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敏 安徽建工集團投資管理公司
基礎設施是指為社會生產和居民生活提供公共服務的物質工程設施,是用于保證國家或地區社會經濟活動正常進行的公共服務系統?;A設施建設具有“乘數效應”,是指能達到幾倍于投資額的國民收入和社會總需求。一個國家或者地區基礎設施是否完善,是其經濟可否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在現代社會,經濟越發達,基礎設施建設越完備;完善的基礎設施對加速社會經濟發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2020年11月3日發布,其中,建議稿提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1.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強化縣城綜合服務能力,把鄉鎮建成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
2.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創新平臺和新增長極。
3.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增強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增強城市防洪排澇能力,建設海綿城市、韌性城市。
1.裝配式建筑項目
2020年6月22日,安徽省召開《安徽裝配式發展“十四五”規劃》編制研討會,會議強調:要借助規劃編制,理清全省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找準發展瓶頸和對策建議,推動裝配式建筑穩步健康發展。
裝配式建筑是通過專用廠房對建筑構配件先行預制,待預制構件滿足設計強度后轉運至施工現場,然后根據圖紙設計按要求進行吊運拼裝,安裝完成后采用后澆方式進行漿錨、后澆混凝土,將建筑預制構件安裝連接形成建筑成品。裝配式建筑有效的規避了環境因素對施工的影響,縮短了工期;工廠化流水作業降低了施工成本的同時提高了施工質量;采用預制模式實現定型模板批量制作,各項工藝的一次成型,大幅提升了產品質量及生產效率,降低材料耗損。其工藝優勢完全優于傳統建筑,是目前建筑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趨勢,也是未來建筑業發展的主要方向。
2.公路交通項目
十四五期間,安徽將加快打造交通強省,建設“高速公路上的安徽”要求深入實施高速公路“縣縣通”攻堅行動,加快推進“縣城通”工程,力爭實現所有縣城通高速公路。到2021-2025年,實施新建項目約2760公里、改擴建項目約456公里。2025年,基本建成“五縱九橫”高速公路網,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 6800公里以上,六車道以上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到1100公里。加快普通國省干線公路建設提升、網絡優化,基本實現合肥至設區市、設區市到所轄縣一級公路聯通。到2025年,一級公路總里程達到8000公里,力爭普通國道二級以上公路比例達到93%,普通省道二級以上公路比例達到60%。
政策支持方面明確了保障措施,要求進一步完善高速公路多渠道、多層次、多元化投融資體系。鼓勵設區市政府采用發行政府專項債券、政企合作的PPP模式等方式建設高速公路,發揮好市級交通投資公司平臺作用。用活用好收費政策,積極吸引社會各界投資主體參與我省公路交通建設。
3.片區綜合開發項目
隨著國家政策收緊,地方債務緊逼下的平臺公司紛紛尋求轉型,通過片區綜合開發構建可自我供血、可持續的發展模式。目前,大型央企國企、大型地產商是片區綜合開發的主導力量,片區開發領域又出現了類似于PPP的ABO模式,操作起來相對簡單,主要參與主體為央國企,ABO模式是指授權(Authorize)-建設(Build)-運營(Operate),就是地方政府通過授權相關企業作為項目業主單位,由其完成對政府項目提供全產業鏈整體服務。
在新型城市群發展背景下,中小城市和鄉鎮的發展潛力巨大,主要表現為產業新市鎮、特色小鎮、田園綜合體等形態。片區綜合開發的熱點領域也可歸納為四方面:一是樞紐功能區,包括高鐵新城、臨空經濟區、地鐵綜合體等;二是產業新城,包括科技新城、科技小鎮、智造小鎮等;三是文旅康養片區,包括康養小鎮、文化旅游城、文旅小鎮等;四是城市更新項目,包括功能區提升、棚戶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
4.非標債+EPC項目
地方政府非標專項債券,即除土儲、棚改等以外的自求平衡專項債品種,使地方經濟穩定、支撐固定資產投資起到顯著作用,成為地方政府常態化的融資手段。EPC為工程總承包的形式之一?!胺菢藗?EPC”模式的優勢:①通過非標債進行融資,流程相對簡單,資金到位迅速,且??顚S?;②融資問題解決后,采用EPC模式進行施工建設,避免建設資金鏈斷裂的問題;③有了資金做保障,合同總價和工期固定,業主的投資和工程建設期相對明確,避免工期延緩,成本超支等情形,極大的推動了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效率和質量;④該種融資模式+施工建設模式充分結合了非標債和EPC的優點,優勢突出,可參考性和復制性強。
5.礦產資源開發項目
礦產資源綜合利用(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mineral resource)是指對礦產資源進行綜合找礦、綜合評價、綜合開采和綜合問收的統稱。其目的是使礦產資源及其所含有用成分最大限度地得到回收利用,以提高經濟效益,增加社會財富和保護自然環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化地區,作為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我省礦產資源種類較多、儲量豐富,憑借豐富的資源優勢,我省成為長三角經濟區的能源、金屬和非金屬原材料基地。
市場的礦產資源需求帶動了行業發展,十四五期間,我省將加快打造交通強省,通過估算得出我省“十四五”期間新增砂石量約3.5億方,為滿足這一需求,我省礦企產能仍需進一步提高。一方面作為長三角眾多經濟發達城市的資源供給基地,在產品的加工程度上勢必會往精細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隨著礦山行業的整頓,礦山的模式會朝著規模化、環?;⒅悄芑?、流程化的綠色礦山模式發展。
6.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項目
近年來,區域發展與城鄉發展進入新時期,中國城市發展已進入新時代,但仍面臨著國際環境、人口結構、區域平衡等諸多不確定性。城市化進入后期,“十四五”期間,我國大城市城市化進程放緩,或將出現逆城市化;新型城鎮化持續推進,提高發展質量成為重點。
基礎設施建設的進一步加強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首要,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重點圍繞公路交通、教育、文化、體育、醫療、供水、供電、通訊、商業網點等一體化布局,市場機制進入到農村的各個方面,改變了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模式,政府通過宏觀調控來進行指導,在市場經濟的共同作用下,出現了更多、更豐富的籌融資渠道,表現為多元化的投資主體,這也是以后的發展趨勢。
綜上所述,“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期間,改革創新仍然是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對于基礎設施建設領域來說,綠色集約、降本增效、智慧建造等新型建造理念,仍是行業轉型發展的必然選擇,應充分結合發展趨勢,研究探索基礎設施投資合作新業態和新模式,以整體優化、協同融合為導向,統籌存量和增量、傳統和新型基礎設施發展,打造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