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維 廣州松田職業學院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注重實踐能力,這對高職院校的教學模式提出了創新的要求。尤其室內設計涉及多方面的學科,更強調實際場景中的應用。市場對于室內設計人才有極大的需求。但是,由于在學校教學體系中,實踐課程較少,導致畢業生在做具體項目時,缺少對整個工程的把握,實際操作的結果差強人意。而企業在進行招聘時,更關注相關從業經驗,企業不愿浪費時間和資源來培養畢業生,導致室內設計的畢業生工作難找。建立現代學徒工作室教學模式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有效途徑。
教育部2014年出臺了《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2015年出臺了《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提出了要在全國大中小城市進行學徒制試點工作。現代學徒制工作成為教育工作的核心,通過示范引領,逐步建立起“校中廠、廠中校”“學中做、做中學”的模式。2017年,國務院又發布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的指導意見》,提出要推廣現代學徒制和企業新型學徒制。
現代學徒制是進行教學實踐的有效途徑,也是目前的熱點話題。“學徒制”古已有之,是指師傅對徒弟進行相關技藝的親自教授。現代高校建立的知識教學體系,失去了“學徒制”的直接有效性,由于老師不能兼顧每一個學生,使得學生除了課本理論知識外,沒有掌握真正的技能。現代學徒制就是要求學校能夠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在構建學生知識體系的同時,培養學習的技術實踐能力,強調知行合一,在實踐中運用學到的理論,在理論學習中進行實踐的檢驗。現代學徒制的基礎是學校與企業的合作,目前是提升學習的實踐能力,具有創新性。
工作室教學模式通過學生、教師、教室、課程、實踐等融入一個體系建設,打造了一個開放創新包容的學習實踐平臺。對于像室內設計這種需要高度實踐經驗的學科來說,工作室在提高學習知識水平的同時,積累豐富的實戰經驗。由于工作室與市場接軌、與企業面對面、零距離交流,因此能夠掌握最新的信息,而不再拘泥于書本上陳舊過時的內容。學校的師資與企業的資源相結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為企業儲備了大量的優秀人才。
現代學徒制與工作室相結合,在吸收古代“學徒”的精神核心的基礎上,建立起師生之間、校企之間的新型關系。通過打造協同合作模式,現代學徒制工作室規模不斷擴大,產生了很多跨學科、跨專業的合作,為企業提供了大量的創意,激發了市場活力。
現代學徒制工作室不同于一般市場中的工作室,還是以“教”為重點,學生通過參與企業的真實項目,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師傅、教師的帶領和指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是以實踐為主題的教學活動。
現代學徒制工作室也不同于傳統的課堂式教育,加強了“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學生參與項目,將理論教學內容融入項目教學中,通過目標任務的分解,逐步實現教學目標。在這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在學校教師、企業師傅的共同指導下,完成企業真實項目,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在“做中學”。不同于學校的單獨完成作業要求,在現代學徒制工作室的教學模式中,更強調團隊合作能力,因為實際生產經營中,企業的一個項目不可能依靠某一個人的能力就能完成的,需要綜合各方面的資源、團結各部門的人才。學生通過協作分工、互相提醒、共同解決問題,來完成項目建設目標任務,提高了學習了團隊意識。
現代學徒制工作室教學模式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出現了諸如“大師工作室”“教師工作室”“學生工作室”等一系列的工作室。但是工作室的建設方面還存在一系列的問題。
一是模仿現象嚴重。隨著“現代學徒制”的熱潮不退,各地高校紛紛效仿,建立起了工作室。但是,這些高校沒有經過仔細的市場調研,工作室的建立也比較隨便,對于教學設備的購置也是模仿的其他工作室,沒有建立相應的工作室運營制度,沒有配備相應的師資力量,導致資源浪費,并不能真正發揮現代學徒制工作室的作用。
二是制度建設不完善。雖然國家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是高職院校在進行現代學徒制貫徹落實的過程中,并沒有建立配套的實施細則,還沿用了老一套的教學理念,導致實際操作過程中背離了國家出臺相應政策的初衷,導致管理模式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同時,對于參與工作室建立的教師也沒有建立配套的激勵機制,導致教師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室的教學與建設中。
三是與企業的合作不夠深入。高校與企業的合作只停留在書面合同上,在實踐過程中,還是以教師為主體,企業并沒有實際安排師傅進行指導,而且高校在合作企業選擇上也缺乏嚴格的市場調查,導致工作室建立了而無項目可做,學生還是停留在理論學習階段,實踐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升。
建立“三崗輪訓、能力進階”的現代教學體系,對于建立現代學徒制工作室教學模式十分有效。項目的完成需要不同崗位的人相互配合,例如室內設計就需要設計崗、營銷崗、施工操作崗等。通過建立“能力進階”的考核體系,能夠模擬真實的職場競爭環境,激發學員的潛能,例如室內設計工作室可以設立初級、中級、高級、大師級設計師,鼓勵學員通過參與項目設計,往更高的能力進階。
該教學體系的建立將學校與企業進一步緊密結合,通過戰略合作協議,建立“學習+企業”的培養模式,學員可以在企業實踐,也可能在學校學習,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共建平臺為學員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會,既學習基礎理論知識,也通過不同崗位的鍛煉,提升了自己的能力。該體系的目的是通過崗位育人,實現學員由學校向社會的角色轉變。實現途徑需要學習和企業在培養方式、建設內容、管理手段、評價考核、資源共享、研發創新等方面共同發力、給予學員大力支持。不同的崗位設置不同的職級晉升通道,設計崗位可對應初級、中級、高級;營銷崗位可對應營銷助理、營銷經理等。施工監督管理崗可設置監督協助崗位、監督主管崗位等。通過“三崗輪訓、能力進階”體系進行人才培訓,能夠激發學員潛力,促進其成為崗位能手。
“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通過科學全是的選人、用人、育人機制,培養行業發展急需的專業性人才、技能人才、經營管理人才等。而校企合作是加強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現代學徒制工作室的建立有助校企基于利益共同點進行深化合作,有助于培養專業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人才,能夠促進產教融合,是發展職業教育的重要手段。
校企應建立統一的崗位標準,加強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指導相結合,充分發揮學校、企業在場地、設備、人力資源、項目資源等方面的優勢,打造現代學徒制工作室,為人才發展提供平臺沃土,通過工作與學習結合、生產與教學融合,讓學生在崗位上實現成才成長,實現學生、學校、企業的三方共贏。
學校與企業應簽訂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職責和義務,校企雙方應選派相關人員共同成立工作室領導小組,建立高效協調的工作機制。學校在招生時,應將現代學徒制工作室一并納入招生范圍。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確定招錄學員的數量,通過面試,簽訂相關協議。并且應安排專門的師傅帶徒弟,通過簽訂師傅協議,加強工作室的日常管理。為了達到人才培養的目的,應加強校企的資源整合,通過“場地共享、項目共享、材料共享”等,實現優勢互補,提高團隊整體教學實踐水平。工作室應參照企業的經營管理模式,建立現代評價體系,建立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師傅評價、客戶評價相結合的綜合評價體系,并建立相應的質量監控體系,重點監控工作室相應專業建設與發展、教學計劃實施狀況、產教結合的情況等運行狀況。
現代學徒制工作室通過學校與企業的合作,打造了全新的職業課程體系,包括專業課、實戰課程、個性化專業輔導課程等,除了學校的課程制定外,企業也應參與到課程的制定過程中。工作室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同時也是對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前培養,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引導他們制定相應的職業規劃,根據人才特點安排相應的崗位,根據企業的生產實際安排相應的崗位設置,并且根據學員的表現提供相應的崗位級別晉升,實施“三崗輪訓、能力進階”的人才構建體系,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始終貫穿課程體系標準,對課程進行不斷優化。
通過建立統一的崗位標準,加強對人才的考核,提高工作室教學質量,提高人才的實踐水平。校企雙方應建立統一的人才考評體系,將職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納入綜合考核因素,提升學生的核心競爭能力。加強人才的創新培養,尤其是室內設計,更需要學員的靈感源泉進行創造性的設計,將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相結合,設計出符合企業需求、市場需求的產品。堅持“以人為本”,培養技術型高素質人才。
為了實現畢業生與企業生產的有效對接,建立現代學徒制的工作室十分必要,這種教學模式使高職院校的教學更加有效務實,通過與企業開展合作,促進學生參與實際的項目建設中,提高了人才實踐能力,提高了市場競爭力。通過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建設完善的課程體系、提高人才培養途徑,建立“三崗輪訓、能力進階”的教學體系,能夠有效促進現代學徒制工作室的建立,為人才發展提供產教融合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