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浪 長陽城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隨著城市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建筑工程數(shù)量逐漸增多,人們對于建筑的應用要求也越來越多,人們不再僅僅關注建筑的美觀度,同時建筑的實用性、堅固性均成了人們關注的重點,實用性、堅固性這兩大特征與施工技術的選擇存在密切關聯(lián)。建筑堅固性決定了建筑的穩(wěn)定性,同時主體結構也影響著建筑工程的外觀。由此可見,建筑主體結構關乎整體施工質量,在建筑工程建設的過程中,需根據(jù)實際情況恰當選擇主體結構施工技術。在現(xiàn)階段的工程建設過程中,不管是民用建筑還是商用建筑,主體結構的穩(wěn)定性均為人們的關注點,相關人員應該多加關注與重視。
當下建筑工程施工具有很多特點。因為資源有限,建筑逐漸朝著高樓層方向發(fā)展,高度增加是目前建筑的一個特點。同時,因為用戶對建筑的要求提高,越來越多人注意建筑的個性化發(fā)展等方面,同時為了滿足用戶要求,建筑的設計也朝著豐富多彩的方向發(fā)展。這導致建筑越來越有個性,突出了審美功能,但是對于技術來說卻是一個極大的挑戰(zhàn)。一個建筑如果想要長久使用,滿足用戶對安全使用的要求,一定要保障建筑的質量,這就要求采用合適的施工技術。因此,在技術研究中,一定要注意主要建筑施工技術的關鍵點。目前,金屬結構、混凝土、金屬結構和混凝土混合結構在建筑中的應用都比較廣泛,在建筑施工過程中,一般看要滿足怎么的需求,根據(jù)需求采取不同的施工技術。
在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前,先要做好放線測量工作,這樣才能夠保證施工的精確性。常用的定位放線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線段定位放線法,其需要利用經緯儀來進行測量定向及利用測距儀來進行定位放線,該方法必須在平緩地形中才能夠使用;另一種是曲線定位放線法,當在定位放線中遇到非直線定位放線需求時需要應用到該方法,為方便操作及保障測量精度,其通常會結合圓線、弧線、直線等來進行定位放線,并利用橫豎軸雙坐標來輔助定位。為進一步確保放線測量精度,還需采取有效地方法對定位放線進行校核。在主要軸線點的定位放線校核中,常用的校核方法有兩組坐標校核法、三邊測距交會法、三角相加之和為180°原則法等,但注意在軸線點的測量中不能使用兩點測角交會法;在工程輪廓點的定位放線校核中,首先需對測角前方與定點進行交會,并引入第三方向作為主要校核方向,另外如果與定點交會的是測角后方,則此時不僅需要引入第三方向,還需引入第四方向;其次若定位放線校核的條件是四組坐標,則必須先完成定點放線后再進行測量,并在測量完畢后將測量結果數(shù)據(jù)與設計數(shù)據(jù)做比對以判斷測量精度;最后若是采用的幾何圖形法進行定點放線,則在校核時需充分把握好幾何圖形之間的相互關系。在使用相關儀器來測站定向之時,需通過后視兩個確定方向來觀測方位角的符合性,若對精度要求不高也可選擇在水平角上進行觀測,另外當需要高程或進行傾斜改正操作時,還需觀測天頂距。
鋼筋工程是建筑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施直接決定著墻體、房梁與立柱的穩(wěn)定度,因此,稱為地面施工階段的關鍵。混凝土、鋼筋工程共同使用的施工技術為混凝土穩(wěn)定性提供了重要保障。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應對材料選擇問題引起注意,充分關注混凝土、鋼筋、鋼混結構的應用效果。選擇鋼筋時應重點關注鋼筋的尺寸規(guī)格、結構方式,注意鋼筋保存、標識等相關工作,避免鋼筋在應用時出現(xiàn)錯用的情況。在連接鋼筋時,應對不同位置鋼筋的差異加以關注,鋼筋規(guī)格的選擇要靈活,可運用搭接或冷壓連接的方式,水平受力時可選擇冷壓連接。綁扎鋼筋時需重點關注鋼筋的長度,避免出現(xiàn)捆綁過密或過疏的情況。綁扎操作完成后,還要對綁扎的情況進行觀察,為后續(xù)的施工提供保障。
模板施工是一種保持混凝土澆筑穩(wěn)定性的施工方法。建筑主體框架為鋼結構。在混凝土澆筑中,必須有相應的施工技術要點,以保證組合結構能夠承受巨大的荷載。在模板施工中,要特別注意模板材料和模板本身的質量。一旦模板不能發(fā)揮預期的支撐作用,模板的使用價值就會降低,甚至影響工程的整體施工狀態(tài)。一般來說,模板施工需要根據(jù)不同的混凝土澆筑位置選擇不同的模板材料。其中,澆注列時,水泥混合時間應該嚴格控制,厚度應該控制在約45cm左右,這樣可以避免在過程中的不平整現(xiàn)象。在灌漿過程中,梁體的水平面應當嚴格控制。此外,整個混凝土澆筑應是連續(xù)的。攪拌混凝土時,不僅要攪拌均勻,還要全面仔細攪拌,使其中所含的石灰與水泥充分結合,才能有效保證混凝土的強度。
在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中往往會涉及許多混凝土施工作業(yè),其首先要保證混凝土質量合格、配比合理。在具體的混凝土澆筑中,應遵循合理的操作次序,并采用分層澆注方式,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斜向分層澆筑、全面分層澆筑或者分段分層澆筑等。注意在澆筑過程中應預防泌水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泌水后及時清理。混凝土施工的原則是邊澆筑邊振動、快插慢拔、掌握好振距。在混凝土澆筑完畢后,為預防其表面形成塑性裂縫,還應在1h-6h后進行二次澆灌或二次壓光處理。此外,在澆筑后必須及時進行灑水養(yǎng)護,一般常溫澆灌完畢后的6-18h內即要開始進行灑水養(yǎng)護,總養(yǎng)護時間≥28d。
為了適應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建筑的高度、審美和安全要求,要重點把握建筑主體結構施工技術要點,根據(jù)不同的環(huán)境選擇不同的結構,比如鋼筋、混凝土、模板等,在結構的使用過程中,嚴格按照操作要求,選擇適合建筑的施工材料,充分保障建筑施工的科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