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林森 中共丹東市委黨校
在新中國成立以來,遼寧承擔著“共和國長子”的擔子,后來由于諸多原因遼寧經濟大不如前,于是遼寧省訂立了一個目標——“三年脫困”,但是2014年再次遭遇“滑鐵盧”。通過分析遼寧經濟增速數據可以發現,盡管在2015年之前,遼寧省的GDP數值是呈現上升趨勢的,但是整體的經濟增速是下滑的。在2015年遼寧的經濟增速僅為3%,為全國倒數第一,到2016年,遼寧經濟增速甚至出現負增長,是全國唯一一個負增速省份,同時延續了全國倒數第一的“尷尬”排名。
通過對東北的經濟結構分析可以發現,央企、國企地位舉足輕重,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2015年,東三省的國有經濟在整個GDP中的占比都遠超于全國平均水平。黑龍江省2015年規模以上企業4113家,國有企業比重接近70%。這將導致沒有更多地通過吸收社會資本來解決股權多元、投資多元、經營多元的問題,而且國有企業在經營中形成較大債務,沒有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同時產能過剩現象嚴重,供給側不能根據需求側變化進行及時調整,這也對經濟產生很多負面影響。所以振興東北必須解決央企、地方國企的問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也成為振興東北的一劑良藥。
對于遼寧的國有企業改革,其難點和問題比較突出:首先是遼寧的國有企業集中于傳統行業,而且大多是一些重化工方向,在我國的現階段政策的推動下,這類行業目前正處于去產能階段,當整個行業都處于縮減瘦身階段的情況下,對這類行業進行國企改革的挑戰會更大;其次是遼寧社會資本和民營企業發展不足,這導致經濟的后勁不足;第三是東北地區國有企業歷史遺留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尤其是員工安置等問題。具體而言,在遼寧國企改革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方面問題。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要把握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核心,推動經濟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這決定了國有企業的非競爭性地位,倡導了市場的公平性,強調沒有特殊的利益群體存在,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并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調整為“決定性作用”。理論和實踐都證明,完善國企改革中市場的主體地位,是當前首先必須做也是能夠做的一項改革措施,國有企業的作用將格外明顯地表現在市場的非競爭行業,為我國社會主義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健康發展發揮良性作用。
在中共十九大上,更是將“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納入黨章,這就要求要明確企業是市場的主體,要以市場經濟規律為基本原則,適應產業發展規律和市場需求,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其中指出要加強對勞動力、資本、土地、技術等多方面資源的要素配置,增強對創業創新的刺激,形成新的供給方向,加快推進動力調整,在這樣的情況下提出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與過去以需求側為主要調控取向不同,現在供給側成為新的主要政策抓手。但是這并不是說對需求側不再關注,而是在繼續把握需求側的同時,更加考慮到供給側存在的結構性問題,這將有效提高供給方的產出質量。
在遼寧進行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認識到其內部的經濟結構矛盾是不容忽視的,而且要考慮到遼寧國有企業的方向大多屬于重工業方向,這就從客觀決定了要將遼寧國有企業改革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相結合,使二者之間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這就要求國有企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積極作用,帶頭調整發展方式,提高發展效率,對于陳舊的落后的產業要勇于拋棄,對于新技術新動能要大膽嘗試,形成滿足現階段新需求的動力引擎。在進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過程中將有利于遼寧的國有企業改革,使國有企業做大做強,成為引領中國經濟的世界一流企業。
中國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長為世界第一貿易大國,在國際上對經濟的帶動作用日益凸顯,但是從綜合國力角度分析仍有提升空間,而國有企業在這當中的作用也值得肯定。我們應從更廣闊的視角綜合考量我國國有企業的國際競爭力,“走出去”的戰略思想為我們提供了方向,這也給遼寧的國有企業提供了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的動力。在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以當時我國的客觀情況為基礎,全面考慮到國際的綜合情況,我國主張了“一帶一路”倡議,這無論是對國際經濟還是我國發展都具有促進作用。在2015年12月,由中國提議建立的多邊金融機構“亞投行”開始運營,這一方面增強了我國與國際上其他國家的交流溝通,另一方面也從客觀上要求相關經濟主體主動融入國際,跟上先頭兵的步伐,這將為規模經濟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以達到互利共贏。在這種大步走出去的戰略的作用下,國有企業作為遼寧的一大經濟主體,應起到帶動作用,對此積極響應。另一方面,從國有企業自身的發展情況看,踴躍地投身到國際大市場也具有重要意義。第一,這將從客觀角度要求國有企業健全現階段的管理制度,加速其向國際化、現代化的轉變。第二,這將推進國有企業進行創新。因為參與到國際市場中將迫使國有企業離開原有的舒適區,脫離與政府的掛鉤行為,沒有了政府的隱性信用保護,國有企業要依靠自身參與競爭,這就倒逼了其增強創新,以增強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