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寧 青島西海岸新區實驗小學
為建設現代文化教育強國、推進國家教育水平現代化、響應國家新征程的需要,中小學的全面發展備受社會矚目。在國家需要知識型人才的時期下,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的改進、學校資產利用率的提升是充分開展中小學教學教研的重要保障。近年來,國家為促進中小學教育的發展,對教育事業鼎力支持,將塑膠跑道、各類球場、電子設備、器材機械、教學用具等引入校園和課堂,由此可見,學校對固定資產的重要性越來越認可,加強對資產的管理也是學校的主要任務。
在優化管理的階段里,學校疏于對固定資產的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未利用數字化工具簡化工作、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問題較為突出。中小學校需在不斷建立學校固定資產管理過程中,將固定資產管理理論與相應的實踐經驗相結合,共同形成科學、完整、行之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
隨著社會對中高考關注度的不斷上升,很多中小學為了提升升學率,將全部的精力用于書本化方式的教學教研,學校行政管理方面得不到重視,尤其是固定資產管理。一方面大部分中小學都是非營利性組織,其教育資金的來源由國家財政和社會公眾支持,學校自身對固定資產管理花費較少,導致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意識薄弱,固定資產管理水平落后;另一方面,學校并未意識到部分固定資產在教學中的作用,有些學校出現多媒體設備至今不使用,體育器材種類稀少,各項實驗器具沒有用武之地等。這些現象不僅會造成資源利用率低下,學校固定資產資源閑置,還會使中小學生對部分學科興趣度降低,影響中小學生的課程吸收率。
很多中小學校對固定資產管理不夠重視,認為固定資產管理是學校后勤事務,所聘用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綜合素養有所缺失,難以將固定資產管理的專業理論知識與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實際情況相結合。部分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專業素養不夠,對固定資產的概念、核算、折舊、清查盤點等不熟悉,導致基本的登賬入賬信息不夠全面,后期固定資產的維修管理不夠及時,既會使固定資產管理信息登記不充分、不完整,出現賬實不符現象,還會使固定資產后期管理繁冗復雜、費時費力。同時,大多數固定資產管理崗位人員流動性較強,不能保證資產管理工作的連續性,使得積累固定資產管理經驗的周期變長,降低管理工作效率。
在這個信息全球化時代,電子智能設備的使用使繁瑣的工作內容變得簡潔高效。然而部分中小學校固定資產并未實現數字化管理,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水平停滯不前。傳統的固定資產管理理念已無法適應日新月異的工作需求,一些學校仍在使用資產登記入冊的方法,做明細賬分類,有些學校的資產管理人員亦不會使用登記冊,使得部分資產賬實不符[1]。一些資產未到該報廢的使用年限就已做報廢處理,該報廢的資產因未找到原始價值、使用年限等被隨意變賣或丟棄,導致“有賬無物”“有物無賬”現象偶有發生,從而增加了資產管理難度。
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一部分,完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目前已成為中小學校的首要任務。部分中小學固定資產管理制度雜亂無章、不成體系,首先表現在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制度中缺乏培訓考核機制,固定資產管理信息更新換代速度快,沒有定期的培訓,資產管理人員現有的知識水平不一定能夠解決現實管理中所遇到的問題。其次對于固定資產的使用并沒有建立監督評估機制,管理人與使用人權責不對等,導致固定資產丟失或毀損后沒辦法追責。最后固定資產管理體系沒有細化資產管理流程,不同流程階段的管理人員不明白自己職責所在,會出現重復工作或不工作的現象,整個資產管理流程無章可循。
學校的固定資產例如:教學樓、活動場所、多媒體設備、體育器材、教學用品等,都是學校培養人才的硬性要求,因此學校應重視對固定資產的管理。首先,學校領導要認識和了解固定資產對學校開展教學教研工作的重要性,糾正對非自費的固定資產認知偏差,提倡和呼吁學校全體師生保護、愛惜、重視學校固定資產,培養中小學生愛護公物美德,提高固定資產使用效率,減少固定資產閑置。其次,鼓勵和推動學校老師主動積極使用部分固定資產進行授課,例如:多媒體設備、體育器材、教學用具等,定期對學校相關學科老師進行設備使用培訓,開展設備使用公開課,加強老師對教學教研用具的使用,減少書本化的知識灌輸,增強課堂的生動性,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最后,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意識的強化,不僅能減少資源的閑置和浪費,使固定資產發揮最大效用,還能增長中小學生的見識、開闊眼界,提升中小學生的興趣,為培養人才奠定基礎。
為優化固定資產管理整體水平,學校根據自身固定資產的數量、種類成立固定資產管理小組,配以專職資產管理人員,做好固定資產的日常購置、保管、維修、清查等工作[2]。隨著資產管理水平的提高,學校需強化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文化素養,依據中小學資產管理實際情況熟悉管理流程,可依據互聯網技術使用金蝶、用友等會計軟件管理固定資產,對資產的采購、調撥、使用年限、折舊情況等做好登記,對已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及時作報廢處理、未提足折舊的固定資產加強監管力度。同時,為資產管理人員制定績效考核評價制度,給予資產管理人員相應的報酬與獎勵,調動資產管理人員的責任心,使學校固定資產管理更有保障。
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是簡化工作內容的必要手段,作為國家重點推進的行業之一,學校加快固定資產信息化管理進程重中之重。學校需轉變固定資產管理理念,改進傳統管理模式,引入現代科學技術,建立科學完整的固定資產管理系統,一經錄入便可備案,方便之后查詢或變更固定資產信息,對資產的領用、借用、變動等及時登賬,按月或者按季度結賬、對賬,做到賬實相符、賬賬相符、賬證相符。固定資產方式的革新為中小學的健康發展注入核心力量,學校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將互聯網技術與會計電算化相結合,節省了整理固定資產時間成本,使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一目了然,同時也促進學校固定資產管理體系的形成[3]。
固定資產管理體系能夠加強企事業單位固定資產的管理,是企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為更好落實貫徹管理工作,學校需增加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培訓小組,定期開展資產管理人員培訓活動,考核管理人員專業知識和技能是否達標,激發固定資產管理人員的上進心和責任心,改善固定資產管理人員工作效率。在建立培訓小組的同時,需成立監督評估小組,不僅可以對管理人員日常管理資產的情況有所了解,還能確保被領用、借用的資產有跡可循,使管理人與使用人權責一致,利于固定資產清查盤點。學校還需制定詳細的固定資產管理流程,分散不同流程階段的任務和目標,保證所有資產管理人員都參與其中,確保資產管理流程有序化、集中化。
總而言之,隨著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以及社會對教育事業的關注,固定資產管理在中小學的創新勢在必行,科學有效的固定資產管理體系不僅有利于學校形象的提升,還有利于學校教學教研活動的開展。固定資產管理配置的不斷改善是對中小學資產管理水平的考驗,固定資產管理的專業化、科學化、信息化有助于中小學在教育行業發光發熱,在探索科學全面的資產管理體系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只有不斷挑戰新的機遇、新的方向,中小學事業才會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