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燕 深圳市錢大媽農產品有限公司
企業管理是指企業負責人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進行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等活動的總稱,利用企業內部外部的所有資源,包括人力、場地、技術、資金、信息等取得最大的投入產出比。
企業管理強調企業戰略的制定實施,戰略的確定能大大提高企業生產經營效率,讓各個部門各司其職,充分了解個人價值對于企業戰略實施的重要作用,讓每個員工都能發揮各自的能力,使得企業不斷創造對人有利的社會價值。
全面預算管理是指利用財務預算對企業內部各生產經營部門的資金進行分配、考核、控制,從而有效指導企業一系列的生產經營活動,完成企業既定的生產經營目標的一種管理方法。企業管理過程中需要財務透明,管理者必須清楚知道一系列經營數據,用數據指導未來的生產經營,因此,預算管理至關重要。
全面預算管理具備以下幾點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利用財務指標監控經營行為,使得各個業務板塊能清晰理解各階段生產經營活動的情況針對未達標或者虧損經營活動能夠采取措施提前止損或者改善以增加盈利。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對于目標達成的科學保障。企業管理人員在拆分預算時,能夠對各個職能部門的最終貢獻有具體的預判,同時制定合適的生產經營指標,為企業管理水平的提升以及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提供專業幫助。在應對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時,能更高效使用資金的杠杠,為企業管理工作拓寬思路,提高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價值和社會效益。
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管理中的重要內容,它不只是財務部門的重要工作,更是每個業務部門需要了解和明確的重要任務。各個部門在明確業務指標之后,針對指標進行預算管理,能夠有效促進生產經營指標的完成,確保計劃有效實施,避免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出現虧損或者資金分配不足的情況。另外,各個業務部門在充分了解本部分預算情況之后,根據全面預算管理的指導加強降本增效,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提高生產效率和人員效率。
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管理過程中充分應用后,可使得企業對于未來規劃更加具備合理性,滿足事前、事中和事后有效控制要求,從而提升企業經濟效益的發展水平。根據短期的預算管理指導長期的戰略規劃,使得長期的戰略規劃更加具備合理性,更好實現企業的經營發展目標。
戰略管理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根據一定的資源和局勢做出的針對全局的、長期的發展方向、目標和任務。企業戰略的制定,直接左右企業能夠可持續發展以及對企業的資源配置進行合理規劃,從而讓企業向著正確的道路不斷發展,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戰略管理應當遵循適應環境、全程管理、整體最優、全員參與、反饋修正以及從外到里的六個原則。六大原則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效路徑,同時在發展的道路上指引企業不偏離重心,促進企業實現價值。
戰略管理主要包括戰略分析、戰略選擇、戰略評價及戰略調整四個因素。戰略分析——通過對企業內外環境的分析,了解企業在市場上所處的競爭位置;戰略選擇——戰略管理需要制定相對應策略以適應市場的競爭環境;戰略實施——戰略是否可拆解可實施;戰略評價和調整——通過一系列經營活動的效益評價戰略的有效性,并且針對其弊端進行調整。基于以上四個關鍵要素,給予企業經營生產確定的方向和調整的時間,從而提高企業經營生產效率。
企業戰略分析的重要環節是通過五力分析模型對企業外部環境進行分析,通過分析供應商議價能力、購買者議價能力、新進入者威脅、替代品威脅以及競爭對手競爭力,提前預測企業的外部競爭力,從而提高對于外部復雜市場環境的應對能力。
通過企業戰略目標的拆分,各部門之間相互了解戰略目標與本部分績效目標的關系,從而深刻了解自身在企業內部能夠發揮的價值,以及未來的成長路徑和空間,提高員工的忠誠度及歸屬感,從而增加員工之間的凝聚力。同時,戰略目標的制定和推進能夠讓企業員工擁有使命感,從而形成企業文化建設,在企業愿景和文化的熏陶下,員工愿意跟隨企業共同成長,促進戰略實施,形成自身驅動力,不斷增強自身創新水平和工作效率。
全面預算管理,實現組織內部的溝通,如公司總目標與各個業務部門子目標的協調,部門之間目標的協調,各層級之間的協調溝通。通過企業內部溝通,對不同部門之間需求進行進一步的了解,實現各個部門的協調與溝通,共同完成企業下達的各個子目標,從而實現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
根據預算拆解,監控各部門目標的實現過程,同時根據具體生產經營情況進行調整未來的預算分析以及階段性的戰略目標。同時,根據預算的具體達成情況分析經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新的增長點,及時針對戰略規劃作出相應的調整,更好落實戰略目標的實現。
根據全面預算管理,規范員工績效評估的流程與標準,協調企業生產活動。全面預算的實施,使得各個業務部門可以自主創新,增強其創造性,保證預算實施的合理性,進而保證戰略目標的合理制定。
戰略目標的編制是戰略管理中的核心,其編制依據是全面預算管理,因此,為了確保戰略正確合理地制定,必須構建預算管理與戰略管理的融合體系。從價值鏈分析的角度圍繞戰略目標開展經營管理活動,并且依據全面預算管理中的經營活動預算來構建一體化體系。
經營活動預算管理——根據價值鏈分析,將主體活動進行分解,最終形成原料供應、生產加工、成品儲運、市場營銷和售后服務五項活動。這五項活動都與企業生產緊密相連,這是企業增值的基礎。同時,由于主體活動的分解,戰略目標也可以根據生產過程分成階段性目標和長期目標,同時將主體活動按照價值鏈分析方法分解為與戰略相關的作業、成本、收入和資產,并把它們分配到“有價值的作業”中。其次,是以修改后的作業和流程作為資源分配與制作預算的基礎;最后是以企業的戰略目標為依據來確定作業優先順序,同時協調資源需求和限制之間的矛盾,形成最終的作業預算。
平衡計分卡從財務、客戶、內部運營、學習與成長四個角度,將組織的戰略進行落實,轉化成可以實際操作的目標值和衡量指標。其主要目的是建立績效管理系統,且要求該系統可以“實現戰略制導”,由此確保企業戰略能夠真正實施。財務指標是員工考核的重點,企業將戰略目標拆分到具體細化的月度以及季度的財務指標,讓員工充分了解日常考核與企業戰略的重要關系,指導每個員工完成既定的財務指標,從而促進企業戰略目標的實現。客戶是保證企業財務目標完成的源泉,員工應該充分了解客戶與經營財務指標的關系。內部運營確保每個項目的順利推進,從而確保企業戰略目標的失信。學習與成長賦予每個員工不斷提升自身價值的能力,進而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保證財務指標和企業戰略的實現。
利用平衡計分卡將企業戰略與預算管理進行關聯、結合,提高員工對預算的了解,有助于員工根據平衡計分卡的項目指導自己的日常工作,完成階段性的目標,從而推動企業的戰略目標。
總之,企業在管理過程中,預算管理和戰略管理都是重中之重,將兩個方面結合起來發揮協同作用,才能利用細化的預算管理指導戰略管理,同時也能利用每個階段性實現的階段性策略目標調整預算,進而針對戰略管理有更合理的調整,不斷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