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施銘 浙江蕭山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市場經濟深入推進,商業銀行對于實體經濟的作用愈發重要,在很大程度上扮演著經濟推動者角色。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商業銀行發展是實體經濟發展的基礎,提升商業銀行服務水平實質上就是促使實體經濟穩定有序發展。
當前,我國實體經濟從粗放型逐步向集約型轉化,實體經濟如何發展、發展方向、實際舉措等等都是每個企業及商業銀行需要著力考慮的問題。隨著國家對于環保節能要求的不斷提升,高能耗高污染行業企業面臨重新洗牌的問題,只是由于數量、體量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響,使得企業轉型難以一蹴而就。經濟新形勢下,我國實體經濟與發展中國家相比較已經喪失了原本低廉勞動力的優勢,而在科技創新方面,我國還無法與西方發達國家相媲美,這樣一來,我國實體企業總體競爭力下降明顯,加上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國民消費需求變緩,使得經濟發展處于相對低迷的狀態,制約了實體經濟發展[1]。
一般來說,一個經濟周期包含經濟繁榮、經濟衰退、經濟蕭條以及經濟復蘇四個階段,在此過程中,商業銀行也呈現出明顯周期性特征。經濟繁榮時,企業生產經營狀態良好,市場整體需求旺盛,擴大生產成為必然,刺激實體經濟對于商業銀行信貸需求,使得商業銀行盈利能力穩步提升;當經濟處于衰退甚至蕭條時,企業自身盈利能力弱化,還貸能力下降,使得商業銀行外部不良資產上升,在這個時候銀行基本上會采取保守經營模式,收緊信貸,也就使得銀行盈利能力減弱;當國家采取積極財政與貨幣政策予以刺激時,經濟就會開始復蘇,市場需求重新煥發生機,實體經濟需要銀行資金幫助以便快速發展,此時銀行信貸體量又會處于擴張狀態。
現階段,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全球實體產業鏈與產業結構都有著不少問題,有經濟下行壓力引發的、有經濟結構本身存在的、有內生動力不足引起的、有機制保障不完善造成的等等,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使得我國實體經濟盈利能力弱化。同時,國家貨幣政策穩健化導致商業銀行收縮信貸,企業投資資金匱乏,嚴重制約實體經濟發展。這時候大量資金就會涌入股票、債券、房地產等市場實施投機套利,引發各種高風險投資行為[2]。
當前,普惠金融實施已經取得一定成效,使得小微企業融資難、貴等問題有所緩解,但是銀行貸款難現象依然存在。究其原因就是銀行作為盈利機構,逐利是天性,在業務合作時,體量規模大、盈利能力強、信譽度較高的大中型企業更容易獲得銀行青睞,小微企業則難以得到正規金融機構支持,在金融服務力度、價格上都難以與大中型企業相提并論。
當前我國金融領域存在各種風險,比如商業銀行為降低不良貸款賬面率,會利用理財產品、同業帶刺、委托投資、同業投資、受益權轉讓等多種手段來轉移不良貸款,在理財、同業以及投資業務過程中,還面臨融資鏈較長、杠桿率較高等多種風險,加上監管力度不夠、問責制度不健全、風險意識不足、內控管理缺位等諸多問題。
為發揮商業銀行支撐作用,拓寬銀行信貸領域,國家需要進一步強化商業銀行信貸體系建設。要對市場進行深入考察,借鑒他人成功經驗,以此調整現有商業銀行信貸體系。比如通過發展地域性聚集型產業來調整銀行信貸框架,并根據當地實際對銀行信貸體系實施管控,要把握好項目準入與資金風險管控平衡,提升資金信貸合理性,展示其差異性。商業銀行在運營時一定要堅持市場化原則,不能以經驗推動發展,要針對實體經濟發展薄弱環節予以強化,著力扶持發展緩慢區域。在長期資本投入時,銀行應當加強風險管控,將運營風險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在此前提下,采取批量開發或聯戶營銷等模式,全力發揮金融服務作用,將發展重心放在國家扶持的新興產業上。另外,還要加大對于地區性產業的重視,加快促進文化、科技、能源等產業發展,確保實體經濟發展位于正確軌道,更具規模化、組織化,以宏觀實體經濟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實現實體經濟同頻共振。
要深入了解當前實體經濟發展實際需求,為其提供個性化、差異化金融產品服務。我國經濟面臨轉型升級陣痛,企業生產運行模式都處于巨變當中,大批新興行業與新興業態快速出現,與傳統行業發展特點大相徑庭,因此,銀行應當對企業進行實地走訪,厘清企業生產經營特點,力求金融產品創新推出針對性、風險把控科學性、制度流程客觀性,與企業發展緊密配合。在金融資源配置上要做到合理,既要凸顯重點,又要面面俱到,要針對不同客戶予以不同金融資源,摒棄“輕小微、重大中”的慣性思維,重點關注新興產業中市場方向正確、市場敏感度高的小微企業[3]。
要求企業資金管理科學化,加強對資金賬戶管控,定期進行內部檢查,盡量降低資金風險。要在金融特征改革上下功夫,對資金渠道進行深挖,確保資金來源。要運用法律手段來建立健康、安全的金融市場,讓大量閑置社會資金流入實體經濟當中,提升資本利用率,加強商業銀行與實體經濟的聯系,構筑其金融合作橋梁,以商業銀行來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再以實體經濟來反哺商業銀行,實現良性循環。
金融本質在于服務,實體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基礎與根本,正是由于實體經濟具備金融需求,才使得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得以存續與發展。要優化簡化服務流程,為實體經濟提供手續簡單化、流程快捷化的金融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