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勤 安徽省廬江實驗中學
為了保障義務教育的順利實現,教育管理人員有必要對義務教育的資源管理予以足夠的重視,其在減少教育投放成本的同時,還需要提高資產利用率,讓更多的學生享有優質的教育資源,不斷成長和進步。2020年,安徽省財政廳以及教育機構下發有關義務教育經費的保障措施和實施方案,這對于優化本地中小學財政資金的使用渠道和方法起到了很好的導向作用。
2020年年底,財政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從切實落實經費分擔責任、管理責任的角度出發,切實規范公用經費撥付管理,部署各地進一步加強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管理。而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安徽省財政廳關于印發安徽省教育領域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本地義務教育學校使用財政資金的標準和范圍主要包括如下幾個關鍵點:
第一,為了促使教育機構的教學環境滿足教學條件所增補的設備、設施,如教室、桌椅、圖書、實驗儀器以及運動場、各種功能性教室等;
第二,為了滿足廣大師生基本生活條件(主要是指有寄宿需求的學校)所需增補的設施和硬件,如宿舍樓、床鋪、食堂等;
第三,為了讓學校本身的教育信息化水平達到國家所規定的要求、目標所增補的設備、設施;
第四,為了普及基層教育,滿足廣大農村留守兒童以及寄宿兒童的學習需要,而增補的各種設施和硬件;
第五,為了滿足教育機構師資力量所予以的經費支持;
第六,結合區域教育機構的特殊性,所需予以的特殊教育經費支持。
2020年,LJ縣財政局根據《合肥市人民政府關于2020年實施31項民生工程的通知》《合肥市2020年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生成并落實《LJ縣2020年義務教育經費保障實施方案》,根據相關要求和政策指向,安徽省LJ中學對財政性資金的使用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
其主要指經費用于教學樓、校園環境建設,教育信息設備、無線網絡構建等,屬于輔助學生在校期間所需的固態資源和硬件設備完善。而且伴隨新課改的推進和落地,傳統文化教學是如今各個階段的教育機構都需要予以關注和重視的部分,所以在推進校內硬件植入和環境建設時,學校方面增加了傳統文化的布置成分,以便為廣大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氛圍。
社會經濟的發展,信息科技的不斷進步,促使如今的義務教育面臨越來越多的形式,應用的科學技術載體也越來越多。電子圖書館、電子教室、網絡課堂等,都成為如今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繞不開的關鍵詞。安徽省LJ中學對財政資金的使用很大程度上還表現在因為信息更迭、技術進步所需保持與時俱進而使用的經費,雖然這部分經費占比目前占比不高,其在未來完全有逐漸提高的趨勢。
即申請重要課題所需的經費支持,這也是安徽省LJ中學對財政性資金予以使用的重要一環,也是學校本身核心競爭力得以不斷提升的關鍵所在。截至目前,本校已有多次省級、市區級重要課題開題,并獲得了一定的經費支持,科研實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已經成為諸多義務教育機構在激烈社會競爭中得以立足的一個重要參考點。
其主要包括根據城鄉義務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在范圍內免除學生的學雜費;補助家庭困難學生的學費;適當提高學校公用經費補給水平以及免費提供給學生上課所需的教材、作業本及正版學生字典等。
事實證明,傳統義務教育學校財政資金使用常常面臨著管控不嚴、預算編制不完整、缺少監督管理措施的問題,要想改變這類情況,實現更為科學、合理的使用,具體需要從這樣兩個角度來予以優化:
財政性資金屬于國家層面的教育資源,必然有著嚴格的使用程序和要求。所以從學校管理角度來說,其必須生成嚴格的財政資金使用約束意識,加強管理、制定嚴格的使用計劃。其無論是在申請、批準、支出還是在報銷環節都要有嚴格的管理制度,避免出現任何違規使用的情況,做到兼顧成本、合理節約,同時達成服務教育事業的根本目的。比如安徽省LJ中學專門成立了“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小組”,其在響應安徽省財政、教育等部門提出的相關政策和要求同時,也負責引導學校內部的財政資金管理制度建設和體系完善工作。
相應的監督管理措施需要從兩個角度來展開:一是財政教育部門需要完善內部撥付的相關審核機制,有針對性的對撥付的財政資金進行后續的、持續性的監督管理。針對不同類型的義務教育學校(城市和鄉村之分,寄宿和走讀之分),生成不同的費用預算標準,同時以時間為節點進行預算約束和管理;二是從學校內部來說,既要提高內部領導對費用監督管理的重視程度,輔助并不斷完善內部監督管理制度、體系,確保每一筆資金的使用都有據可查、有章可循,切實作用到實處,又要注意經費的使用是否能夠切實提高學校的社會效益,校內財務工作人員需要從款項管理、費用支出管理、后續運作管理、效益評估及內部審計等多個角度,加強對撥付財政資金的合理使用。
總而言之,財政資金作為義務教育學校教育活動順利開啟的一項保障,已經在廣大中小學運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鑒于財政資金本身帶有一定的特殊性,教育機構究竟該如何使用、如何分配、如何管理資金就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因此,其無論在資金申領、項目審批抑或是申領之后的實際應用都必須采取針對性的措施予以管理和優化,要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構建完善的管理體系和足夠的保障措施,確保合理、科學、有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