模式為分次銷售;而對于貨物庫存相對穩定且貨物種類較單一,同時貨物價值核定容易的客戶來說,采取動態的物流融資模式比較合適,如果一些客戶的進貨和出貨頻率較高,同樣可以采用動態物流融資。
存貨質押模式是指有融資需要的企業將自身的存儲的貨物質押給提供資金的企業。同時將具有保管存貨資質的物流企業作為中介方,并將質押的貨物轉交給這個物流企業進行保管,從而獲得自身需要的貸款資金。此項業務屬于動產質押,與倉單質押有所不同,存貨質押更傾向于正在流通的貨物,雖然貨物的所有權還是未知,但是出于對供應鏈的整體信任,物流企業及銀行都可以協助企業完成此項業務。
融通倉模式包含的主要內容是銀行直接向信任的物流企業授權貸款額度,由物流企業完成對有資金需求的客戶的相關資質審核工作,從而實現放款和結算。銀行需要物流企業提供相應的擔保來保證自己的信用,物流企業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信貸資金的歸還。全程參與對象只有貸款的企業和提供資金的物流公司,中間沒有銀行的參與,這種融資模式使融資方的出貨和補貨周期得到有效縮短,同時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銀行的資金安全,但是對物流公司來說,所要承擔的風險相對來說是最大的。
供應鏈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從銀行獲取融資,并由供應鏈上游的核心企業做擔保,這種融資手段叫作保兌倉融資模式。這種模式需要簽訂相關的貿易合同,貸款的發放要以此合同為依據,針對合同的審查工作十分重要。保兌倉涉及的主體較多,其中包括銀行、經銷商、制造商及物流企業,并需要4方共同完成《保兌倉業務合作協議》的簽訂,這種融資模式要以供應鏈為基礎,并且適用于綜合能力比較強的物流企業。
應收賬款模式需要具備債權轉讓的相關條件,其實際性質是賒賬貸款。在進行貸款業務之前,需要由銀行、制造商、物流企業及經銷商共同簽訂《應收賬款質押業務合作協議》,之后供應商及融資方完成《賒銷合同》的簽署工作,這種模式適合的對象是制造商而非前幾種模式中的經營商。預付款也屬于墊付模式,是一種對代收款項進行提前結算的服務。
在物流融資模式中,需要接受供應鏈信用風險相關審查的有預付款、保兌倉及應收賬款這三種,對于供應鏈下物流融資涉及的各主體而言,其受益和信用狀況與物流企業有著密切聯系,所以要求物流企業做好對各主體的實時跟蹤工作,了解其財務及經營情況。
對物流企業來說,使用預付款、融通倉、應收賬款及保兌倉模式時,應該對還款期限加強重視。因為質押貨物屬于動產,其對應的價值會隨著市場變化發生波動,而且還要確定質押的貨物是否存在他物權,再加上貨物存儲環境因素對其質量帶來的影響。
要注意票據及合同可能帶來的風險,導致票據無效的情況主要有以下幾點:如果票據上面的金額大小寫存在不一致情況,視為無效;如果票據應有的事項缺少記錄也被判定無效;票據上面的相關簽章不符合規定的無效;票據的日期、金額等重要數據有涂改的無效。對于融資業務辦理過程中涉及的需要簽署的合同,要全面審查其真實性,嚴格核對其形式、內容及生效時間。
物流企業要做好貸款前的審查工作,主要針對一些資質證明資料,如質押物的數量、質量及權屬等,還包括貨物的買賣合同、物流企業的內部臺賬等,還要詳細審查一些相關的質押貨物出入庫記錄,包括運輸合同及付款憑證等。如果是在預付款、融通倉及應收賬款這三種融資模式下,還要做好對主體企業的信用調查工作,對所有信息進行全面掌握,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自身資金風險。
要想保證物流融資業務的安全性及合法性,做好合同管理十分關鍵。合同的有效管理可以從合同的歸檔、批制等環節入手,在訂立合同時要嚴格遵守相關規范及參照相關標準,完善對客戶的檔案管理,將檔案做好分類和儲存,這樣可以簡化與各企業再次合作時的相關流程。同時第二次客戶在業務辦理過程中涉及的手續也不會很復雜,對客戶的合約履行情況進行詳實記錄,作為再次合作的有效依據。
物流的監管業務可以將貨物的物流狀態作為參考依據,其中主要包括兩種情況:第一種,質押的貨物在運輸中轉途中;第二種,質押的貨物在倉庫存儲。客戶很少會對物流企業提出相關的質量要求,也不會對物流企業的服務質量提出質疑,所以物流企業要想讓自身的風險得到有效防范及控制,必須對組織結構進行科學合理地優化,完善各部門間的監督管理制度,進一步實現相互制約,幫助企業規避部分風險。
為了更好地預防及應對融資方的預期違約問題,需要健全推出機制,當融資業務進行的過程中,出現預期違約情況時,物流企業或者是貸款人可以提前行使自己的合法權利。在部分業務中,時常有銷售貸款資金回籠比較慢的現象出現,給正常的融資還款造成一定風險,所以在合同訂立的同時應該加入合理的退出機制。
物流企業在選擇融資模式時,要充分結合自身發展情況。對每一種融資模式對應的責任進行全面謹慎地分析,對其中存在的風險提高重視,采取相應措施做好預防和應對。企業應該把存貨風險放在關鍵位置,無論是在哪種模式下,除了相關企業,質押的貨物是主體,所以必須做好貨物的審查工作,同時明確戰略目標,做好長遠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