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萍 東營科技職業學院
對于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X”制訂策略來說,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分別是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制定,職業等級證書的制定,以及綜合素質證書的制定。通過這幾個方面解決當前“1+X證書制度”存在的社會問題,提高該證書的社會認同,從而增強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認證能力,提高其社會競爭力。
“1+X證書制度”是我國針對高職院校教育提出的一種新型教育方針,該方針提出的時間還不夠長。在2019年的1月提出,到現在還沒有經過過長的時間。該證書制度的出現主要根據社會需求的人才轉變而制定的。隨著當前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專業需求也越來越高。以前對于高職院校的人才需求為高技能人才,而當前對于高職院校的人才需求為復合型高技能人才。在這樣的社會需求下,為了增強高職院校人才的社會競爭力,所以推出了“1+X證書制度”的教育方向。在這個教育方針中,“1”主要指的是每個高職院校學習任務結束之后本身就具有的畢業證書,也就是傳統所謂的文憑。“1”主要體現的是每個學校的傳統教學需求。而“X”指的是學生所學習到的不同技能,該技能是學生社會競爭的主要表現,也是學生最具有職業性,社會性的職業技能。綜合來說,“1+X證書制度”是傳統高職院校教育的提升,在原本教育內容的基礎上強調了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1+X證書制度”是針對高職院校學生專門設置的一種有效的證書制度,“1”與“X”的結合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并且“1”和“X”之間還能相互促進,實現學生整體競爭力的大幅度提升。所以,相關高職院校一定要重視“1+X證書制度”的實行,將該制度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社會競爭力。由于“1+X證書制度”中的“1”是所有高職院校都具備的教育體系,所以對于該制度來說,實現該制度的重難點就在于相關的“X”制訂策略。高職院校需要通過不同專業的特點進行不同的“X”制訂策略探索,提高該證書對學生的效用。
對于會計專業來說,其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主要可以分為四個大類。第一個大類是會計專業的職稱證書,該證書有三個等級的劃分,即初級,中級以及高級。在這三個等級劃分延申為不同的會計職稱,也就是平時所說的助理會計師,會計師,以及高級會計師。由于該職稱是按照等級劃分的,所以相應的等級越高的職稱相應的水平能力也就越高。第二個大類是會計專業的注冊會計師證書。該證書是由國家相關機構進行認證的,所以其含金量也是非常高的,并且社會認證地位也較高,在會計師的實際職業需求中也占據重要位置。第三個大類為會計專業的特定業務范圍內下發的證書,該類型的證書主要可以分為初級審計師,審計師,稅務師等等。該證書可以證明相關的持證人員在相關的會計細節領域擁有一定的業務水平。第四個大類為會計專業相關的國際化認證的證書。例如ACCA以及CM就是屬于該類型的證書。該大類的證書認證具有國際性,認可度非常高。對于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X”制訂策略來說,可以采用“X”證書分為校內以及校外的證書發放。而以上所說的與會計專業相關的證書都屬于相關的校外證書范疇。在校內,學校要制定有效的教學計劃,幫助學生由階段性的學習相關的專業技能,并且在每個教學階段制定一定的目標,幫助學生在畢業時獲得相應的會計證書,實現其“X”證書的獲得,提高自身社會競爭力。
在會計專業的“X”制訂策略中還可以根據其職業的等級證書進行相關的策略制定。對于會計專業來說,其相關的等級證書主要有三個層級的認證,第一個是政府的認證,該層級認證具有極高的認證水平。第二個是校企共建,該層級是高職院校進行“1+X證書制度”的關鍵。第三個是自主認定。該層級需要學生學校所制定的要求就能獲得該證書。在實行“X”制訂策略時,學校可以先將幾門核心的專業課程設置為單科證書讓學生進行相關的學習,只有學生順利完成該學科教學知識并且在期末獲得八十分以上成績才能獲得相關的單科證書。在畢業時,學生相關的單科證書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換取學校的校企共建相關證書。
在綜合素質證書中,主要可以分為兩個大類,第一個大類是學校制定的綜合素質達標準則,第二個大類是有關的計算機等級證書以及大學英語四六級證書等等。在“X”制訂策略中可以融入這些綜合證書。讓學生在獲得相關技能證書的基礎上,也獲得相關的綜合素質證書,從而提高學生“X”的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學生在社會上獲得更好的職業前景奠定基礎。
“1+X證書制度”對于高職院校的教育有重要意義,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未來發展也有深遠的影響。相關的高職院校一定要重視“1+X證書制度”的落實,在保證學生較好完成“1”的基礎上,通過不同專業的特點制定有效的“X”策略,讓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