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秀 上海先榮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伴隨著互聯網技術在建筑領域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形成一套有針對性地、完整地政策規定的呼聲越來越高,以便合理合法地指導和規范技術應用。2017年,我國政府有關部門制定了《“互聯網+”招標采購方案》,旨在普及互聯網技術在建筑領域應用,加強信息時代的數據透明與共享。
BIM技術,即建筑信息化模型或建筑信息管理技術。BIM技術將建設施工流程中各個步驟進行整合,將設計結構以更加直觀的三維模型體現出來,在施工的不同階段,可以通過合理運用BIM技術,分析施工特點,合理的進行成本預算,安全防范,建筑結構設計,后期維護等[1]。BIM技術為工程建設提供理論指導,工程建設領域對BIM技術的也更加依賴,因此,將BIM技術和互聯網相互融合,共同發展。
BIM技術的快速發展與日漸成熟,使其在招投標領域發揮著不可小覷的作用[2]。通過多次的實踐證明,BIM技術在招投標過程中,可以起到非常有利的競爭作用。為招標公司競標提供理論競爭籌碼,幫助相關企業更加簡潔明了的展示所表達的建筑內涵,大大增加了招投標成功率。這使得BIM技術成為建筑行業的熱點,但是每家企業BIM技術各有不同,基礎參照,理論知識各有差異,也就引起了相關問題,使其在項目招投標中無法充分發揮先進的技術創新優勢。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討論:
建筑行業中每家企業都有自己的行業規范和標準,且都在國家規定的標準范圍內。在招投標過程中會有報價和技術信息上的差異,這給投資者增加了整合有效信息的難度。當下互聯網進行招投標,通過BIM技術中所展示的差異,使得相似信息相互剝離,給人以技術信息復雜的錯覺。而投資者更偏向于用較低的投資,換取較高質量的規劃。所以,在招投標之前,對于競爭目標相同的方案,要求企業之間相互溝通,招標平臺從中整合,匯總資源量,將晦澀難懂的技術信息整合后,以相同方式呈現給投資者,以便實行更加快捷有效的招投標。同時,市場應更加注重這方面的宏觀調控,不斷出臺更新相關政策法規,對信息統一整合進行優化處理,促進市場招投標公平有效競爭[3]。
建筑行業中,每家企業的技術具有相對保密性,技術買賣也是企業獲取利潤的一種方式。市場上大企業資金充裕,人才隊伍素質較高,且市場資源較大。在較短時間內可以利用BIM技術和互聯網的結合開發出新的技術,新技術的到來不僅可以盡可能的控制成本,還可以為企業帶來巨大利潤。如此往復,中小企業便喪失了掌握市場動向的主動權,漸漸形成不公平的市場競爭氛圍。對于大企業所開發的利國利民的新技術,政府可以出臺相關政策,和企業達成合作,將高新技術和中小企業進行共享,促進新技術在行業中不斷更迭發展[4]。為BIM技術創造更高的發展平臺,同時也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利潤,提高建筑質量,造福于民。
不僅如此,企業要想獲得高質量發展,必須進行相互合作,合作帶來共贏,建筑企業之間應保持交流,定期組織資源共享交流會,分享在施工建筑中BIM技術運用心得,指出其中弊端,避免同行在類似的施工過程中重蹈覆轍,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對于私有的技術,可以商討在合理的價格區間進行共享,企業之間互幫互助,互惠共贏,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建筑行業的發展,增加中國基建行業的活力[5]。
很多投資者首先關注的便是企業所呈現的BIM技術中分析的成本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術所呈現的正是投資者想要看到的企業文化管理和潛在的經濟利潤[6]。因此,一個極具發展潛力的BIM技術在招投標中更加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總所周知,在上海世博會期間,BIM技術應用在中國館上的建設,得到國內外一致好評。同理,企業在招投標中利用BIM技術爭相做出引人注目的設計,以及讓投資者心動的經濟利潤,對于BIM技術在招投標中優勢是非常值得肯定的。
當今建筑行業中,CAD設計的使用仍是很大的熱門,可以直觀的表現建筑模型。與CAD設計相比,BIM技術不僅具有直觀表現建筑模型信息的能力,還伴隨著時間的維度進行不斷更迭設計,包括建筑的規劃,概念設計,細節設計,分析3D模型,后期維護到最終拆除等。可以說,BIM技術是對CAD技術所有階段的整合,貫穿施工項目始終[7]。
建筑行業施工工程中,往往都是設計人員進行圖紙設計,施工人員按照圖紙進行分布作業。有時因為溝通的不及時,導致工作人員錯誤理解圖紙內容,甚至可能面臨拆除風險,工作無法按照預期進行。此外,圖紙保管過程中的磨損都可能造成施工中的誤差。當運用BIM技術后,將三維立體的模型展示在施工人員面前,便于施工人員更好的理解設計理念,降低施工難度。同時,BIM技術在驗收過程中會給評審專家更加直觀的展現,從設計施工到維護裝修的全過程都在評審范圍之內[8]。
BIM技術可視化的特點可以讓招標方詳盡的表達建設內涵,以及公司的內在文化。在BIM設計書中會注明各項項目的成本,施工要點等。這也給監管部門省去尋找要點的繁復,有利于更加直觀詳盡地展現項目,適應監督管理體系。
當今建筑企業部門各司其職,各個部門共同協作,BIM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可以起到協調和管理部門的作用。在建筑設計過程中,其中內部結構、水、電等各有規劃,通過BIM技術及時協調不同工種順接作業,不同設計相互疊加,井然有序,在保證工程質量達標的前提下有序加速,推進工程。
從建筑規劃到施工,BIM技術不斷適應可能發生的情況,隨著情況的改變而做出后續調整。同時,還會產生新的適用性方案以便后續補充,包括成本,設計的變化,與原數據進行對比,確保設計更加符合現場情況,達到因地制宜的效果[9]。
BIM技術貫穿建筑施工全過程。為了測試這些過程的可能性,需要使用BIM技術進行模擬,包括照明模擬、施工模擬、逃生模擬、救援模擬等[10]。模擬完成后,針對其中的不足,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掌握更加全面的信息,將設計進行再優化模擬。這些過程將最大程度上減少消耗,降低成本,提高質量,優化服務。
優化過程也是對建筑質量的一個提升,返回來觀察BIM技術所帶來的負面問題,重新運用BIM技術選擇最優解決方案,再次進行設計施工模擬。將成本預算控制在可掌握的范圍內,優化BIM技術設計處理過程,與大數據的結合更是將其和實踐聯系,做出符合要求的對比。長此以往,可以不斷優化BIM技術所帶來的優勢。
BIM技術和如今飛速發展的互聯網結合使用,體現了其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作用,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BIM技術在今后招投標中的潛力。除了可以幫助企業在招投標的商業活動中增加中標率外,對于社會基礎建設也具有很大的影響,重視BIM技術可以為社會更好的服務,極大地增強中國的基建能力。
BIM和互聯網的聯合將BIM技術的優勢發揮的更加明朗,在如今的招標會上,企業會將自身技術展現在其特有的BIM技術上,體現其技術的特性,輔助招投標文案。通過模型整合全過程的設計施工和成本預算,產生一個較為透明的流程信息。這些信息會強化評審過程中的可行性和針對性,提高中標率。
對不同BIM技術規劃的信息分解和存檔,將方案中設計進行經濟參數的評估,建立相關檔案系統,有關部門利用更加直觀的信息存檔,因地制宜的管理行業中BIM技術的使用,交易等。同時,相關制度的建議不僅可以制約錯誤的BIM技術發展方向,而且可以引導更加有潛力的BIM技術走向成熟,為國家基礎建設服務[11]。
當一個系統的BIM技術體系建立后,中小企業可以從相關資源中快速獲取,將技術迅速加持中小設施建設,增加中小企業發展活力。同時,BIM技術的易獲取,使得更多的人可以學習了解BIM技術發揮的作用,同時也會在使用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促使BIM技術不斷改進,更加豐富BIM技術的內容,使得BIM技術可以因地制宜的發揮作用[12]。同時BIM技術也會在發展中得到改革,新的技術理論為實踐提供最前沿的指導,在不斷的發展中,BIM技術更加成熟,企業運用更加靈活,促進各項施工項目有序推進,成本控制更加合理,為企業帶來更大的經濟效益。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BIM技術資源共享,是相互學習借鑒的過程,對于建筑行業自身來說,要根據自身企業文化,在建筑全過程的BIM設計中融入企業文化。對于其他大型企業的優秀BIM技術,可以借鑒其中優秀的設計思路和想法,但是絕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不同的設計對于不同的建筑環境也具有要求,企業在不斷的建筑實踐過程中逐步發現問題,并通過BIM技術進行及時糾錯,在不斷的實踐中發展企業自身的BIM技術,因地制宜的在不同環境中總結BIM技術設計規律以進行建筑作業的理論指導。同時,政府相關部門對于中小企業的BIM技術應給予鼓勵政策,對于相關具有創新性和具有實踐指導意義的BIM技術進行嘉獎,發揚企業知名度,增加企業利益。
由此可見,BIM技術的發展運用,促進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實現協同工作,提高建筑行業作業效能,直觀可視的三維建設模型,更是在建筑中為建筑企業在招投標過程中贏得籌碼。增加市場競爭力,為企業帶來可觀的利潤。同時,將BIM技術與大數進行結合,便于市場統一監管和協調,為維護行業秩序、促進市場公平競爭提供保障。企業在運營新BIM技術的過程中除了為企業帶來利潤,也豐富了BIM技術的內容,從而推動BIM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以便因地制宜的用于實踐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