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銘 長春市物業管理服務中心(長春市物業維修資金管理中心)
近些年我國人口的紅利逐漸消失,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計算技術普遍應用、數字化改革不斷深入、經濟社會轉型不斷升級的新形勢下,傳統的財務會計工作模式已經無法滿足經濟社會對財務工作在信息快捷、信息共享、數據價值化、數據全面性等方面的需求。財政部2014年10月下發《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面向管理會計的信息系統建設,推進管理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管理會計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服務了經濟社會的發展,但總體上會計工作主要是側重于財務會計,管理會計人才仍然不足,財務會計向管理會計轉型已經勢在必行。
2019年2月財政部發文《2018年會計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績》提到管理會計工作發展情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深入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自2014年以來財政部力推管理會計:2014年10月下發《財政部關于全面推進管理會計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拉開了中國管理會計的發展之路;2016年10月,財政部發布了《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推進管理會計人才培養,力爭到2020年培養3萬名精于理財、善于管理和決策的管理會計人才;2016年-2018年相繼發布了《管理會計基本指引》以及《管理會計應用指引》等34項管理會計應用指引。近些年財政部對會計行業轉型,積極培養管理會計人才,助推發揮管理會計職能作用,投入大量的精力,特別是在經濟社會轉型不斷升級的新形勢,客觀提升了對管理會計的需求,更多的財務會計應該順時應勢,積極向管理會計轉型。
傳統以會計核算為主的財務會計工作,主要是對業務發生進行事后核算,財務會計僅需要在固定的時點編制財務報表、上報財務數據,這就是“財務一般月底月初比較繁忙”的原因。由于業務數據交接流程長,容易造成信息傳遞滯后,財務會計無法為管理層提供實時的動態數據信息,無法滿足當今信息變幻莫測的經濟社會對數據信息實時掌握的要求,而很多決策機會往往稍縱即逝,數據實時化就顯得尤為重要。業務數據傳輸的滯后還不利于整個工作體系運行的風險防控,不能實時、有效的監管業務信息,及時提出風險預警。財務會計要想提升自身價值,就必須提升財務數據的有效價值,這就需要向管理會計轉型。管理會計是對業務開展事前、事中的會計核算,借助信息化系統隨時獲取業務活動的信息數據,可以實時編制財務報表、提供實時數據信息,為管理層決策提供支持服務。
傳統的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各自為政,部門的日常工作側重于分工,而缺少合作理念,財務部門和業務部門缺少必要的對接環節,溝通有限、缺少融合,這種業財分離的狀態導致財務會計不需要了解業務活動,只負責業務發生的記錄、核算,也沒有對業務部門給予信息反饋,同樣業務部門開展業務活動缺少必要的信息指導,有時造成無效工作。財務會計往往忽視與業務部門的溝通,只關注表面數據的信息,而忽視了其與業務的聯系以及數據背后所表達的內在信息,導致財務工作達不到效果。業財分離還體現在角色定位上,業務人員是業務活動的執行者,財務會計是財務信息的記錄者、核算者,角色定位的不同,產生了不同的思維模式,導致了兩個部門業務無法融合一體。管理會計的工作目標是要實現“業財融合”,業財融合則是通過流程再造與信息系統整合,將相對割裂的業務管理與財務管理打通,實現業務與財務信息的自動歸集和融合,以滿足管理者決策的信息需求。
傳統的財務會計部門相對封閉、獨立,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信息溝通不足,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相分離,同一業務的信息數據分散在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容易造成數據信息的不對稱、不完整、不匹配。業務數據的不規范導致數據利用率低,數據匯總困難,也制約了本來就信息有限的財務部門的工作效率。部分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信息化建設水平相對較低,僅能滿足基本管理,尚未利用互聯網、大數據等先進信息技術搭建的可以實現業務信息和財務信息傳輸、互通的財務共享平臺,造成整體工作效率低下。新形勢下的會計工作要實現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信息共享,提高業務數據的使用效率,確保業務數據傳遞的及時性、全面性,信息共享的管理模式設定統一的數據處理流程、規范的數據采集標準,讓財務部門數據獲取同步同源,提高業務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反之為業務部門提供數據反饋,為業務部門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傳統的財務會計的職能是對外提供財務信息,對業務活動結果進行確認、計量和報告,會計人員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對外提供財務信息、對經營活動結果進行反映以及在過程中實施會計控制管理。顯然這樣單一的財務會計職能作用發揮有限,無法滿足管理層對風險防控、決策信息支撐的需求,單純的數字和報表對于管理層來說價值有限,財務會計職能遠遠無法滿足服務于單位內部的管理需求,管理層需要的是能夠解析過去、控制現在、籌劃未來的決策信息。管理會計有效的融合財務活動與業務活動,通過運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發揮預測、決策、組織、規劃、控制和評價等職能作用,而這些恰恰是管理層關注的信息,而不僅僅是財務會計提供的一個個參考價值不高的報表數據。
新形勢下財務會計必須認識到,隨著財務信息化和數字化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財務會計中很多簡單、重復的工作將逐步被計算機系統所代替,原有的財務會計工作模式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財務會計若不想被時代淘汰,就必須不斷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政策,提高業務能力,從而通過運用所學專業來判斷和分析數據,做出正確決策。財務會計工作具有制度化和嚴謹化的特征,導致財務會計的思想相對保守、固化,財務會計必須要轉變固有思維理念,順應時代發展要求,轉變角色定位,樹立新的財務理念。同時財務會計要提高自身綜合能力,首先要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體系,努力提高專業技能,這是管理會計必須掌握的;其次要具備對業務信息的洞察力,善于捕捉數據與數據之間的聯系,及時發現問題;再次要掌握大數據信息技術的處理方法,提高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操作水平;最后要會運用管理會計工具進行數據分析,分析數據背后表達的信息,財務會計要全面發掘自身潛力,為向管理會計轉型做好充足的個人能力準備。
管理層要獲得高質量的財務信息,需要財務活動前端的業務活動符合規定,但由于業務部門更關注業務的開展,缺乏必要的財務知識,可能會對財務管理后期帶來風險隱患,造成不必要的損失。新形勢下管理會計不僅要懂財務,還要懂業務,走進業務、走進流程、走進數據、走進系統,突破財務與業務的邊界,實現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互聯互通,做到“業財融合”。大數據的應用讓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得以統一,從而保證數據的同源性、一致性,實現業財數據一體化。業財融合就要做到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相互支持、相互驅動,財務不再事后解決問題,而是以業務流程為基礎,實時獲取業務活動數據,利用管理會計工具方法,將財務和業務有機融合,利用數據進行事前預測,借助業務流程再造,為業務活動服務。要將財務信息和處理后的信息數據及時嵌套、導入業務流程,充分發揮財務對業務的引導和決策管理功能,以此優化資源配置、提升資金使用水平、加強成本控制。
財務工作模式經歷了傳統的手工記賬、會計電算化的推廣、信息化系統操作的階段,新形勢下隨著我國數字化改革的不斷深入,財務數字化應用也得以開展。2020年的新冠疫情加速了數字化改革進程,全面的線上業務數據對接、在線化辦公的財務工作模式在“少聚集、無接觸”情況下展現了線上優勢,這都源于財務共享平臺的應用。財務共享服務能夠將傳統模式下相對分散的各類財務工作和財務相關職能進行有效整合,從而實現內部信息的快速傳輸和有效交流;有利于將企業財務流程和業務流程聯系起來、會計數據和業務數據整合起來,緩解數據孤島問題,使得整體信息系統運轉更為順暢。管理會計通過財務共享平臺實現業務和財務的有效融合,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同源采集、同步傳輸的互聯互通數字化應用。通過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有利于通過集中的會計、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流程,統一的信息系統,降低會計核算成本,提高會計核算服務效率。
轉型管理會計的出發點就是要實現價值創造,新形勢下向管理會計轉型就是要財務管理從服務外部回到服務內部,進一步優化財務職能結構,把更能創造價值的活動分離出來,明確財務在價值創造中的定位,為創造價值進行服務。財務會計不能只盯著核算、報表,要超越數字本身,讓財務數據會說話,運用管理工具去分析、發掘數據背后的信息,為管理層事前預測、籌劃未來提供有效的數據支撐。財務可在如下三個方面提供深入價值鏈的業務支持:①和業務循環相融合,控制和反饋業務循環是否遵循管理循環提出的規則和要求;②采集和存儲有關業務循環的詳細數據;③為管理循環提供及時的、與決策相關的報告。借助財務共享平臺的數據處理,財務會計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從基礎的財務核算轉移到為業務決策支持、風險防控管理等高附加值領域,提供具有價值的決策信息,發揮輔助決策的功能,成為價值的創造者。
新形勢下財務會計要向與業務聯系更為緊密、管理職能更為多樣化的管理會計轉型,這既是財務人員對提升自身業務發展能力的要求,也是適應數字經濟社會飛速發展的必然要求。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為財務轉型提供了技術支撐,大數據的數字應用讓財務會計得以從繁重的工作中解脫出來有精力投入到數據分析,財務會計應該借助財務數字化改革的契機,努力向管理會計轉型,在新形勢下的發展浪潮中完成個人發展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