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利平 周口技師學院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傳統媒體的各種弊端和局限性開始暴露,平面設計領域必須要借助新媒體的優勢才能應對信息技術的革命,滿足社會對平面設計領域的發展需求。在新媒體的融合趨勢下,平面設計領域呈現出信息化和數字化特征,特別是在大數據的應用下,降低了平面設計的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為廣大的用戶提供了便捷的服務,帶來了一場平面設計的變革。本文圍繞著互聯網時代下平面設計與新媒體的融合策略展開論述,希望能為新時代平面設計的發展提供參考。
在互聯網時代下,平面設計和新媒體的融合具有廣泛而深遠的意義。首先它提高了平面設計作品的覆蓋面,在傳統的媒介傳播中,受到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平面設計只能通過紙質傳媒被觀眾所熟悉,比如報紙、期刊,這些落后的傳播渠道限制了平面設計朝著更深更廣的領域發展,也不利于我國的平面設計作品打開國門,進入國際流通領域。新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平面設計發生了本質的改變,很多企業和商家在平面設計之前做好平臺溝通就可以輕松的利用自媒體將平面設計作品發送出去,對于用戶來說,他們只需要打開手機、平板電腦等計算機接收端口,就可以完成平面設計作品的觀賞。由此可見,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平面設計的覆蓋面。
平面設計和新媒體的融合加速了平面設計作品的傳播速度,在紙質傳媒時代的平面設計作品需要通過制作和出版等多個環節才能被人們所看到,這是因為傳統的媒介需要對平面設計作品進行二次編輯,大大降低了作品的傳播速度。在新媒體的融合下,平面設計在流程上得到了精簡。平面設計作品在制作完畢之后就可以直接發布在平臺上,觀眾也可以登錄新媒體平臺獲得相關的信息。以電影傳播為例,觀眾在觀看電影時不僅可以前往電影院進行觀賞,還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網絡平臺線上直接觀看[1]。在這一趨勢的引導下,各種類型的網劇也應運而生,這都是平面設計與新媒體的融合效果。由此可見,在互聯網時代,平面設計有了新媒體的加入具有了更大的影響力,平面設計能夠成為人們的焦點,在新媒體的條件幫助下,人人都可以成為平面設計的作品制作者,各種類型的平面設計都可以借助新媒體渠道進行大范圍的傳播。
從某種角度上來說,平面設計的行為源于人們對社會的思考,體現了人與社會的關系,包括矛盾的展現都能夠表達人們內心對情感的迫切訴求。平面設計作品能夠讓我觀看者和創作者架起溝通的共同交流,共同感受情緒的悲歡離合。也正是因為具有了人文元素,平面設計作品才能夠擁有自身的獨特魅力。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平面設計和新媒體能夠得到有效的融合,在融合的過程中必須要保持人文元素,釋放人文情懷,才能夠把握觀看者的心理,為社會大眾塑造能夠獨立思考的自主空間,讓人們坦然的面對自己的內心,放下內心的警惕和防備。
平面設計通過作品的創作和設計元素分散了接受者的注意力,在新媒體環境下,社會信息呈現爆炸式增長,有很大一部分信息是用戶不需要知道的,但是在信息的搜索上,用戶往往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特別是人們在觀看電影或者其他作品時,廣告彈窗這一類的無用廣告容易滋生出用戶的反感情緒,這就說明了傳播的信息并不是以數量作為優秀的評判標準,而是要抓住用戶的內心需求,填補內心的情感空缺。在新媒體和平面設計的融合上,首先要解決的是設計者和創作者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的問題,新媒體平臺必須要架起觀眾和受眾之間的交流橋梁,引起觀看者的共鳴[2]。
在傳統的紙質傳媒時代,平面設計主要是以紙質的形式進行擴散和傳播的,平面設計者必須要投入時間和精力研究二維平面的設計,在二維平面的設計研究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時,平面設計者自然會追求新的作品表現形式。眾所周知,平面設計作品若要抓住觀眾的眼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首先要看重的是感官效果的營造。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下,人們已經對二維平面作品產生了一定的疲勞感,甚至大面積的廣告營銷已經對觀眾造成了視覺污染。在這種形勢下,平面設計師必須要注重利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結合互聯網時代的背景優勢,找到平面設計的新型發展道路,對平面作品的感官效果進行新一輪的開發,人們可以通過視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來收獲平面設計作品的各種信息[3]。新媒體技術的融合向傳統的平面設計發出了挑戰,比如在海報設計行業中,很多設計者嘗試不同類型的表現形式,利用VR技術等多種新媒體科技讓觀眾在新的視覺體驗下接受作品信息,甚至當前已經研發出了有聲海報,讓聽覺來代替視覺,緩解疲勞狀況。這說明了互聯網時代的平面設計作品必須要注重新的感官效果的營造與開發。
綜上所述,互聯網時代的平面設計要注重與新媒體的融合,展現人文元素,抓住受眾需求,進一步強化感官效果,提高平面設計作品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