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若曦 河南職業技術學院
近些年,政府采取財政撥款的方式幫助地區經濟增長,這種款項只能使用在專門的項目中,不能將其挪作他用。對專項資金投入使用后開展績效評價,能夠使專項資金的使用更為透明、公正,有利于對其進行全面監督。但現階段,績效評價仍舊難以落實,相關部門需要對其中的影響因素加強重視,優化管理。
專項資金后續的績效評價非常重要,其能夠為資金使用提供后備保障,具體優勢如下:第一,保證資金帶來的效益。對專項資金的使用作出評價能夠明確每筆款項的實際去向和具體金額,使財政預算更為合理,增加資金效益;第二,這種評價方式能夠加強相關單位的管理,將責任細化補全執行步驟的缺失,繼而有效提升管理;第三,有利于專款收支透明化。政府職能逐漸向服務型轉變,加強評價管理能夠使專項收支清晰可見,有利于公眾監督,增加公眾的認識和理解。
財政專項資金撥款并不隨意,專項資金需要經過政府各部門的層層審批,受到紀檢、審計等多個部門共同監督。由于專項撥款涉及部門很多,具備一定的復雜屬性,使其很容易在管理的過程中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發生部分措施難以落實等狀況。比如,部分單位側重專項資金申請,并沒有對后續的評價加強重視,導致資金落實中監管不足出現工作疏漏。同時,部分相關人員對專項資金了解不足,管理不夠全面,資金核算規范性弱,都會對績效評價造成影響。
為了保證專項資金的相關評價準確可靠,政府部門需要結合各種指標對績效科學評價管理。但現階段,專項資金相關體系并不完善,難以為執行人員提供客觀的體系指導,嚴重阻礙相關工作的有效進行。其中主要問題有:第一,將評價中指標量化較為困難,設定指標及評價工作缺少科學基礎;第二,績效評價方式相對固定,在工作開展中大多將目標金額作為評價的執行標準,由于目標金額統計非常困難,很多時候會導致最終評價結果較為單一。
從現有的績效評價角度分析,雖然相關部門逐漸對其加強重視,但由于評價體系興起較晚,管理中仍舊存在一些問題。通常情況下,對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價最核心的目的是加強資金管理,將專項資金的效用發揮至最大。但如今很多單位對評價結果重視較小,認可程度低,使得相關評價工作開展時,只留存簡單的建設材料,并沒對整體項目資金支出細節進行統計,導致績效評價準確性和客觀性大幅度下降,不足以作為客觀的參考依據,對關聯工作的開展造成嚴重的影響。
面對績效評價難以落實的現狀,相關單位需要對其加強重視,并在此基礎上對提升評價管理力度,將績效評價的作用發揮至最大,達到專項資金精確管理的目的。相關單位需要及時轉變自身的認識,對先進思想增加學習,積極配合政府部門的工作,提升資金評價的有效性[1]。另外,政府部門需要在專款管理的保持績效評價的同步,擴大績效評價的宣傳,使相關人員的認識得以增強,全面發揮績效評估管理的作用。同時,政府內各工作部門需要增加溝通,提高工作時人員配合程度,對績效評價提高重視,積極采納社會各界對評價管理的有效意見,明確相關職位的責任,保證工作效率。
現階段,專項資金相關的評價體系建設仍舊不夠完善,使得政府部門在開展績效評價工作時,難以通過評價體系找到更為客觀的執行依據,對最終的評價結果造成嚴重的影響。為了將績效評價能力充分發揮,根據不同專項資金用處不同建立完善的評價體系非常重要,這種方式相對科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評價體系的單一性,保證績效評價的客觀準確。政府部門可以在日常工作中,發揮績效評價體系的作用,對各單位的專項資金申請進行審核,選擇出效用最強的項目,并根據項目類型及實際情況的不同嚴格按照標準撥款。另外,我國經濟的增長使得更多大型企業紛紛興起,專項資金的類型逐漸多元,對我國專項工作指標帶來壓力。面對這種狀況,政府部門需要結合時代發展狀況,不斷創新優化評價指標,在日常工作中選出重點指標,并使用模塊組合的方法管理整合。
很多專項財政支出同二級管理部門有一定聯系,因此政府部門可以在評價體系中適當添加材料附件,從而達成專項資金的有效評價。同時,各個部門可以對專項資金具體配置提高重視加強研究,完成績效考核的合理優化,比如可以同高校、機構共同討論研究制定,分析專項資金配置的優缺點、地區資金分配,保證專項資金分配科學公平,對申請階段的專題項目仔細分析明確資金分配結構,逐漸形成優勢明顯的專項資金評價[2]。另外,網絡技術的興起和推廣為相關部門的績效評價工作帶來新的可能,政府部門可以通過網絡技術建立大型信息平臺,成立網絡化的科學監管系統,在網絡中做到信息分享,提升績效評價工作的執行效率。
總而言之,財政部門對專項資金績效進行評價非常重要,通過這種方式能夠輕松查看項目資金的具體流向,有助于財政后續的監督管理。相關部門需要對績效管理加強重視,優化評價體系,增加網絡技術的投入,積極創新尋找新的評價方法,最終完成專項資金評價體系成功轉型,推動地區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