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欠欠 天津躍寶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房地產經濟的有效發展,需獲得各個方面的支持,在此基礎上才能將可持續發展的相關理念充分體現出來,進而獲得良好發展條件。由于房地產經濟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遇到風險時能夠要及時規避,防止在價格方面出現劇烈波動,進而實現穩定、健康的發展。[1]
城鎮住房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住房建設步伐加快,住房消費有效啟動,居民住房條件有了較大改善。以住宅為主的房地產市場不斷發展,對拉動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應當看到,當前我國房地產市場發展還不平衡,一些地區住房供求的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房地產價格和投資增長過快;房地產市場服務體系尚不健全,住房消費還需拓展;房地產開發和交易行為不夠規范,對房地產市場的監管和調控有待完善。[2]
從當前政府對于房地產業實行的政策可以看出,其對于房地產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非常高,但實際收到的效果甚微。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政策不具備有效的可行性或者操作難度大;第二,制定政策者與執行者之間的問題,由于沒有落實好監督工作,使得執行者并未對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的重視,從而沒有發揮出政策應有的效果。[3]
現有調控機制缺乏實用性和合理性,這是房價動態波動的主要原因。從深層次來看,部門間協配工作不到位,再加上,有關調控政策的數量和變化頻繁,使政策的連貫性得不到保證。二是部分地方部門存在管理混亂、執行力度不夠等問題,導致相關制度無法與政策有效對接、不規范。一旦調控機制優化阻力未能及時克服,那么房地產業經濟穩健發展將流于形式,最終我國房地產調控政策實施效用將片面發揮。
現如今我國新入市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都不多,但是房地產價格很高。人們將絕大多數收入都用于房產,這樣則很難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由于房地產行業能獲得很高的經濟回報,且建設門檻較低,使得許多其他的行業也紛紛進入房地產行業中,導致房地產開發商水平參差不齊,因為有些房地產開發商并不是專業的建筑企業。
房地產行業在不斷發展過程中,要想實現可持續戰略,企業需制定明確經營目標,由傳統模式中單純追求經濟向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協調發展轉變,因此在經營過程中,需形成綠色經營理念,提升項目實際技術含量。一般來講,房地產在競爭中優勢的形成需借助成本與價格,因此綠色效益觀的形成十分必要。在此過程中,企業應認識到自身除了價格之外的其它優勢,如環保優勢、服務優勢以及技術優勢等。同時需保證供求與資源處于協調狀態,給予大眾對環境質量的實際需求充分關注,將自然資源自身蘊含的價值性充分納入到整個價格核算體系當中,并使其貫穿在整個項目周期中,其中包括土地開發、材料供應、施工、設計、營銷、運輸等多個環節,同時也需保證各個環節不會破壞環境,促進環境資源的自凈。
眾所周知,土地資源是不可再生的。而在房地產項目的開發過程中,為了更好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保護不可再生資源,就必須要做好土地資源的合理分配和規劃利用工作。比如,在開展相應的房地產項目之前,相應的項目承包單位需要結合前期居民住宅預算面積以及開發需求等,對所要占用的土地大小進行計算和規劃。從而對人均所需住宅面積進行嚴格的控制,減少土地資源浪費問題。并在這一基礎上,強調綠色施工和安全施工。比如,在施工過程中不可對周圍居民的正常生活造成影響,盡可能地降低污染排放量等。[4]
必須利用土地供應政策科學調控土地價格,建立和健全土地儲備制度。就房地產開發以及建設來講,關鍵在于土地資源。一般來說,就房地產價格來講,土地價格是不可或缺的構成部分之一,在房地產市場上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為了促進房地產行業穩定發展,必須要進一步優化土地調控制度。同時,國家應該不斷完善現有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采用多樣化的方式來加強整個土地市場的壟斷,比如規劃以及控制等。為確保房地產行業穩定經營,營造公平的氛圍,利用國家的宏觀調控,使房地產市場實現規范化,而且將土地資源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首先需要從實踐中吸取經驗,并不斷進行改進。健全和完善法律體系是一項長遠的工作,需要長時間地進行查漏補缺。然后需要實事求是,結合實際進行政策的制定。我國房地產行業相關政策的制定應當遵循我國國情,并根據不同地區的差異進行調整。合格的法律體系是有強制性的,才能起到對房地產行業的監督作用。
總而言之,我國房地產經濟在提升居民生活質量與生活品質以及保障社會穩定發展層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價值作用,而且房地產經濟發展亦能帶動我國國民經濟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故此中國應當增強房地產市場競爭體系以及監管系統的完善,改變市場競爭觀念,提升經營水平以及管理能力,創建優秀的市場環境,以此推動房地產產業的不斷發展與其他有關行業的持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