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慧 駐馬店技師學院
在人工智能時代下,傳統的會計核算工作發生了較大的改變,國際上一些大型的會計公司紛紛引入了人工智能技術,著名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也陸續推出了財務智能機器人,極大地提升了會計核算的準確率與工作效率。智能化技術和會計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原本由人進行的會計核算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為了順應時代發展,國內一些大型的企業也開始引入財務共享與財務機器人等,有效地提升了會計工作的效率。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對會計行業而言,既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戰,也是實現傳統會計朝著現代管理會計轉型的一次機遇,中職院校應當把握這次機遇積極改革會計教學,以便于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具備管理決策能力的新型人才。
會計信息化的定義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會計信息進行重開發,達到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同時也是財務信息共享以及財務機器人構建的前提。企業通過構建會計信息系統,將傳統的會計信息進行處理,徹底將紙質的會計信息電子化。會計信息化具有安全性和發展性的特點,通過完全在計算機上錄入信息,會計人員很難在財務數據上進行造假,極大地避免了財務舞弊現象的發生。同時,會計信息的不斷進行處理與延伸,可以達到會計信息的決策有用性目的。會計信息化是財務智能化的前提,是會計信息安全的重要保障。
借助大數據處理財務信息,可以給信息使用者創造更加具有價值的信息;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可以極大程度上減少財務人員的工作量,降低企業雇傭低端會計人員的成本;借助移動互聯網將處理之后的財務信息進行傳播,使財務信息更加容易被獲取,提高信息使用者捕捉財務信息的效率;借助云計算可以更加精簡且高效地處理財務數據,使得整個會計過程變得自動化、高效化。以制造業企業為例,產品的成本計算模式可以直接依賴會計信息系統直接設置,由公司內網進行數據傳播;對于客戶的管理可以借助大數據以及云計算功能 實現客戶信息采集與處理,從而轉換為企業所需要的數據;對于應收應付款項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實現分類化處理,從客戶的信用層面出發,對客戶進行精準分類,從信用期控制對其的銷售處理。“大智移云”不僅可以達到財務共享的目的,還可以解決企業辦公效率低下的問題,由財務層次到企業管理層次實現質的提升。
當企業具有財務信息共享的基礎時,就可以實現業財一體化的目的。業財一體化指的是企業的業務流、資金流與信息流三流合一,實現“財管融合”的目的。業財一體化具有高度集成性以及共享性,其目的在于將企業的會計重心由財務轉向業務,讓會計與業務員相結合,從而實現“大會計”理念。業財一體化的推進可以避免企業由于會計核算體系不健全導致企業業務核算不完整,從而影響企業盈利。尤其對于中小型企業而言,企業業務量并不多,財務核算的工作也不繁瑣,有利于推進業財一體化的實施。同樣,業財一體化可以借助財務管理手段快速處理財務信息并傳遞至每一個信息需求部門,提高企業運作效率與管理者決策水平,使企業能夠高效長期運作。
構建高質量教師團隊是互聯網時代下中職學校會計電算化教學的又一優化策略。通過上述分析得知,我國仍有許多中職院校內部的會計專業教師業務能力不足,對于信息技術方面的應用仍然存在認知的局限性,也難以為學生呈現出高質量的會計電算化教學體驗。針對這一問題,要構建高質量的教師團隊,需要轉變當前會計教師計算機能力落后的問題。首先,中職院校管理者需要重新審視當前會計教師的業務能力。培訓內容不僅包括基礎的會計知識,更包括會計電算化的一些涉及計算機理論的先進會計內容,確保接受培訓后的中職教師能夠為學生呈現出更加高質量的會計電算化課程。其次,學校要著重挑選兼具會計學與計算機知識俱佳的教師,通過實習,在了解最新的會計電算化發展趨勢和掌握教學技能的同時,也能夠提高學校內的會計電算化教學水平。最后,學校要從外面引入新鮮血液,豐富教師隊伍,通過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兩種方式,選擇出更多具有豐富工作經驗及較強業務能力和教學水平的人才來到中職院校就職,為其提供相對豐厚的報酬和薪資待遇,通過重新調整當前會計電算化教師結構,提高學校的教學水平。
隨著教學改革的持續推進,教師角色發生改變,其不再是課堂主導者,而成為學生的引導者。對教師而言,如何高效引導、啟發學生自主探究是當務之急。而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展,拓寬了學習空間,豐富了學習路徑。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等方式,采取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仿真模擬等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中習得新知,并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去解決現實問題。校內模擬課程中學生通過對相關會計軟件的實際操作,進一步了解和掌握處理會計信息數據的方法,使學生對會計崗位的工作內容更加熟悉。開展校內模擬課程時,通常由教師按照教學任務與教學計劃來準備相關資料和設置模擬內容,引導學生在練習操作會計軟件的過程中,正確完成會計案例操作。此外,依托在線教學平臺,學生通過觀看微課開展自主學習,同時還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束縛,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鞏固。
當前,極少數中職院校開設有會計實訓課程,即便是開設也只是涉及會計理論或方法,根本無法滿足學生今后的就業需求。因此,中職院校必須要重視實踐教學,根據專業就業方向,建立模擬實訓室,購買企業所使用的會計軟件,增設實訓課程,提高實訓課時占比。基于此,在會計教學開展過程中,中職學校要根據課程教學的不同階段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開展校企合作等方式,組織學生進行校外社會實踐。在學生進行校外實踐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其充分把握會計的崗位職責,同時還要讓學生通過實踐了解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幫助學生進行更好地發展。
基于人工智能背景,立足我國會計行業相關政策法規,在對行業進行充分調研的同時,中職院校必須要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修訂,將人才培養重點落在管理上,逐漸推進會計核算人才培養向管理會計人才轉變。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過程中,首要任務是完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提高管理會計課程的占比。在教學活動中,還可以引入案例教學、“1+X”財務共享服務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考試、管理會計虛擬仿真實訓軟件等手段,豐富教學內容,在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意識到學校對這門學科的重視度,從而能夠從思想上轉變對課程的認知。
在利用移動終端開展中職會計信息化教學的過程中應當重視以下內容:首先,要從系統構架的角度區分教師模塊與學生模塊,高度重視師生交互的便利性。其次,教師應當積極地建設學習平臺,并且重視數據服務器模塊、微課學習模塊、交流評價模塊以及用戶中心模塊,其主要功能應當包括微課資源下載、師生交流互動、課程的學習和測試等功能。為了能夠保障師生進行順暢的交流,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積極借鑒微信以及QQ 等通信工具的優勢,促使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進行及時的互動與交流。學生借助移動終端的方式能夠充分理解教師回復的內容。
高度信息化的企業有著巨大的信息泄露風險,一個企業的信息價值直接關乎企業的未來,所以,風險管控在智能財務中必不可少。企業應當設置專人實時監控企業潛在信息風險,利用風險防控的關鍵點對企業的財務數據進行監控。財務相關部門在獲得相關風險信息后應當立即進行分析并提出意見,提高業務相關部門的工作效率。企業可以在風險管理的前提下建立隔離墻制度,利用專人專責的原則對風險的信息進行管控,嚴格防止信息風險相關信息外泄,保障企業的經營安全性。對于墻外人員制定須知原則,須知人員須簽訂保密條約,嚴格管控信息風險。
總而言之,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財務機器人憑借高效、精準的特點,可替代傳統會計崗位所開展的核算工作,因此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必須要轉變方向,加強對復合型管理人才的培養。對此,中職院校必須要認清發展形勢,積極推進會計專業教學改革,通過優化人才培養方案,提高師資隊伍質量,做好教材選擇,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實踐教學,引導學生學好會計理論知識的同時,也能夠積極應對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