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華 福達合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財務信息化是隨信息化技術成熟而出現的全新管理手段,它的出現使得財務信息的快速傳遞、共享成為可能,并由此使財務風險控制不必再完全依賴既往財務信息,進而極大促進了財務風險控制的發展。
所謂財務風險,是指因各種難以預測的財務因素而導致相關經濟利益流出企業的風險。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是所有工商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必然需要面對的。
對于制造行業來說,企業經營過程中的財務風險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風險:
1.投資風險
在部分現金流較為充裕的企業中,將盈余資金投入主營業務之外的其他經營活動中,以獲得投資收益是其提高資本收益率,進一步使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的常用手段。而作為投資活動本身來說,則充斥著各種各樣投資企業無法控制的風險。正是由于這種風險的存在,才使得企業投資活動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進而形成了制造業企業所面臨的第一種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形式——投資風險[1]。
2.融資風險
裝備制造業作為一種典型的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產業,對于產業資本需求較大。相關企業常需要通過股權融資或債券融資活動在債券市場或股權市場中募集資金,以保障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活動。而資本市場千變萬化,尤其是國家相關政策對企業融資環境影響巨大。在目前“寬貨幣、緊信用”的宏觀政策指導下,流動性雖暫未明顯收緊,而相關信貸環境卻已不比從前。這也使得企業財務風險產生相應變動,并形成了制造業企業面臨的第二種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形式——融資風險。
3.運營風險
企業作為一種以盈利為目的的社會組織,對于實現企業經濟利益最大化有著天然的需求。企業各種經營活動均圍繞該項需求而展開,而其中主營業務又是企業運用生產要素取得經濟利益的主要手段。作為企業經營中最重大也是最根本的財務風險,運營風險會貫穿企業生產經營的全過程。每當企業所處的外部市場環境發生較大變化,企業運營風險便會隨之增加,形成制造業企業面臨的第三種財務風險主要表現形式——運營風險。
在制造業企業當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建設工作長期存在,不能有效匹配企業實際生產經營活動中的問題。在財務管理信息化構建的初期階段,部分企業不能正確認識到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義,對相關知識缺乏了解,也無法想象管理信息化建成后的財務管理工作,以至于無法基于企業遠期戰略目標統籌管理信息化的構建工作,造成財務管理信息化無法匹配實際業務需要的問題[2]。
另外,由于部分制造業企業在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展開前對自身原有管理體系認識有限,未能正確抓住前期財務管理工作的主要痛點,以至無法有針對性的展開信息化建設工作,使財務管理信息化空有其表,所謂的“管理”亦不免流于形式。
財務管理信息化,其對象不僅僅停留在財務信息層面,其工作范圍也不僅僅局限于財務職能部門之內。所謂財務管理信息化,是指以財務信息為主要抓手和具體表現,對全公司內部各環節展開的信息化工作,其工作對象應當貫穿企業內部各部門,包含企業所有經營活動。雖然目前囿于技術、人員等條件的制約,大部分企業無法將其全部經營活動納入信息化范圍,但即便如此,仍應將主要經營活動全部納入有關范圍。
然而,由于當前部分制造業企業對于財務管理信息化認識的局限性,使得信息化工作僅僅停留在財務職能部門當中。信息化工作應用范圍不廣,應用程度不深,甚至于部分企業信息化工作僅在財務部門內部展開,其他諸如業務管理模塊等則棄置不用,財務管理信息化真正淪為了字面意義上的“財務管理信息化”。這使得財務部門獲得信息的真實性、全面性、實效性均大打折扣,業務信息通過財務信息系統的快速傳遞、充分共享也只能淪為空談。
在制造行業過去長期的行業發展與市場擴張之中,多數企業將其主要精力投入到市場開發與業務改善之中,或多或少忽視了風險管控機制與內部控制系統的建設,造成了內部控制制度和風險預警處置機制的缺位,使企業很難真正規范內部各部門的業務行為,形成了事實上的無效管理。部分企業中甚至出現了資金、物料賬實不符的嚴重管理事故。
由于在此之前制造業企業并未全面接觸過財務管理信息化,對其帶來的深刻變革缺乏正確認識,這使得企業中的管理層和財務人員很容易將其與會計電算化相混淆,認為財務管理信息化不過是一種更高程度的會計電算化。這造成了財務管理信息化工作僅僅圍繞會計核算的職能展開,而對于諸如資金管理、預算管理、績效管理,財務分析等方面從未或很少涉及,其財務數據也不過是更高電算化水平下的核算數據,并未向監管、控制等管理會計職能進行延伸,與原先并無本質區別。
即使在相關財務管理信息化軟件被引入管理體系之后,仍然固守原有觀念,在實際工作中僅僅大量應用財務模塊,而忽略管理模塊和分析模塊的重要功能,使信息化流于表面。
在當前市場規模不斷收縮,行業競爭白熱化的大背景下,企業應當意識到財務信息化對于財務風險管控的重要意義,明確各部門在信息化管理工作中的角色,尤其是要突破傳統財務理念,將財務工作從核算職能中解放出來,從而為管理會計轉型打下堅實基礎,保障企業的健康發展。
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會計人員與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息息相關。但在過去的會計工作實踐當中,由于傳統會計核算職能的重要地位,造成了高素質、高水平管理會計人才的大量缺口,人才儲備嚴重不足,無法滿足制造業企業在新的市場環境下對管理工作,尤其是財務風險管控工作的更高要求。許多制造業企業內部的財務人員仍然停留在傳統會計核算業務當中,對企業主營業務并不十分了解,業務、財務無法有效融合的矛盾十分突出。除此之外,很多制造業企業對于財務人員在信息化培訓方面的投入也存在不足,使得信息化水平整體不高。
有鑒于財務管理人員在財務風險管控中的核心地位,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借鑒馬斯洛需求理論吸引目標人才的加入,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內部培訓強度,注重內部高水平復合型人才的選拔和培養,同時督促原有財務人員轉型,以滿足新環境下對于財務管理人員的要求。
信息技術是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依托,信息安全一旦遭受破壞,財務管理信息化下的財務風險管控也必然岌岌可危。尤其是外部聯網的環境下,很難保證財務數據的安全性。一旦信息遭到破壞,信息安全風險便很可能轉化成財務風險,威脅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以某制造企業為例,其企業財務部門以原有財務信息平臺為基礎,與企業內部信息部門充分聯動,對于企業內部財務信息系統進行了大幅優化,使原先企業引入的各個標準化模塊在較大程度上結合了企業實際生產經營經營狀況,滿足了企業的特殊需求,保障了企業的信息安全。
綜上所述,在目前市場競爭愈發激烈的環境下,財務管理信息化平臺已經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在制造業企業財務風險控制工作中,同時也正在成為各企業風險控制的主要渠道。制造業企業應當在后續的管理實踐當中積極探究企業經營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的源頭,并以此為導向不斷優化財務管理信息化下的財務風險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