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 東海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在舊收入準則中,收入確認的內容主要包含建造合同、資產讓渡、產品銷售與勞務等收入,在新收入準則內則沒有了分類的限制,所有的確認方式皆為合同收入,其原因在于無論哪種收入都要簽訂相應合同,在當前的合同中也會設置出雙方的義務與權責,針對收入權力,企業可在一定的期限內收回任意一個產品的對價,并根據合同中的內容承擔相應義務。在開展收入確認時相關企業應滿足多項條件,最為主要的即為合同義務的滿足性,在舊收入準則下其確認條件為報酬與風險的轉移;到了新收入準則中其根本性條件為控制權的轉移。相較于新收入準則,稅法中的收入確認范圍更廣,其在包含了日常經營收入的基礎上還蘊含著捐贈接受所得。
在原本的收入準則中,財務核算主要是判定產品的風險及報酬轉移時點作為依據,在新收入準則實施之后,變為了將判定產品控制權轉移時點作為依據。而在建筑工程建設中花費的時間比較多,包含的內容廣泛,施工中會產生較多交易合同,比如,施工方與供應商的供應合同、與分包商的分包合同等。在使用新收入準則的時候,應對控制權轉移時點進行合理的有效的判定,還應判斷一定時間段分期的收入及一個時點明確收入哪個更加重要。當使用某時間段中明確收入的計算方法的時候,應判斷采用何種方法更加合理。這些內容都對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會計工作人員應具備豐富的理論知識及經驗,結合項目的建設特點進行分析,使核算工作的開展更加有效。因此,在新收入準則實施的背景下,對會計人員的專業性有更高的要求,只有保證核算工作的科學性,才能在工作中更加直觀地了解雙方交易的實質
在新收入準則制度下,建筑企業對項目的進度有更加直觀明確的了解,還可獲取成本支出詳細情況,這為企業進行收入及成本等方面的核算提供了便利的條件,還可使建筑企業財務核算的整體水平提升,對各項財務指標數據有明確的了解,結合當前的項目進度以及損耗成本情況等進行分析,給施工或設計成本管理提供相應的參考依據,使建筑企業在運行中有更好的財務成本管控能力,充分發揮出企業財務核算的作用。
建筑行業的多類項目帶有交易合同復雜、施工周期長、開工耗資大與風險系數高等特征,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會更趨向于當前的短期利益。由于舊收入準則中的企業利潤帶有較強的操作空間,若想縮減稅負成本可隨意改變收入確認的內容、時間,隨著時間的推移,會計核算結果會變得較為主觀,無助于實現企業的長遠目標,嚴重影響該類決策的整體價值。在實施新收入準則后,企業管理層要注重資金時間價值與風險價值,高效融合合同履約狀況與收入確認條件,有效削減了企業隨意改變收入確認內容或時間的不良行為,降低此類事件給企業帶來的影響。企業內部財務管理部門也加強了自身獨立性,防止管理層主觀干預會稅處理方式,從財務管理理念上出現較大變化,最大化短期效益已不再是其根本性目標,通過有效的資金時間管理與風險防控有效提升建筑企業的運營狀態,使其此后的發展與運營變得更為健康。
在新收入準則的影響下,財務管理系統出現較大變化,多項會計處理工作面臨革新,明確規定了會計收入的計量與確認。由于建筑行業的人員流動性較大,且合同信息較為復雜,財務管理體系的改善與升級可促進合同信息、原始會計資料的完整性、真實性。在實施新收入準則以后,企業內部還會適時監管合同進行過程中的各項風險要素,此類要素會隱藏在內外部環境中,如客戶信用評估與合同變更預測等,使會稅處理工作變得更具科學性、客觀性。隨著新收入準則的應用逐漸深入,多數建筑企業的財務管理系統已發生較大改變,仍有少許企業并未升級自身的財務管理體系,其將改造精力放置到其他各項精細化的具體業務上,其他業務系統與財務管理體系難以完成終端對接,其內部數據信息的傳輸、儲存與集約化技術也都存在較大進步空間。因此,建筑企業若想切實提升財務管理水準,需順應時代潮流,借助新收入準則的各項內容來架構財務管理系統,不斷完善其內部的信息技術,促進其長遠的經濟效益。
建筑施工企業應加強對建造合同的管理,成立由財務、造價、工程、法律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合同審核小組,在簽訂合同前考慮新收入準則對合同內容的要求,重點從收入確認條件方面進行審核,以便控制財務收入確認風險,主要審核合同內容是否明確了合同各方的權利和義務,是否有明確支付工程款的條款,該支付條款是否存在貨幣時間價值風險,合同內容是否存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最后定稿合同是否經合同各方簽字并蓋章。在合同履行過程中,發生合同變更,也應由合同審核小組對變更內容進行集體審核,規避相應的財務風險。應配置專人負責建造合同的臺賬登記,詳細登記施工過程中每項建造合同的收入、成本、履約進度、工程量,及時將實際履約進度與合同約定的工期及進度進行比較分析,及時反映合同履約情況,避免造成合同違約形成合同損失。
綜上所述,建筑企業的施工環境較復雜,其內部財務部門要利用新收入準則不斷完善自身的管理水準,增加業務內容,降低利潤的操作空間,在合理規范收入確認條件后,有助于改善會計核算與管理的有效性,提升企業整體的財務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