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恩龍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河北在太陽能光伏、鋼鐵、鋼管鋼材、建材、平板玻璃、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燃氣設備、石油機械、汽車有產業優勢,同時產能比較多,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處于工業化發展階段,恰恰對這一類的產品有充足的需求,這也是我們把產能變換為國際價值鏈拓展國際投資的契機,
河北中小企業經濟產業集群列舉代表性的包括:白溝箱包、香河家具城、鹽山高低壓管道、高陽紡織、安平絲網、成安的裝備制造產業群等。具備明顯的專業化分工帶來的成本優勢,以及長期生產提升的品質優勢,但尚未發展出規模化國際化的企業,沒有在國際市場中取得競爭優勢和市場份額,在小商品商貿發展這方面尤其需要勇于闖蕩海外,善于結成社群優勢,同時精通并緊跟當地市場行情的華人華僑,這樣在小商品產業才能有廣闊的通道和轉型升級的敏捷度。
以上大概探討了河北產業的概況和轉型的粗略路徑后,在新的東亞區域合作,跨洲際合作、國際投資協定,國內區域融合發展,國內國際電子商務等五大契機可以利用并積極推動河北產業擴展、升級和高級化,深度參與國內產業分工,廣泛參與國際產業分工,激發經濟活力,提高產業優勢,促進人民經濟水平提高,特別重要的是提升河北的產業視野和國際視野。積極緊跟國內國際的不同階段經濟發展的形勢,不斷取得經濟創新性發展。
基于東亞區域目前已經存在自貿協定來看,域內各個國家已經存在交叉自貿協議,RCEP 的重要意義在于搭建了統一、標準、清晰、有效的規則體系,方便企業在東亞范圍內做整體產業布局,在一個更完整的區域內,在貨物、服務、技術貿易各個方面,優化供應鏈的合理布局,優化資源配置。
從RCEP 域內各國的貿易進出口結構看,日本、韓國的產業優勢集中于中高端的汽車、芯片、電子產品、造船。澳大利亞、新西蘭產業優勢集中于礦產、農牧品、漁業、酒類,與我國和河北省產業有較強的互補性和產業高級度上的差異化。而東盟各國的產業優勢集中于橡膠、糖油、紡織服裝、化工品、塑料制品等,與我國和河北省產業結構有相似也有重合。對日韓國家可以合資合作,推動產業的高級化,承接跨國企業的產業鏈優化和轉移。在這方面早有廣泛的基礎,1994 年在焊接裝備方面的合資企業唐山松下產業機器有限公司等。對東盟、新澳,可以利用河北省的產業優勢產業以及商貿投資,2010 年6 月興華鋼鐵入股持有澳大利亞王朝金屬公司股權,2020 年3 月德龍鋼鐵打造印尼青山工業園區。可以看到我們在引進來和走出去兩方面都早有成熟的落地和新階段的積極拓展,為我們提供明確可資借鑒的路徑和樣板,以及由此連帶出來的成熟的商會脈絡。
河北省產業結構太陽能光伏、鋼鐵、鋼管鋼材、建材、平板玻璃有產業優勢,同時產能比較多,同時面臨國內需求不足,處于產能過剩,然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數為新興國家發展中國家,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基礎設施需求旺盛,對鋼鐵建材以及民用消費小商品有較大的需求。
在一路一帶這個更大的維度上,河北產業應當立足更寬廣的視野和格局,根據不同的情況,采取有針對性的不同的合作模式。
比如面向東南亞—孟加拉-斯里蘭卡-印度這條線,當地的產業優勢在加工、裝配、中間品,未形成完整工業體系,基礎工業發展較慢,整體自主創新能力較低,以引進外國跨國公司的技術為主,對出口市場比較依賴。對于這種產業形態的國家地區,河北產業一方面可以為當地支制造業提供工業原料和產線裝備,比如鋼鐵、機電設備、成套設備、機床產線,分享當地產業不斷增長的紅利,也促進自身產業向高級裝備制造發展。另一方面也可在當地建廠或者建設園區,利用當地區域國家已經簽訂便利化貿易協議和成熟的加工產業園區,以及豐富資源和人工,匹配優勢產業投資,放大技術產業優勢,參與更廣泛的產業分工和分享更廣泛的市場。
而對于中亞俄羅斯,對于日韓國家、對于非洲國家、對于歐洲國家、對于南美國家而言,基于各區域在區位優勢,產業鏈配套,市場特點都有很大的不同,需要進行定制化的投資和市場策略分析,才能在不同的場景中找準定位、發揮自身優勢。
河北產業在加強與歐洲相互產業投資方面有比較廣闊合作前景,歐洲產業高端成熟,與河北產業不存在同質競爭,在中高端汽車,精密機床、自控電氣、通信、光電、嵌入式芯片、高端醫療設備、燃料電池、深海油氣開發、時尚時裝、光學設備、芯片裝備制造、生物制藥、高端制造業(燃氣輪機、核電汽輪機、脫硫脫硝除塵設備)、醫藥產業、機械臂、具有產品、科研、市場品牌優勢,河北在招商引資,合作研發,共同服務京津冀市場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成本優勢,河北背靠京津,同時輻射華北經濟,在河北設廠生產具有成本優勢,物流便捷,同時背靠京津人才科研集聚,高鐵一小時辦公圈等便利優勢,同時河北作為人口大省具有豐富的人力勞動力資源,也是潛在消費市場,綜上具備吸引國際產業聚集并促進產業升級的基礎。
河北在消費品、中端機電、鋼鐵鋼材鋼管、光伏、建材具有成本和專業化優勢,可以在中東歐開展投資建廠,靠近快速發展的東歐地區,同時輻射西歐南歐。同時產業也在向高端市場攀升,例如河北鋼鐵集團邯鋼的汽車板產品第一次出口到了被安塞樂米塔爾等老牌鋼鐵企業牢牢掌控的歐洲車用鋼市場。
河北產業正在承接產業轉移,北京現代新建滄州工廠,吸引了幾十家汽車部件配套企業過來,形成高端汽車配套產業鏈。首鋼整體遷移到唐山曹妃甸開發區,提升河北鋼鐵業的規模和鋼鐵品類和品質。廊坊、保定、石家莊、滄州等地利用現有商貿物流產業基礎、消費人口市場優勢、交通優勢,承接北京區域性批發市場轉移,發展現代商貿物流。
河北開展“萬企轉型”。在具體推進中,以大力推動科研創新,對接京津科研創新為主要路徑,大力參與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例如保定·中關村創新中心這種整體托管模式吸引創新企業,已入駐高新企業上百家。類似的還有中關村產業園?固安園,這些園區為牽引先進產業,科研合作落地提供了路徑,促進產學研和區縣優勢相結合,并快速落地發展。
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有賴于規模收益,從規模優勢促進高科技產業延伸與升級,是河北產業向高級化、高科技轉型的優化路徑:晨光生物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從縣級的色素廠發展成全球重要的天然植物提取物生產供應商,并創立自己品牌的營養補充劑系列產品。在原有產業基礎上,利用原料規模優勢,充分利用河北農產品全產業鏈的規模優勢,帶動營養補充劑產品的成本下降,生產出平均消費水平日常可負擔的營養補充劑,通過降成本獲取市場份額。
高科技產業的發展還有賴于龍頭企業牽引的上下游供應量企業協同創新發展。廊坊市固安縣工業園區,以柔性屏的維信諾、面板的京東方為龍頭,園區引進了鼎材科技、羿光科技、通嘉宏盛、名友電子等上下游供應鏈企業,新型顯示產業集群發展,成為地區新型顯示產業核心地帶。
河北出口企業存在規模偏小,外向型產業松散的狀況。在優化出口產業結構和行業結構的過程中,應當選擇規模經濟優勢大、專業化程度高的高新技術產業作為出口產業,積極扶持大型龍頭企業以及企業集團搞好規模化生產,帶動民營企業,集聚經濟集群優勢和價格競爭力。同時針對中小企業對歐標、美標等國際技術標準不熟悉,國際化認證不足的普遍情況,出口企業還是應該由龍頭企業帶動,以產能分包的形式,帶動周邊企業協同接單,同時大力培訓國際技術標準和規范。或者引入跨國工商企業,提升帶動國內小商品產業以及工業品產業的高級化與國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