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受功
摘要:社會經濟水平逐漸進步,帶動人民生活質量日漸提升,人們逐漸開始重視水產品的質量問題,開始追求安全、衛生的無公害水產品。本文主要圍繞著無公害水產養殖來展開,分析養殖中的關鍵技術要點內容,探究優質的養殖管理舉措,不斷促進無公害水產養殖體系的完善,讓水產養殖更加安全,讓人們享用到安全的水產品。
關鍵詞:養殖方式;疾病預防;苗種選擇
從當前的發展情況來看,我國水產養殖業邁向了新的發展高度,養殖規模也在不斷壯大,借助水產養殖的方式,為農民帶來了更高的經濟收入,同時,也豐富了人們的日常飲食結構。但是,由于社會中很多水資源遭到了污染,水產品的質量也受到了嚴重的干擾,所以,要想實現無公害水產品生產,探究無公害養殖技術非常具有必要。
1 水產品質量受到影響的主要因素
1.1 水質分析
在水產品的養殖階段中,水產品的質量會極大地受到水質的影響,通過長久經驗來看,我國很多部分的養殖戶不具備良好的養殖素養,沒有將養殖質量問題放在首要位置上,所以水質管理中出現了一系列問題。與此同時,養殖體系缺乏科學性,在養殖處理時,盲目地向水中投入大量的有機肥料,而有機物質會進行分解,將水中的大部分氧氣消耗掉,從而導致水中氧氣不足,改變了水質狀態,影響了水產生物的生長。一部分水產品,因為氧氣缺失而死亡,另外如果水中缺氧,對于病菌和病毒來講,生長趨勢更好,水產品就很容易出現病狀[1]。
1.2 飼料等物質的使用問題
觀察水質可以看出,如果出現大量有毒物質,基本上源于兩種情況,一種是水源自身不能夠以良好的循環,自動調節功能嚴重失去平衡,久而久之,就會積攢大量的毒元素,另外一種原因,主要是有其他物質的干擾,比如工業污水、生活排放的污水等,讓水中的生物遭遇到嚴重的影響。在目前的養殖行業當中,化肥養殖形式比較多見,化肥可以改變水的質量,讓水中充滿足夠的有機物,應用的方式比較簡單,很多養殖戶更加青睞于應用化肥。但是,在使用的階段中,很容易產生氨氮,長時間會對水產品形成影響,殘留部分毒素在水產品的體內。縱觀水產品養殖形式,很多時候屬于混養的狀態,在水中放入大量的人工飼料,水資源會發生變化,產生眾多有害物質,同時水產品會排泄出一定的物質,所以水質很容易受到影響。
2 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要點
2.1 親本培育分析
選擇符合標準的安全水源,重視親本,將其作為主體培育對象,保證整體水產養殖場得到維護,形成清潔的狀態,利用親本培育,帶動養殖質量有效提升,緊密結合有關的質量標準,培育符合標準的水產品。深入養殖處理環節中,選取優等質量水平的飼料,保證產品營養多樣化,深層分析基本的類型,通過研究親本的類型,選擇針對性的池塘類型,實行高效的飼養管理工作,當親本繁殖之后,應該第一時間處理種苗,實行圈養操作,將有關情況記錄下來,建立管理文件,保證后續培育管理可以查詢到相關的依據。
2.2 池塘清理分析
保證池塘的條件良好,需要涉及多個方面,控制好水的深度,同時掌握水的來源,保證水源新鮮且豐富,提升水的質量,同時,應該處于光照穩定且充足的區域,不要處于光線遮擋物區域,應該帶有足夠的配套電力設備,且交通運輸應該處于流暢的狀態。為了防止帶給池塘污染源,養殖池塘應該建立在合適的位置,遠離一切排污水的工廠、企業,在池塘內部,控制好淤泥的厚度,數值上保持20cm,將多出來的淤泥去掉,日常要對池塘進行曝曬,需要長達20d左右,這樣才能全面的分解掉淤泥中的有機物,保證養殖環境符合質量標準。另外,需要每天應用專門的消毒劑,對池塘進行消毒處理,比如生石灰,也可以應用復合微生物制劑,都可以達到消毒清理的效果[2]。
2.3 飼料投喂分析
實行水產養殖處理階段中,水產生物需要一定的營養,主要的來源為餌料,為了保證水產養殖可以達到理想的效果,提升水產養殖的質量,就要嚴格選擇高質量的餌料,同時注意投喂方式的正確性。養殖進行時,如果養殖戶只看到了眼前利益,為了縮減應用的養殖成本,應用飼料時,會選擇那些質量低劣的商品,對生物的生長、發育造成極其嚴重的影響,造成整體產量低的情況。應用質量低劣的飼料,一旦時間久了,很有可能會破壞池塘的環境,所以,對于水產養殖戶,如果想要提高產量,就需要應用質量高的飼料,保證它的新鮮程度,與此同時,應用規范的投喂方式,在適當的時間進行投喂,有計劃地檢查水質,審查天氣變化,靈活調整,為水產產品分發餌料。
2.4 疾病預防分析
對于水產養殖工作人員,需要明確自身的工作內容,重視疾病的預防和控制,提前做好方案,加大水產生物的病害預防執行力。在水產生物的生存環境,以及附近的環境,采取消毒舉措,主要應用生石灰這種材料,大概10d左右進行一次消毒。發揮生態制劑的功能作用,同時聯合生物技術的優勢,假如出現疾病,盡可能不用化學藥物,養殖人員應該采取多次檢查操作,如果察覺到不良病癥,應該第一時間對其進行安全性消毒。為了有效地預防疾病發生,抑制有毒藥物帶來的不良影響,讓池塘的環境穩定,應該謹慎應用藥物。同時,養殖人員嚴格按照標準,購買疾病防控藥物,保證在安全條件下,快速達到效果,并且沒有嚴重的毒副作用[3]。
2.5 運輸暫養中的加工技術分析
分析水產的來源,應該源自于優等質量的生產基地,檢測水產的各類化學指標,同時關注物理指標情況,保證達到對應的質量要求。在水產品運輸處理時,需要搭配合理的保鮮技術,保證運輸階段不受到影響,控制好存儲容器處于清潔、衛生的狀態,將產品裝進運輸車輛之前,應該執行一次徹底的清潔工作。假如水產品屬于活型,當執行運輸處理時,應該一一檢查水產品,根據其特點,保證水質符合產品需要,對于此種水產品,應該在裝前2h進行投喂,與此同時,還應該進行合理的檢驗,保證運載材料的質量趨于規范的水平,必須達到無公害的標準,確保處于無毒的形式,在整體的運輸程序中,都應該保護好產品,不讓其受到污染。
3 無公害水產養殖管理措施
3.1 控制好養殖用水的水源水質
對于水產動物來說,它們離不開水體這一生存環境,無論是水產生物的生活,還是生長情況,都與水的質量程度有著密切的關系。保證水的質量達到標準,所以,實現無公害形式養殖業的發展,就應該首要注意水體質量的變化情況,保證魚類等水產生物的安全,為它們打造一個高質量的生活環境,抓住水源,根據國家發布的養殖標準來執行工作,保證養殖用水處于規范程度,不能受到工業等情況的污染,同時也不能夠受到農業影響,不能受到醫療污水等干擾,確保水質清新。嚴格檢查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保證其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才可以進行用水,這樣就可以控制好源頭問題,確保水產生物實現無公害生產。
3.2 應用有機肥料來施肥
在我國傳統養魚的經驗中,通常會采用肥水養魚的形式,實現增產的效果,其中,在施加肥料時,主要應用有機肥料,比如豬、牛等動物的糞便,這里面的營養成分相對比較多,具有良好的肥效,同時也可以應用無機肥,它的成分相對來講比較具有針對性,也具備較快的肥效。但是,在無機肥料中,具備氮肥,如果過多施加這種肥料,就會形成氨態氮,在魚類等水產生物體內大量存積,長時間下來就會導致魚類出現中毒的情況[4]。
所以,進行使用時,應該保證適量的原則,在很多國家中,對氨態氮的濃度進行了規定,結合每升來看,通常不能夠多于0.05mg,通過這些可以得知,養魚等無公害水產生物時,有機肥料是最好的選擇。然而,有機肥料的應用中,也體現著一定的缺點,關于這種肥料,在水中會進行分解作用,其中的一大部分氧氣會被消耗掉,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形成水體缺氧的情況,并且如果留下了有機質,它不能夠徹底地被分解,就會產生有著較強毒性的物質,生物因此而中毒,所以在應用有機肥料時,也應該控制好應用量,通常在水體中,經常存在發酵分解的情況,水質變得越來越差,所以在有機肥料投入使用的前期,應事先開展發酵操作,將機肥料的應用量限制在規范的范圍里,在準備階段測量水中有機物的耗氧情況,從每升來看,達到20~30mg最好。
3.3 選擇養殖優等質量水平的魚類
進行水產生物的養殖處理時,在擇取魚類品種層面,草魚、鰱魚等品種都是比較不錯的選擇,分析其中的原因,向這樣的品種投喂餌料時,一般為綠色形式,基本上不會造成污染,經過投喂之后,魚也基本上不會受到污染,整體毒性相對微弱,除此之外,也可以養殖鯉魚,或者養殖青魚。為了達到健康養殖的水平,維護苗種的健康性,對此,應該正確的擇取水產生物,可以選擇原種形式,也可以利用野生種,進行繁育培養,應用它們的子一代,這樣形成的苗種,不但質量好,整體的生長速度快,成活概率也大大提升,而且可以減少患病的可能,由于魚發病的可能性在減少,就不需要頻繁用藥,從而降低了環境污染的可能,通過培養這樣的苗種,養成商品生物之后,整體品質趨于優良,在市場中大受歡迎,同時還可以保證種質的純度,維護水產品的質量安全。
3.4 水產養殖中疾病預防治理方法
在水產養殖中,以魚類為例,進行魚類疾病的預防治理時,應該主要借助預防手段,將治理作為輔助方式。分析具體的做法,應該制定好時間的計劃,關注養魚水體,合理的加入干凈的新水,或者是將整體水替換掉,一般需要參考兩個時間段,一個階段是4、5月份,另一個階段是7、8月份,讓增氧機運作起來,促進氧分增加,帶動水中氨的高效揮發,可以利用每天中午時間,開啟1~2h,這樣有助于改善水體環境,防止生物出現患病的情況。
另外,為了防止魚類等水產生物發病率增加,還可以預先處理水體,向其中加入一些營養物質,比如,維生素C,或者添加適當量的無機鹽,還可以應用一系列的生物制劑,例如,光合細菌,這樣可以大大提升水產生物的抵抗病害的能力,減少發病情況出現。應用光合細菌,可以釋放出大量的酵素,它有著很高的高抗病能力,有效提升水產生物的抵抗力,另外,水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有害物質,光合細菌可以很好地緩解這一問題,將不良物質的濃度降低,更好地改善水質。值得注意的是,光合細菌投入使用時,應該在整個池中潑灑,這樣可以達到整體的抑制效果,預防水產生物疾病的發生。在魚病療效當中,中草藥的預防治理效果比較好,主要是由于其中富含有效的營養物質,帶動水產生物免疫力的提升,減少了發病的可能,另外,應用中草藥時,它的毒性殘留量低,屬于無污染的藥物,是比較天然環保的用藥方式。
3.5 構建細致的管理制度
對于國家有關管理部門,應該從自身職能出發,構建全面化的無公害水產養殖機制,利用法律內容,促進養殖行為的規范性,實現水產養殖的綠色化發展。對于監督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也應該本著積極的態度,發揮自身職責價值,嚴格地監督管理水產養殖各項環節,檢查養殖戶投喂的水產飼料,在水產生物發生疾病時,控制藥物質量,真正實現無公害水產養殖,保證養殖行業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5]。除此之外,在市場層面,嚴格控制好水產生物應用的飼料,保證藥物質量的安全性,防止違規產品流入到市場當中,禁止進行生產和銷售。與此同時,對于無公害水產養殖,加大宣傳力,讓消費者可以學習到正確的水產品的挑選技巧,確保食品處于安全的水平,讓劣質水產品遠離市場。
3.6 注重水產養殖戶在技術方面的培訓服務
關于國家農業農村部門,應該根據當前的養殖情況,和水產養殖機構一起,本著積極正確的觀念,向養殖戶宣傳無公害水產養殖技術,促使他們的養殖能力得到提升,讓養殖戶真正的提升經濟收入,有助于農村貧困情況的緩解。對于關鍵技術實行培訓教育,邀請專業化的水產養殖專家,組建成無公害形式的水產養殖培訓機構,研究疾病控制內容,對專業人員進行組織,進入養殖基地進行檢查,讓養殖戶得到水產養殖技術的要領,實現養殖業的正確管理。另外,可以借助多媒體網絡平臺,向大家普及無公害技術,為養殖人員帶來便利,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在市場當中,需要利用食品安全檢驗機,全面檢測產品,確保檢驗合格后,將各項合格證件辦理齊全,才可以進行銷售。
3.7 增強記錄管理
在水產養殖中,為了達到更高效的管理模式,應該保證有關人員在養殖階段中,將觀測到的信息進行全面記錄,記錄信息應該完整,不僅涉及品種信息、種源信息等,而且還涉及幼苗放養信息,還需要將成長情況等信息記錄下來,保證靜態信息與動態信息的完美結合記錄,這樣可以對養殖業的工作帶來參考,讓養殖人員更加迅速地掌握養殖情況,從而實現針對性的管理。如果魚苗出現病癥后,應該第一時間進行記錄,并反映給有關部門。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現代農業發展當中,水產養殖屬于重要的組成部分,讓人們享受到更多種類的水產品,然而,因為水質遭到了污染,極大地影響了水產養殖產品的質量,嚴重地危害了人們的健康。所以,合理應用預防治理舉措,控制水產生物疾病的出現,保證水產養殖業健康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海鳳,劉真.魚蝦混養技術在水產無公害養殖方面的應用[J].河北農業,2022(6):86-87.
[2] 馬艷紅.推廣無公害水產養殖 保障水產品安全健康[J].新農業,2020(5):62-63.
[3] 王凱輝.無公害高效水產養殖中飼料與投餌技術[J].鄉村科技,2019(26):108-109.
[4] 陳必豐,王海燕,段榮華.江蘇大豐池塘草魚、鯽魚混養高產與疾病防控關鍵技術分析(下)[J].科學養魚,2019(9):79-81.
[5] 蘭麗莉.無公害水產養殖的有效措施探討[J].農民致富之友,2019(13):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