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偉 中建一局集團第二建筑有限公司
BIM技術,主要是通過數字技術與成像技術進行結合并以此為基礎,之后建立出相關工程的模擬模型從而得到有關工程的完整信息,并利用所得的全部信息數據來管理整個工程。將BIM技術應用到市政綜合管廊施工過程中不但可以促進對城市綜合管廊進行相應的協同管理還會因其對工程質量的嚴格要求而提升工程的建筑質量十分有利于推動我國的城市建設。
建筑工程領域內所產生的第一和第二次技術革命分別是甩圖板與CAD技術,而BIM技術繼CAD技術之后出現并引發了建筑領域的第三次技術革命[1]。BIM技術的基礎是模型,它可以把建筑工程中可能涉及的全部數據加載到模型上,利用模型對建筑工程加以分析從而得出工程建設所需的信息。且該技術貫穿整個建筑工程的規劃、設計、工程施工以及運維的整個全生命周期,并在此基礎上可以將項目各參與方聯系在一起,充分的實現了不同單位對工程的協同管理。BIM技術還兼具以下幾大優點:第一可視化,BIM技術可以對工程進行建模,建立出三維可視化模型,從而更容易對工程有直觀的了解;第二模擬性,利用BIM技術可以對所采用的施工方案進行模擬,實現施工方案的進一步完善;第三協調性,可以利用該技術生成相應的碰撞報告有利于各方面的協調;第四優化性,可以通過模擬工程發展設計中存在的不足實現建設方案的優化。
市政綜合管廊作為一個城市建設和發展的主要基礎,與城市居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其與人們生活的密切聯系,許多與市政建設相關的課題均以此為研究對象并研討出了豐厚的研究成果。在進行市政綜合管廊的建設之前需結合城市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施工設計[2]。當前,我國國內的城市綜合管廊在其設計的工程中均使用的是分開布置與自成一體的方式,但這明顯有別于設計初衷。而且目前我國的城市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城市密度也呈現出增加趨勢,在此情況下必須利用綜合管廊技術來實現城市的單位面積效益最大化。BIM技術可說是這一領域的核心技術能夠提高整個項目的價值促進城市道路所運行的交通體系與地下的各個管道進行相應的整合,從而制定出回報率與可行性兼具的方案。
市政工程作為一個城市建設的基礎性工程,其建設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避免多次對城市進行開發施工,因此需要盡可能的在一次施工中解決所有存在的問題。所以在施工方案的設計之初就需要對未來會出現的狀況做出預留空間,在這一方面BIM 技術明顯存在著巨大的優勢,BIM技術能夠在設計的最初就將多方面的外部因素考慮在內,且可以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對設計進行二次完善[3]。
綜合管廊在其建模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墻梁板柱的工具進行主體結構的搭建,而其中所包括的局部異形可以使用相對復雜的截面、殼體與變形體來完成,且在此過程中需要對其所用的材質與圖層的差異進行關注。CAD繪圖軟件所包含的EMP建模板能夠對各種各樣的管線進行相應的預設,還可以利用不同顏色進行標示。此外,在進行布設的過程中對于管道相關信息,比如直徑和高度均可以進行相應的設置,之后在畫出管徑、標高以及傾斜角度等方面,之后再依據具體的實際情況進行相應的修改與完善。
在其建模工程完成之后,可以通過剖面工具去切割模型的任意部位并對其所產生的剖面圖進行標注與分析。通過對模型進行切割所得出的剖面圖進行分析可以得到更為全面的工程建筑信息。且它能夠完成對工作的同步更新,還可以在施工進行中展現出其強大的靈活性為施工提供出相對準確的有關信息,減少施工人員因為含糊不清而產生的一些誤解。與此同時,剖面設計又因其清晰可見和深入淺出的特征也適用于組織培訓經驗少的施工現場,在一定能程度上提升了施工的安全性給施工人員的生命安全提供了相應的保障。
機電專業各管線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為達到合理排布、美觀、節省空間的效果,根據工程設計、施工驗收規范并結合設備選型及施工圖紙完成的平面布置圖、剖面圖、排布圖、節點詳圖等,形成的用于指導施工的深化設計綜合圖。利用BIM技術合理布置各專業管線,最大限度的增加建筑使用空間,減少由于管廊與地下管線沖突造成的二次施工。利用3維模型,綜合排布管廊內、直埋機電各專業管線,協調機電與土建專業的施工沖突,同時能夠確定管線和預留洞的精確定位,減少對管廊結構施工的影響。
運用BIM技術,可以對本工程重、難施工方案和關鍵施工部位的施工工序進行三維模擬,不僅可以對方案進行可行性分析及優化,還可利用模型制作交底視頻對班組進行可視化交底。針對一些復雜的施工部位可以利用模型漫游或導出節點圖片交底,使項目部及分包管理人員、施工人員熟悉施工流程、施工工藝,做到技術先行。
綜上所述,對于市政工程的綜合管廊施工建設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成為城市基礎性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該綜合管廊的建設施工中BIM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BIM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促進了綜合管廊施工技術的提升使市政工程的質量也得到了相應的增強。本文從我國當前的市政綜合管廊的主要情況進行相應的概述,探討了BIM技術在市政綜合廊道中的應用范圍,以期BIM技術能在我國得到更好的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的城市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