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昱彤 如東縣社會保險基金結算中心
近年來,在社會保障體系逐漸完善的背景下,社會基金規模得以急劇擴大,相應的社保基金所面臨的風險也逐漸增多,阻礙了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良性開展,因此,需要注重對于社保基金管理運行風險的研究,進而針對性地制定出有效的防控措施,降低社保基金管理中的風險因素,降低不良影響,確保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工作的良好運行,發揮出此項工作的真正價值。
對于社保基金而言,其涵蓋較多的內容,例如,國家社會保障基金、企業年金、社會統籌基金以及社會保險等,主要由中央政府出資,減持國有股以及股權資產,同時國家社保基金委員會負責主要的管理任務。通過中央政府集中管理的社保基金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國務院批準后的投資收益,另一部分是其他方式所籌集的資金,可以將其視為戰略性的社會保障儲備,能夠為人民群眾提供相應的社會保障。
首先,有助于社保制度的貫徹落實。相關研究中顯示,通過有效的手段進行社保基金管理,一方面能夠充分體現出社保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保制度的可持續發展與完善。其次,社保基金風險管理屬于政府風險管理的一項主要內容,社保基金的有效管理,能夠促進公共管理效率的提升,可以看出,在對社保基金適用理論不斷管理中,能夠對現有管理體系進行優化,提升政府管理能力,使之更加科學、合理地管理公共事業,充分體現出政府價值。最后,強化社保基金潛在風險的管理,能夠促進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由此可見,做好社保基金風險管理工作,具備較強的現實性意義。
第一,違規運作風險。現階段,我國社保基金管理制度與一些發達國家相比較,仍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完善性與靈活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社保基金管理工作的不完善,使得一些工作人員出現違規操作情況,例如,為獲取自身利益,擅自篡改參保人員信息,未按照相關法規和制度辦事;通過現金方式收取社保費用和發放社保待遇等,以上情況的存在使得社保基金管理存在較大的風險。第二,信息系統風險。當前,科學技術得以迅速發展,在社保基金管理過程中,也應用到了管理軟件以及先進的信息技術,不過由于整個系統是由較多部分組成,若某個子系統出現故障[1],會使得整個系統無法正常運行,同時,可能會丟失一些重要的數據,進而使得社保基金管理存在一定風險。第三,資金流失風險。一些企業為獲得更高的利益,存在拖欠以及拒繳社保基金的現象,也存在一些企業故意降低繳費基數,流失了大量的社保基金。除此之外,用人單位申請社會保險時,職工工資申報是否真實,職工是否全部參保;財務出納崗和總會計師崗是否為同一人;繳費基數是否嚴格執行相關政策,財務控制是否有效;經辦保費補繳業務的人員為非在職在編工作人員等,以上風險的存在,直接影響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工作的實際效果,因此需要通過有效手段對其運行風險進行科學防控。
第一,合理編制社會保險預算。社會保險預算編制的過程中,需要從我國實際情況出發,可以實行“板塊式”模式,簡單而言,是在政府公共預算的同時,單獨編制社保基金預算,將社會保障性支出加入政府公共預算中,反映出真實情況;第二,確保社保積極的保值、增值。財政部門需要加大對于社保基金的扶持力度,保障資金安全,適當拓展社保基金的投資渠道,從而使其具備較好的保值增值能力;第三,做好社保基金的財務監督管理工作。實際操作環節,需要強化對社保基金整個運行環節的監督檢查,將關注重點放在社保基金撥付使用、投資運營以及征繳等方面;第四,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在優化支出存量結構的同時,處理好財政支出增量,使財力向社會保障方面傾斜,提高社會保險在財政支出中所占的比例。
未達到較好的社保基金風險防控效果,需要通過統一的標準整合多險種業務信息,從局部至整體,在區塊鏈技術的良好應用下,構建出分布式分數據管理系統,通過頂層設計模型,更好的防控社保基金風險,通過這一方式,能夠整合所有的業務數據,便于相關人員具體工作的開展,滿足各層次參保人員需求,減少經辦機構工作量,有效提升效率。并且,不同層面終端數據對比的過程中[2],需要進行深入分析,找出現有數據來源的不足,并及時加以完善,不斷擴大信息數據的來源渠道。可以通過模型分析或者數據對比的方式,提升數據的完整性以及規范性,防止人工操作出現的種種疏漏,也可以詳細分析實際的核查情況,以便進一步完善數據匹配模型。在對大數據信息系統設計進行優化的過程中,需要各部門之間的配合,從而提升數據質量,更好的防控社保基金運行風險。
為提升社保基金管理風險控制效果,應創新繳費模式,可通過銀行代扣、微信、支付寶等方式,防止現金收取存在的風險。通過銀行代扣繳費,參保人員可以利用POS機進行費用繳納,使繳費更為便捷的同時,降低現金繳納風險,不過這種刷卡繳費的方式也有一定的弊端,例如,臨近繳費截止期前繳費人員過多,對資金的準時到賬產生一定影響,如果在同一時間段,入賬資金筆數較多,會增加管理人員資金管理及收款工作量,容易出現繳費誤差。利用銀行代扣的繳費方式,參考人員只需要在銀行賬戶中存入需要交納的費用即可,不用對后續問題進行考慮。此外,在電子支付的不斷普及中,微信、支付寶等新興支付模式也被廣泛應用于社保基金繳費方面,這種繳費方式相比與銀行代扣繳納模式更為便捷,參保人員可以通過微信小程序或者軟件繳費,降低管理人員工作量的同時,財務對賬會更為精準,也可以實現資金及時到賬。
建設風險控制機制主要的目的是保證社保的可持續發揮,使基金具備較好的償付能力,對此,我國可以結合自身實際,對其他國家的一些成功經驗加以借鑒,放寬投資限制,增加投資渠道,在此前提下,使地方社保進入資本市場,科學選擇投資比例及領域,獲得更高回報的同時,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若想充分發揮出社保基金的入市優勢,應對組合形式以及運營主體進一步豐富[3]。同時,可以立足證券投資特點,制定出科學、完善的社保基金保險制度,若存在投資損失,會有保險公司進行賠付。除此之外,需要基于償付能力下,建設風險控制機制,結合社保基金特點,依據相關指標構建風險評估體系,在良好的預警機制下,全面檢測可能存在的風險,并及時加以處理,降低社保基金管理運行風險。
第一,建設基金監督隊伍。通過統一的標準錄用人才,加大人才隊伍建設,最終建設一支綜合能力強的社保基金檢查隊伍,隊伍的主要管理方式由地方向政府轉化,進而保證監督的獨立性,基于源頭處防止借調情況的出現。第二,提升員工待遇,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與熱情的同時,以免出現人員流動性過大的情況[4]。上層人員需要通過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方式,對工作人員專業素養進行培訓,針對不同員工的特點進行分組,可以通過比賽的方式,激勵工作人員創新社保基金相關政策以及業務,在這一過程中,也會提升工作人員對于法規政策的熟練度,結合相關的監督工作,發揮出監督工作的真正作用。第三,多方面監督社保工作,將重點放在社會監督以及行政監督上,將財政監督、審計監督以及質檢監督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若以上工作中出現問題,可以委托第三方審計負責風險較高的任務,基于加大社保基金監督檢查力度,防控社保基金管理風險。
綜上所述,有效防控社保基金管理風險具備較強的現實性意義,直接關系到人民群眾的利益得失,為有效防控社保基金管理風險,需要強化財政管理、優化大數據信息系統設計、創新繳費模式、優化風險控制機制、加大社保基金監督檢查力度,通過以上措施,從整體上提升社保基金管理風險防控水平,確保此項工作的良好開展。